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平
(韶關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0)
創業教育納入我國中小學教育體系探析
王冬平
(韶關學院,廣東韶關512000)
[摘要]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但大學生畢業后創業的卻很少,成功率也很低。創業教育是一個長期發展的教育過程,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本文就創業教育應納入我國中小學教育體系作了一系列的分析。
[關鍵詞]創業教育;素質教育;中小學教育體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4.090
“創業教育”是由英語中“Enterp Rise Educaition”翻譯而來,最早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9年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世界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專家柯林·博爾將創業教育總結為:創業教育是指通過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教育,使學生具備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需的知識、能力及心理品質。
1創業教育在我國發展現狀以及發展前景
創業教育自20 世紀80 年代傳入我國后,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體而言,教育模式較為簡單。大多數學校只是將創業教育停留在就業指導層面上,在課堂教學上沒有把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培養和專業知識的傳授有機結合起來,而且相關課程課時較少、教學方法落后、途徑單一,很難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創業心理、鮮明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在活動上,大部分高校主要依靠創業計劃競賽、大學生創業講座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沒有建立系統的創業意識教育和素質培養體系,很難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無法在校園內形成創新、創業的濃郁氛圍。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創業教育走向大眾化將成為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它也將使我國從就業型人才教育轉變成創業型人才教育的一個突破點。
1.1新經濟時代需要創業教育
在未來的人才競爭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是至關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包括人文和科學素質,還包括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學校要改變過去只強調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更應著力于培養具有強烈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創造型人才。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除了對受教育者傳授知識、訓練技能以外,更應突出強調對創業活動所需的創新意識、戰略眼光、自信心、意志力、勇敢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塑造。
知識經濟的發展使得人才需求結構發生很大變化,社會對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以及對企業家隊伍的培育要求,使得創業教育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一個民族的創新、創業素質直接決定了未來競爭力。學生是下一代的經濟人,培養學生積極的創業精神,提高學生良好的創業能力,對于民族素質的整體提高和國家戰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2素質教育需要通過創業教育實現
1.2.1創業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創業的內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創業指創辦企業,把“創業者”稱為“企業家”,把“創業”視為“創辦自己的企業”,這是國際上對創業的最普遍的理解。廣義的創業指開創事業,與此相應,就是把“創業者”視為開創事業的人。本文中提出的創業教育,是指廣義的創業和創業教育,即開創事業和與此相應的教育活動,主要是通過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業能力。同時通過開設創業課程、建立創業資金、提供創業咨詢等方式使學生具備創業能力。
1.2.2創業政策扶持是創業教育的保證
在國家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際上就是開創事業的精神和能力,即“創業素質”。
1.2.3創業教育是對現行學校素質教育內涵的豐富和發展
創業素質與以往素質教育中常講的科學素質、人文素質及創新素質等密切相關,不可分割。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較高層次的素質,其構成除了一般素質教育中共同部分外,還包括創業意識、創業知識結構、創業能力和創業品格等方面。創業教育是對現行學校素質教育內涵的豐富和發展。
1.2.4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化
創業教育是建立在素質教育基礎上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是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幫助學生樹立創業志向、發展創業品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教育范式。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是高度一致的,培養未來人才的創業能力是順應時代要求和世界競爭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它使素質教育更具時代精神。
1.2.5素質教育需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創業能力是創業教育中的核心問題
創業能力是創業者進行創業的基本素質,是一種核心能力,是創業成功的充分條件。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學生以下幾種主要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管理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
1.3創業教育是破解就業難題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持續數年的高校擴招,使高等教育規模大大增加,隨之帶來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從人才招聘市場的火爆到公務員考試的慘烈競爭,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就業還是創業的話題再次引發爭論。通過開展創業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和自己,了解就業形勢和勞動力市場現狀;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實現從被動就業向主動創業的觀念轉變;幫助學生選擇創業方向,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良好的創業精神,做好創業的心理準備。這既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2創業教育納入我國中小學教育體系是我國教育的發展趨勢
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內容涵蓋了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截至2005年年初,美國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創業學課程,并且已經形成一套比較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教學、研究體系。在過去的20多年中,創業學成為美國大學,尤其是商學院和工程學院發展最快的學科領域。在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創業教育基本都推廣到初中。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首先從學校開始,將創業教育納入到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去,把創業型人才培養與研究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創業型人才培養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實踐證明創業教育需要從小灌輸
盡管國家和學校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諸多支持和優惠政策,但是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仍令人擔憂。經濟不景氣,就業困難,大學畢業生創業便成熱門話題。然而有關數據顯示,從2005年以來,廣東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數量約占當年高校畢業生的1%~2%。以2008年為例,應屆高校畢業生中選擇自主創業的僅占1.2%。而在西方發達國家,這個數字為20%~30%。而在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中,成功的人又是鳳毛麟角,大學生創業成了一個沉甸甸的話題。幾乎能創業成功的人不管能力還是口才思維都比平常人更勝一籌,創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的,它需要創業者具備各種各樣的能力。創業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創業的能力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所以創業教育需要從小抓起,在筆者看來創業教育需要經歷3個階段:小學是啟蒙,中學是發展,大學是成熟。
4將創業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的方法
中小學正規教育中的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等科目是一種注重知識型的課程,而創業教育是一種注重能力型的課程。兩者是可以相互結合在一起的,知識和能力方面一起培養適應了當今經濟發展要求,也是教育要倡導的素質教育。具體做法如下:一是開展中小學教育領域內的創業教育,以培養創業意識與創業志向為主要目的。小學階段講授創業者的經歷,使小學生從小接受創業者的熏陶;中學階段講授市場經濟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二是普及高等教育領域內的創業知識教育,大學階段以培養創業實用型人才為主,系統學習創業知識。三是研究生階段主要培養高科技創業型人才和創業研究型人才。四是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的創業實踐教育,以促進創業理念、創業知識與創業實踐的結合為目的。
5結論
由于我國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應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循序漸進,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業教育體系,不能一味地照搬國外的經驗。創業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應進一步加強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大力推動創業教育實踐,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創業氛圍,實現“創業型經濟”“創業型社會”的建設目標,實現創業教育全民化。
參考文獻:
[1]劉麗娟,李曉東.創業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J].長春大學學報,2009(2).
[2]葉遠帆.創業教育探析[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7(6).
[3]毛杰,李翅.大學生創業教育普及性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13).
[4]朱小娟.中美高校創業教育比較研究 [J].教育與職業,2008(32).
[作者簡介]王冬平(1987—),女,漢族,廣東韶關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實習員,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