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歡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碾壓混凝土試驗段的工藝方法,對實際施工過程中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碾壓混凝土 檢測 控制
中圖分類號:TU2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c)-0000-01
通過試驗段施工驗證混凝土配合比的可行性;驗證碾壓混凝土施工工藝的可行性;驗證工藝流程及施工組織的合理性;檢測各種資源的消耗參數;根據試驗堤的試驗結果,編制大壩碾壓混凝土施工方案。 試驗段中主要檢測項目為:(1)檢測混凝土生產設備生產能力;(2)檢測運輸設備生產能力;(3)檢測振搗器及振動碾的設備生產能力;(4)檢測變態混凝土的漿液參數及摻量;(5)檢測碾壓混凝土汽車入倉道路坡度及輪胎清洗處理方式;(6)檢測碾壓混凝土加入緩凝劑后現場層間允許間隔時間;(7)檢測冷縫層間鋪設砂漿的工藝;(8)檢測碾壓混凝土鋪筑厚度及壓實遍數;(9)檢測碾壓混凝土VB值在運輸過程中的損失;(10)檢測大壩橫縫的施工方法;(11)核子密度儀校準和使用;(12)檢測特殊天氣情況下的混凝土防護及施工方法;(13)檢測斜層碾壓工藝(14)風、水、電及勞動力消耗參數。
1施工工藝說明
(1)原材料檢測:原材料檢查包括對水泥、骨料、外加劑的檢測。
(2)施工倉號準備:施工倉號的準備包括基礎面清理,施工前設備的檢查、模板的安裝及倉號驗收。
(3)混凝土生產:碾壓混凝土生產由1臺DW160強制攪拌機和1臺HZS50E強制攪拌機組成。
(4)碾壓混凝土運輸:根據大壩碾壓混凝土不同部位,大壩碾壓混凝土運輸入倉采自卸汽車運輸、自卸汽車結合溜槽運輸、自卸汽車結合皮帶機運輸3種方式。
(5)接觸面砂漿鋪設:在碾壓混凝土與巖石接觸面以及混凝土停止澆筑超過8小時或達到一定成熟度表面(具體時間由碾壓混凝土試驗段確定),重新澆筑碾壓混凝土前在接觸面上鋪設一層1~1.5cm的水泥砂漿,砂漿的每次鋪設長度約為20m,鋪設寬度與碾壓混凝土條帶相同(10~15m)。
(6)碾壓混凝土入倉、卸料、平倉。
入倉道路布置:采用汽車直接入倉的澆筑倉號,在壩體下游側預留一個約6m寬缺口不支立模板作為汽車入口。道路的鋪設隨碾壓混凝土澆筑層上升。為減少道路鋪設對碾壓混凝土澆筑的影響,在倉號混凝土準備澆筑前,在倉外約12m的位置按13%的最大坡比將道路填筑至澆筑倉號的一半高程,倉前12m段道路部分的填筑隨碾壓混凝澆筑土升高度用級配碎石或干凈爆破開挖料分層填筑。
卸料:碾壓混凝土的鋪料按約12m的寬度卸料,卸料方向平行壩軸線。每車分兩次
卸料,第一次卸完約一半后將汽車前移3~4m再將其余部分下卸完。
平倉:碾壓混凝土條帶劃分寬度約為15m,以保證平倉推土機、壓實振動碾以及裝料自卸汽車盡量在找平混凝土上操作,以減少施工機械移動時對已壓實混凝土面擾動。
變態混凝土施工:變態混凝土為在碾壓混凝土料中摻入一定體積比的水泥漿液以改變碾壓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以便在施工現場采用振搗棒振搗達到密實,水泥漿的參漿量為5~7%。在模板、廊道周邊、壩體與巖石接觸面以及壩體內振動碾無法碾壓的部位,采用變態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碾壓:碾壓設備為戴納派克雙鋼輪振動碾,對倉號內雙鋼輪無法碾壓的邊角采用BW55E振動碾碾壓。戴納派克振動碾行走速度在1~2.5km/h,碾壓時平行壩軸線,碾壓遍數由試驗段確定。碾壓具體方法為先不帶振動碾壓2遍,再按試驗段確定的振動碾壓遍數壓實,最后不帶振動碾壓2遍。碾壓時采用錯距法,錯距不小于20cm。條帶間搭接碾壓寬度不少于1m,碾壓混凝土與變態混凝土間搭接碾壓寬度為10~20cm。
混凝土切縫:倉號內壩段間設計分縫位置事前由測量人員在模板上標示分縫位置線,當檢測碾壓混凝土密實度合格后,切縫人員從模板上所標示的分縫位置拉線繩找準位置,操作人員采用手持切縫機切縫,安放分縫材料人員配合,將分縫材料壓入混凝土中。材料壓入縫內的深度不小于壓實層厚的2/3(20cm),切縫完成后由振動碾不帶振動碾壓2遍以密合切縫位置。
現場壓實度檢測:碾壓混凝土碾壓完畢后,采用核子密度儀(MC-4)檢測壓實度,根據
規范要求檢測壓實度,壓實度值以不小于98.5%為合格。對局部不合格的點采用振動碾在該部位重新碾壓,直至合格。
(7)結合面處理及養護:
層間處理:當層間間隔時間在混凝土初凝時間以后終凝時間以前,視混凝土表面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表面混凝土有局部變干、發硬的情況在混凝土鋪筑前鋪灑2~3mm水泥凈漿,混凝土表面已大部分變干、發硬側采用鋪撒一層1~1.5cm的砂漿再繼續攤、碾壓混凝土。當層間間隔時間超過混凝土終凝時間后,則停止此層混凝土并在混凝土表面采用高壓風水槍或沖毛機清洗至外露粗砂,經養護3~5天后在表面鋪設一層1~1.5cm的砂漿并繼續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養護:壩體層間水平面灑水養護,養護時指定專人灑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濕潤,養護時間為14天,倉號水平層面養護時間持續到下一倉號混凝土澆筑為止。
2 特殊條件下施工
2.1雨水天氣施工
碾壓混凝土在雨季施工時所采用的措施,在拌和站調整混凝土料VC值至設計范圍的上限,加快倉內攤鋪、碾壓速度使混凝土表層盡快密實,在倉內混凝土保持向上游一個1~3%降坡,在倉號外配備足夠覆蓋材料。如果雨量過大,應立即并用彩皮布覆蓋已攤鋪料,振動碾在彩條布上碾壓混凝土至密實。當降雨持續時間比較長則按1.11.1層間處理的原則選擇施工方法。
2.2高溫天氣施工
當碾壓混凝土在高溫季節施工時,為防止混凝土在生產、運輸、澆筑過程的溫度升高和水分蒸發,在高溫時期采用以下措施:混凝土拌制時采用VC值的下限值,以彌補混凝土在運輸、澆筑過程中的水分損失。在自卸汽車上搭設防曬棚,防止混凝土因太陽直接照射引起的溫升。加快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的速度。在混凝土倉號內加快混凝土澆筑速度減少混凝土溫度回灌,對碾壓好的混凝土及時用彩條布覆蓋防止太陽直接照射時的溫升。
2.2.1原材料溫度控制
加大砂石骨料的堆料高度并從廊道取料。砂石骨料倉堆搭設防曬棚,減少陽光直射料堆而升高骨料溫度。在水泥儲存罐外布置一圈鉆孔塑料管噴水,以降低罐壁處水泥溫度。
2.2.2混凝土澆筑措施
混凝土拌制時采用Vc值的下限值,以彌補混凝土在運輸、澆筑過程中的水分損失。
2.2.3倉內降溫
在倉號內架設噴霧設備和風水槍噴霧,以彌補高溫條件下混凝土的水分蒸發并利用水霧蒸發時所吸收的熱量創造倉內小氣候。隨著模板的上升,在模板外側加設噴水管對混凝土表面淋水,以降低因太陽直射引起混凝土表面溫度上升、加快混凝土內部散熱。
2.2.4養護降溫。在混凝土停盤層間間歇期內,混凝土表面養護以加強混凝土表面散熱。
3 結語
該施工方案工序繁雜,質控項目較多,施工難度比較大,特別要注意其過程控制。
參考文獻
[1] 水工碾壓混凝土施工規范(D/LT5112-2000).
[2] 李海標.淺談碾壓混凝土的質量控制[J].科技資訊,2009(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