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澤宇 馮建強 高元龍 黃月 韓明
摘 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于是考研逐漸成為了大學生的首選。本文以大學生為調查主體,就大學生對“考研觀”的認知度、參與度、影響認知及參與度的因素等方面設計了調查問卷。利用SPSS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簡單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及相關性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并給已在備考和打算考研的大學生一些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 考研觀 抽樣調查 SPSS軟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2.087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growing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etting serious, so something was becoming the first choi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is paper surveys the main college students, on aspects of "PubMed view" of awareness, participation, and factors affecting cognitive invol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using SPSS software for simpl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Finally concluded to have som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for students who intend for postgraduat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ance examination concept; sample survey; SPSS software
在我國“考研熱”不斷升溫的現狀和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背景下,本項目組在寧波范圍內展開大學生“考研觀”的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考研認識、考研準備、考研前景等進行了分析。一方面,了解大學生的考研動機及現狀,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未來的不確定性,在大學生究竟是考研還是就業的選擇上,或許有些觸動和啟示。關于大學生考研動機、考研觀等,已經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見文獻[1-3]。
1 考研觀的調查
本次調查對象以寧波市大學生為主體,調查在北高教區和南高教區中的八所高校中展開(分別為寧波大學、寧波大學科技學院、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寧波工程學院、寧波諾丁漢大學、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浙江萬里學院、寧波大紅鷹學院)。首先用代碼法實施放回不等概抽樣確定入樣學校,然后用預抽樣法確定樣本人數為898,最后根據各高校的學生人數,確定層權并得到各單元的樣本量分配情況如表1所示。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898份,收回872份,剔除無效問卷21份,最終的有效問卷為851份,有效率為94.8%。將有效問卷的信息導入SPSS軟件中作為數據庫進行分析。在851份有效問卷中,男性為418名,占總人數的49.1%,女性為433名,占50.9%。其中,大一有235名,占總人數的27.6%,大二為229名,占26.9%,大三為207名,占24.3%,大四為180名,占21.2%。因此,從被調查人的男女比例和年級的分布上,也沒有出現極端的偏差,比較有代表性,符合調查的要求,可以對該數據庫進行分析。
2 考研意向分析
在對周圍人群考研意向的調查中,表示周圍有較多考研同學的受訪者人數很少。表示周圍沒有考研同學的受訪者人數同樣也不多。覺得周圍考研人數一般的受訪者,有169人,占 19.86%。而認為周圍考研人數不是很多或者較少的受訪者分別有292人和310人,分別占34.31%和36.43%。從調查數據來看,在受訪的大學生周圍,普遍存在著考研的現象,但考研的人數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在個人考研意向的調查中,僅有124名同學明確要考研,只占了14.6%。不確定是否考研的同學也只有54人,僅占了6.3%。而有79.1%的同學表示明確不考研。由此可見,當前寧波市的大學生在考研方面,參與度不高,并且大部分大學生的態度很明確,持觀望態度的大學生人數很少。
3 影響因素分析
我們對受訪者所在的學科進行了分類。在851名受訪者中,文科為190人,占比22.3%;理科為160人,占比18.8%;工科為362人,占42.5%,醫科為12人,占1.4%,其他為127人,占14.9%。
然后,我們結合學校對考研學生在各方面的幫助和考生所在的學科情況,制作成交叉表,探究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考生學科分類與學校提供幫助方式的交叉表,如表2所示。
我們引入了考生學科分類這個因素,結合學校對考研提供的各種幫助方式和考生學科分類,制作成交叉表,探究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對卡方檢驗,經計算得到對應的p值小于0.05,因此可以認為不同專業的人對學校提供幫助的選擇上有顯著的差別。對稱度量表中輸出的Phi值和Cramers V值分別為0.180和0.109,數值都大于0.1,因此可以認為專業與學校提供幫助的方式存在緊密關系。
從表2中可以看出,其他專業的考生比文科、理科、工科和醫科考生更注重就讀學校在考研學校和專業指導解惑這方面的幫助。而理科考生認為學校應該提供更加專業的考研資料的比重最高,達到70.0%,但理科考生對于學校提供更好的考研學習環境要求最低,僅占11.9%。這反映出理科學生更加注重實物資料的支持,可能抗干擾能力更強,因此對學習環境的要求比較低。而文科生和工科生可能抗干擾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對學習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分別達到20.5%和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