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軍
摘要:林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了各種新情況,隨著林業相關產業的不斷發展,規模和效益得到可迅速發展的動力,植樹造林成為動力中一項重要的類型,做好植樹造林,維護好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林業工作的中心任務。本研究從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展開了對植樹造林的工作研討,強化了技術在植樹造林的運用要點,分析了管理植樹造林工作的使用方法,希望對深入進行植樹造林技術與管理工作有所幫助,發揮植樹造林對林企、生態和環境的綜合價值。
關鍵詞:植樹造林 技術 管理 播種 分殖 撫育 封山造林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b)-0000-00
在全面小康社會構建過程中,生態的有效恢復和資源的合理開發是必要的前提,但是我國由于發展階段的限制,對于各類資源還處于掠奪性開發的狀態,生態環境還存在持續惡化的趨勢,這是就應該從植樹造林、綠化國土等方面入手,在豐富資源、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確保社會經濟建設過程的可持續性和協調性。當前植樹造林已經得到全社會的共同關注,林企應該對植樹造林展開進一步地研究、實踐和應用,充分發揮技術對植樹造林的加速作用,釋放科學管理對植樹造林的綜合效益,使植樹造林在可控、科學的方位內得到進一步地保障,完成植樹造林對資源的蓄積和提升作用,提高植樹造林對環境的優化和改進價值,使植樹造林真正發揮出對林企、資源、生態的價值,為發展做出卓有成效的貢獻。
1植樹造林工作中的基本技術
植樹造林是林業資源存蓄、孽生的重要途徑,是人工的方法在利用科技與規劃方法的基礎上對林業資源的一種有效開發途徑,在植樹造林應該重視技術元素,發揮出技術對植樹造林的倍增器作用,這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常見的植樹造林基本技術有:
1.1播種植樹造林技術
播種植樹造林技術也稱直播,是將植樹造林的樹木種子以機械、飛機的方式直接播種于植樹造林地,進而達到植樹造林效果的方法。播種植樹造林技術主要使用的樹種特點是發芽率高、種子資源豐富、有較高適應性的松樹、柏樹、杏樹,這些樹種具有易于生長、快速成林病蟲害發生概率低等特點,這也是適應播種植樹造林的主要優勢。直播法的手勢在于工藝流程簡單,技術含量不高,便于大面積造林,具有省時、省力、省資金的優勢,特別適用于荒漠區域和平原地帶的植樹造林工作。播種植樹造林技術也有自身的缺點,播種造林需要對造林地有較高的要求,在播種造林前應該做到對項目區域的整理,同時,造林后要展開嚴格的后期管理,這提高了植樹造林整體過程的資金、資源和人力的消耗。
1.2植苗植樹造林技術
植苗植樹造林技術也稱植樹,是將具有完整根系和健康生長的樹苗作為材料,以種植的方法進行造林的技術,是植樹造林工作中常見的方法。植苗法在植樹造林中廣泛應用,各類樹種、各類地形、各類地區都可以適用。植苗法的優勢在于在人工的狀態下進行育種、育苗,苗木生長旺盛,又有利于適應不良的生長環境,抵御各類災害和病蟲害,成活率有比較高的保證,因此,植苗法在各類植樹造林工程中得以普遍使用。
1.3分殖植樹造林技術
分殖植樹造林技術也稱分生法,是依靠樹木繁衍和分殖的特性,以樹木具有分殖能力的根莖、枝干作為營養器官而進行的造林活動。分生法在植樹造林中主要適用于楊樹類、柳樹類、松樹類樹種的分殖,具有能夠穩定遺傳母本性狀,適于植樹造林地環境、操作簡單、成活率高、成本低廉等一系列優點。分生法對于林地條件有著較高的前提,對于扦插土壤的含水量、肥力、通氣性具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分殖植樹造林技術一般適用于次生林的造林施工。
2對植樹造林的管理措施
2.1幼林撫育管理
幼林是指從造林初期到森林郁閉前這一段時間的林木統稱,幼林在造林后一般要經過緩苗期、幼苗生根、成長并逐步進入生長旺盛期的過程。幼林撫育的根本任務是為幼苗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滿足林木對水、空氣、肥料和光熱的需求,使之能夠迅速的擺脫危險期并迅速成長,達到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適時郁閉,為林木后期的生長和高產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幼林撫育管理的主要內容應該從土壤管理入手,通過松土、除草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排除雜草、其他高大樹木對幼林的競爭。另外,對林木自身也要進行必要的控制,如對其進行間苗,修枝等,使之能夠快速成長。
2.2封山育林措施
封山育林是我國林業部門和勞動人民經過多年的摸索和探討而創立的新型管理措施,封山育林可以加快綠化的速度,降低造林花費的成本,有助于植樹造林形成生態完善的系統。通過封山育林建設的林區大多是樹木種類多樣,林層結構完整的復合林,對于保護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防止病蟲害、保護生物多樣性都十分有利。封山育林必須堅持以“封山育林為主,封育結合”的原則。兩者只注重哪一個方面都達不到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的設計目標。
2.3退耕還林政策
退耕還林是當前林業的基本政策,也是確保植樹造林成果的重要基礎,退耕還林就是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的耕地,有計劃的停止農業耕作,并逐漸恢復森林植被,以減輕水土流失,涵養水源。應該著眼于國家民族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著眼于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全局,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退耕還林方法,以確保對植樹造林的保證作用。
3結語
植樹造林是我國長期的國策,也是林業部門綠化國土的重要舉措,近些年通過植樹造林日益惡化的環境有了根本性地改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的恢復,植樹造林成為踐行為發展服務、為國家和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服務的重要政策。在科技發展的背景下,植樹造林應該更多地引進信息、生物和生態技術,使植樹造林能夠得到從基礎到結構的整體性提高,同時,應該在植樹造林過程中強化市場作用和管理手段,以適應林業實際和市場建設的管理措施,引導植樹造林的過程,為林業發展、林企增收、生態恢復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付建軍,王曉東.淺析林區植樹造林的常用方法及其具體程序[J].民營科技.2010(01)
[2]董平,井瑞鵬.淺談我國林業現狀及整地、造林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4)
[3]張國華.造林地植樹造林的方法淺析[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1(10)
[4]譚海.淺談造林地植樹造林的方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05)
[5]崔學臣,宮希成.我國林業的發展現狀及造林方法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