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31名2014級高職“3+2”學生為被試,自編調查表,采用問卷、訪談等方法收集信息,探討影響高職“3+2”學生學習成績的非智力因素種類及其影響力;結果發現非智力因素對高職3+2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四項因素重要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學習習慣、學習目的、學習信心、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職“3+2”學生 學習成績 非智力因素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C-0016-03
2012年,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現代職院”)被廣西教育廳確定為開展五年制高職教育的試點學校。四年來,該校從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當中招收了兩年制學生,稱為高職“3+2”學生。關注“3+2”學生成長成才問題,探索提高其學習成績的辦法,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探析影響“3+2”學生學習成績的非智力因素種類及其影響力,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一、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在現代職院2014級春季入學的高職“3+2”學生當中,抽取31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計算機網絡專業 7人,工業分析專業7人,市場營銷專業13人,學前教育專業4人。
(二)方法
采取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研究。
1.自編問卷調查表
學習心理學認為,影響個體學習成績的心理因素一般有學習動機、智力水平、性格類型、學習策略、性別心理特征差異等方面。學生心理因素是可變的,所以,學習成績會隨著心理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根據這些理論,結合現代職院“3+2”學生的具體特點,編制了面向教師和被試兩個問卷調查表。
(1)自編《“3+2”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表(教師用表)》。為提高問卷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對問卷草案進行多次試測,篩選問卷選項,調整內容結構,最后形成正式問卷。問卷調查表設置項目、賦分、選擇、原因分析、對策措施等欄目,設置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信心、學習基礎、心理健康、智力水平等7個內容。其中,“學習習慣”項目又細分為按時上課、上課做筆記、聽課注意力、技能練習、做作業等5個子項目。項目和子項目均采用5級記分制,分值越高表示學生的學習表現越令人滿意。
(2)自編《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問卷》。該問卷面向被試使用。問卷全部為選擇題型,一共18個題目,內容包括學習目的明確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期望值、學習信心、智力水平、學習緊迫感、心理健康、學習基礎、理論課和技能課偏好等。其中,“學習習慣”細分成課前預習、按時上課、上課做筆記、聽課注意力、技能練習、獨立做作業、課后學習等題目。項目和子項目均采用5級評分制。
2.開展問卷調查
首先使用《“3+2”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表(教師用表)》,面向被試的班主任和4名以上任課教師進行調查。接著,召集31名被試,使用《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表》進行調查。
3.統計分析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智力水平需由專業機構測評才具有權威性,教師和被試本人對被試這兩方面的評價結果僅供參考。另外,學習基礎不屬于心理因素。所以,本文沒有開展與心理健康、智力水平、學習基礎有關的統計分析,僅對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信心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進行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的主要步驟:
一是對問卷結果進行計分。
二是從學校學生成績管理系統收集被試2013—2014學年度下學期期考成績平均分。
三是把上列兩步所得數據輸入Excel表格(結果參見表2)。
四是采用Excel的回歸統計功能,對表2數據分別進行一元線性回歸統計和多元線性回歸統計。一元線性回歸統計結果輸出表參見表3。
一元線性回歸統計結果表
表3表示:學習目的和期考成績的相關系數R=0.88,回歸方程為yc=(-25.7867)+1.255159x,
F=102.92>F0.05(1,29)=4.18,回歸系數P值為0.0000000000476(即4.76E-11),小于0.001,說明回歸系數是極顯著的。
4.訪談
與班主任、任課教師、班干、被試本人進行個別訪談,進一步了解被試的學習情況及影響因素等。
二、結果
統計學認為,兩個變量的|r|=0為不相關,0<|r|<0.3為微弱線性相關,0.3≤|r|<0.5為低度線性相關,0.5≤|r|<0.8為中度線性相關,0.8≤|r|≤1為高度線性相關。
(一)教師對被試非智力因素評分(自變量)與被試期考成績(因變量)的回歸統計處理結果
1.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現把四個一元線性回歸統計結果表的主要數據記錄進表4。從表4可見,四項非智力因素與期考成績之間,R值均處于0.8≤R<1區間,均為高度線性相關;所有F值全部大于F0.05(1,29)=4.18,P值全部小于0.001。
由于期考成績的變動是由多因素影響導致的,只有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才能更加準確地揭示諸因素的影響情況。表4所示的一元線性回歸統計結果,滿足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的條件要求。
2.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從被試的四項非智力因素的教師評分(自變量)與被試期考成績(因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統計結果表(表5)可見:
第一,學習興趣、學習目的、學習習慣、學習信心等四項非智力因素作為一個整體影響因素,同期考成績的復相關系數為0.95,屬于高度線性相關,比任何一個非智力因素與期考成績的一元線性回歸R值都高。
第二,測定系數等0.8936,表明在期考成績的變動中,有89.36%可由這四項非智力因素的變動來解釋,還有10.64%的因素屬于隨機誤差。0.8936高于一元線性回歸中任何非智力因素的測定系數。
第三,標準誤差為3.8213,比四項因素的一元線性回歸的標準誤差小,說明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代表性高于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第四,設計顯著性水平α=0.05,查得F0.05(4,26)=2.74,表5的F=54.60>F0.05(4,26)=2.74,所以拒絕原假設,認為樣本的R2 (測定系數)是顯著的。
表5 教師對被試非智力因素評分與被試期考成績的
多元線性回歸統計結果表
第五,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
Yi=b0+b1X11+b2X21+b3X31+b4X41=-20.0811197+0.062978134x11+0.204565956x21+0.795236025x31+0.184273719x41
回歸方程中,b是回歸系數(也叫斜率),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方程式表示X(被試非智力因素)每變動1單位,平均而言,Y(被試期考成績)將變動b單位。
從表5可見,四項非智力因素的回歸系數均為正值,表明被試期考成績隨著四項因素的增大而增大。
表5的四個回歸系數都比一元回歸方程中的回歸系數小,原因是在考慮期考成績的影響因素時,一元回歸方程只考慮一個因素的影響,而多元回歸方程卻要考慮多個因素的影響,因此,多元回歸分析中的單個回歸系數相對就會變小。
(二)被試非智力因素自評分(自變量)與被試期考成績(因變量)的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從表6可見,在被試自評的六項非智力因素中,只有學習習慣自評分與期考成績一元線性回歸的R值為0.50,剛剛達到中度相關的最低值;其余5項均為低度相關或微弱相關。由于六個R值偏小,無法滿足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的條件。
三、討論
根據前文統計結果和問卷、訪談所得信息,進行下列討論:
(一)教師問卷評分在相對性評判方面較為科學
教師填答問卷,是在比較同個專業所有被試的學習表現基礎上進行的,對每一位被試的評價都是以其他被試作為參考的,在相對性評判上較為客觀、恰當。被試填答問卷,實際上就是一個自評過程,由于不了解其他被試如何自評,缺乏參考系,且受自我意識特征影響較大,如自卑的被試雖然學習好但自評分很低,自負的被試雖然學習差但自評分很高,因此,被試自評具有很大的主觀性。鑒于此,要分析被試期考成績與非智力因素的相關性,采用教師評分更為科學。
(二)非智力因素總體上對期考成績起著很重要的影響
多元線性回歸統計所得的復相關系數為0.95,測定系數為0.8936,F=54.60>F0.05(4,26)=2.74等數據(見表5),說明四項非智力因素作為一個整體,與期考成績之間的線性回歸結果是顯著的,說明非智力因素在期考成績的變動中,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同時,測定系數為0.8936,說明除了非智力因素之外,還有其它因素對被試期考成績產生影響,其影響大小所占的比重為10.64%。根據學習心理學關于影響個體學習成績的心理因素的研究結論,可推知這些影響因素應該包括學習基礎、智力因素、考試內容難度、身體健康狀況等方面。
(三)各項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大小不同
從表5的回歸系數、P值等數據可見,對被試期考成績的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學習習慣、學習目的、學習信心、學習興趣。
1.關于學習習慣
一個人學習習慣的好壞,可以從其學習的自覺性、緊迫感、勤奮程度、堅持性和方法科學性等方面體現出來,具有很強的外顯性,易于被教師觀察到,被試之間也易于彼此了解,所以,無論是教師評分還是被試自評,都比較客觀、一致。這從表4、表5、表6中,“學習習慣”項的數據基本上都排在前茅得到印證。“學習習慣是直接影響學習效率的關鍵性因素”,這是任課教師在訪談中的普遍看法。
2.關于學習目的、學習信心、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
這三項的內隱性、主觀性相對較強,所以,教師評分難以完全恰如其分,被試自評分隨意性更大,因而出現了表4和表6之間,同一項因素的數值差距很大的現象。
在表4和表5之間,這三項的數據存在較大的關聯性。在表5,這三項的回歸系數的P值雖然都大于0.05,沒有“學習習慣”項顯著,但它們與“學習習慣”一道發揮作用,共同影響著被試期考成績的變動。
四、結論
現代職院2014級春季高職“3+2”學生僅有43人,本研究從各類專業中抽取31人作為被試,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因此,從樣本研究結果可以推論總體。本研究的結論是:非智力因素對高職“3+2”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其中,所起的作用從大到小依次為學習習慣、學習目的、學習信心、學習興趣。教師要加強對高職“3+2”學生的指導,幫助學生科學發揮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4JGA386)
【作者簡介】韋朝忠(1966- ),男,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