鄭銀珠
據清科私募通數據顯示,如圖1,2014年12月全球共有35家中國企業完成IPO,與11月份的15家相比增加133.3%;總融資額為138.02億美元,與11月份8.87億美元相比增加1455.5%。如圖2所示,12月份35家上市企業中有21家企業登陸內地資本市場,12家企業登陸香港主板和創業板,各有1家登陸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和倫敦AIM市場。從IPO融資額分布來看,中企在港股IPO融資額突出,共募集103.89億美元,占總融資額的75.3%;雖然中企在內地IPO數量最多,但是融資額只有31.93億美元,占23.1%。根據清科研究中心觀察:2014年進入尾聲之際,33家中企扎堆在內地和香港完成IPO,其中萬達商業港股籌資37.14億美元,成為2014年港股最大IPO,另外登陸深圳中小企業板的國信證券籌資11.43億美元,創2014年內地最大IPO。12月份中企在內地和香港兩地IPO大放光彩,為2014年IPO畫上圓滿的句號。
01
12月內地IPO完美收官
根據清科私募通數據統計:如圖3所示,2014年12月份21家企業登陸內地資本市場,其中9家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各6家企業成功在深圳中小企業板和深圳創業板實現IPO。根據清科研究中心觀察:12月份,第六批12家IPO企業中11家在12月上旬完成IPO,而第七批10家IPO企業在2014年的最后三天集中上市,為內地IPO圓滿收官。另外,12月31日證監會與創業板發審委審核了10家公司的IPO申請,其中9家首發申請過會。自6月份國內IPO重啟以來,證監會IPO放行速度穩定,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放行了88家企業。清科研究中心認為,2014年進入尾聲,證監會加快IPO審核速度,使更多企業在2014年內完成IPO,離年內完成100家企業IPO的目標更近一步。若按現行速度,2015年將有超過200家企業完成IPO,再加上注冊制的推進,有望緩解擬上市企業堵塞放行之路的情況。
12月29日,A股迎來第20只券商股——國信證券。國信證券在深圳中小企業板實現IPO,發行股票12億股,按發行價5.83元/股計算,共募集69.96億元(約11.43億美元),成功登頂2014年A股最大IPO。根據清科研究中心觀察:2011年至2013年,國信證券凈利潤和凈資產持續增長,公司總資產、凈資產、凈資本、營業收入、凈利潤五項指標均進入行業排名前十位;公司在經紀和投資銀行業務方面具有較突出的行業領先優勢,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行業排名第四位,資產管理、研究等業務發展均衡。近幾年,公司推陳出新,積極發展融資融券業務、柜臺市場業務、直接投資業務等,使業務結構多元化。另外,國信證券旗下擁有國信香港、鵬華基金、前海交易中心、兩岸交易中心等控股公司,為后續發展國際綜合金融服務奠定基礎。于國信證券上市之時,深圳國資委旗下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擁有公司40.0%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除此之外,華潤信托、云南紅塔、中國一汽和北京城建分別持有國信證券30%、20%、5.1%和4.9%的股權。
02
港股兩“籌資王”PK
根據清科私募通數據統計:如圖4所示,12月份共有14家中企搶灘境外資本市場IPO。11家企業登陸香港主板,1家登陸香港創業板,各有1家企業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和倫敦AIM市場實現IPO。其中,中企在香港IPO大放光彩,融資金額達103.89億美元,平均融資額也高達8.66億美元。根據清科研究中心觀察:12月份,香港主板有兩家企業表現搶眼,分別是中國廣核電力和萬達商業。中國最大核電運營商——中國廣核電力于12月10日上市,發行股票88.25億股,按發行價2.78港幣/股計算,募集資金約31.65億美元,成為2014年港股“籌資王”。然而12月23日,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商業上市,發行股票6億股,以發行價48.00港幣/股計算,籌資金額高達約37.14億美元,一舉摘下2014年港股IPO“籌資王”的頭銜。清科研究中心認為,12月份兩大“籌資王”融資額均超過30億美元,再有北汽股份和盛京銀行IPO籌資額均超過13億美元,這四宗超大型IPO使12月港股整體IPO籌資額拉高,令中企港股IPO尤為突出。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觀察: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商業成功在香港主板IPO,成為繼萬達酒店、美國AMC院線公司之后第三個實現IPO的萬達集團子公司。根據萬達商業招股書,2011年至2013年,公司凈資產持續增長,于2014年6月30日公司凈資產達1126.20億元;雖然2011年至2013年總收入持續增長,但是由于銷售成本激增,公司凈利潤在2013年有所下滑。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招股書顯示,2014年8月23日,萬達集團與騰訊、百度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合營建立一家O2O電子商務公司——Wanda Information,主要對騰訊、百度線上服務和萬達集團網下業務進行整合,實現構成大數據的合作,共享和開發客戶資源。上市后第三天,萬達商業宣布戰略投資2004年成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錢”。清科研究中心認為,中國傳統房地產行業黃金時期已經過去,萬達集團試圖在O2O電子商務方面布局,是向互聯網與傳統地產結合、線上線下互贏互利的模式發展。正如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所說,萬達要從一家以商業地產為主營業務的集團轉型為文化、旅游、金融、電商四大戰略并舉的綜合體。
03
12月中企IPO退出61起
根據清科私募通數據統計:如表2所示,12月份35家IPO中國企業中23家企業有VC/PE支持,IPO退出共有61起,共涉及52家機構、28只基金。23家有VC/ PE支持的企業中,15家登陸內地資本市場,7家登陸香港主板和創業板,1家登陸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其中開發了“中國第一陌生社交APP”的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陌陌)成立僅三年,成功地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IPO,其背后的7家VC/PE獲得退出,其中按發行價計算,阿里資本、經緯中國、云鋒基金和紅杉的投資回報倍數分別是17.09倍、21.46倍、1.39倍和1.39倍。
根據清科私募通數據統計:陌陌成立于2011年7月,同年8月起就獲得融資。阿里資本于2012年7月、 2013年1月和2013年10月投資陌陌共3070萬美元。于陌陌上市之后,阿里資本共持有陌陌77,749,140普通股(38,874,570 ADS股),按發行價13.50美元/股計算,其退出回報為17.09倍。另一大機構股東經緯中國分別于2011年8月、2012年7月和2013年10月投資陌陌共2075萬美元,持有65,970,897普通股(32,985,449 ADS股),退出回報21.46倍。
根據招股書,陌陌的主營業務是移動社交平臺,即基于LBS的陌生社交APP——“陌陌”。陌陌將自身定位于中國第三大移動社交平臺,僅次于騰訊的微信和QQ。陌陌在2012年度、2013年度和2014年前三季度的凈虧損分別是383.9萬、932.6萬和2288.1萬美元,凈虧損呈持續擴大的趨勢。根據清科研究中心觀察:陌陌的業務形式單一,真正吸引投資者的也只有“中國第一陌生社交APP”的概念,但因為其單一的商業模式,很難長期留住用戶。事實上陌陌也試圖在改變其產品模式,嘗試將購物和游戲元素加入到APP中,從而將單一的陌生社交轉換為多元化社交平臺。對于未來,陌陌提出提升大數據能力和位置服務技術,并在內容、購物、娛樂、同城生活等方面提高用戶服務能力。12月23日,陌陌與基石投資者58同城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建立同城服務O2O平臺,58同城為陌陌用戶提供招聘、租房、家政等本地生活服務信息,陌陌為58同城提供平臺。對于陌陌來說,這只是布局O2O的第一步,至于能否成功布局O2O,還需長期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