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彩,吳 瓊,劉曉彤,李航宇,耿 黎
(沈陽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農村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研究
——以遼寧省為例
李金彩,吳瓊,劉曉彤,李航宇,耿黎
(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遼寧沈陽110161)
[摘要]農業現代化作為“十三五”規劃預期熱門議題之一,再度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面對農業發展新時期,農村經濟新形勢,農村會計工作顯得愈加重要,農村會計人員作為該工作的主要承擔者,他們的業務水平、職業素養直接關系到財務工作質量、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文章通過了解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的需要,調查農村會計人員的職業現狀,進而分析其的職業需求,最終對農村會計人員的管理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村會計;職業素養;農業現代化;管理體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4.217
簡單來說,農業現代化是指傳統落后農業利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經濟管理方法向世界先進水平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連續多年的國家一號文件以及政府部門出臺的多個惠農政策,無一不說明農村經濟在我國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所指的農村會計人員主要包括村會計(2004年以后隨著村財鄉代管在遼寧省的實施,現官方稱經管員,但實質履行村會計職責)、鄉經管辦會計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隨著大量資金投放農村以及生產技術的革新,生產規模的擴大,農村會計人員在實現農村自治、維護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因此,提高農村會計人員職業素養,更新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建設一支與時俱進的優秀農村會計隊伍,是規范農村會計核算、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1]。
1遼寧省農村會計人員職業現狀
1.1年齡狀況得到改善
經過對遼寧省農村會計人員的調研,可以看出,農村會計人員老齡化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從業人員以青壯年為主,調查樣本中僅31~45歲的農村會計人員就占調查總體52%。這一狀況與遼寧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引進青年人才的措施密不可分。(見表1)

表1 學歷調查
1.2受教育程度跨度較大
遼寧省農村會計人員雖然在年齡分布上得到改善,但總體教育層次并未得到明顯提升,農村會計人員中不乏大學生村官的引進,但其他人員學歷基本分布在高中及以下,年齡較大的農村會計人員甚至只具有小學學歷,其工作能力及學習能力不強,對農業現代化的新形勢適應能力有限。(見表2)

表2 年齡調查
1.3持證上崗比例不高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71%的農村會計人員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剩余29%的從業人員雖然持有基本的會計從業資格證,具備會計師資格的卻少之又少,專業勝任能力值得懷疑。(見表3)

表3 持證情況
1.4后續培訓不足
僅有17%的農村會計人員參與過后續培訓,外加后續培訓課程內容陳舊,缺乏涉農業務的針對性,教考不分,導致農村會計人員學習積極性不高,培訓流于形式。(見表4)

表4 后續培訓情況
1.5農村財會隊伍不穩定
新經濟形勢下,從事農村會計的薪資報酬相比外出務工的收入顯得微不足道,很多農村會計人員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收入而放棄會計工作,而選聘新會計人員帶來的工作延誤及新會計人員生疏的業務能力直接導致財務工作脫節,基本財務信息缺乏及時性、明晰性、可比性。
2影響農村會計人員職業素養的原因
2.1管理體系不嚴密
我國《會計法》明確規定: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內的會計工作,但是我國農村會計工作的管理主體是農經管理部(農經管站),與《會計法》的規定不符。會計工作具備一定的專業性,而農經管部屬于農業部門,專業背景的差異會影響農村會計工作的有效性;而且,農經管部門在負責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同時還負責審計工作,有悖于會計的內控原則,農村財務工作的合規性及有效性有待商榷[2]。
2.2管理部門不重視
管理部門也未配備專門人員對基層財務工作的進行監督,基層村干部任人唯親現象嚴重,導致大量無證、專業能力欠缺人員入職;管理部門對在職的農村會計人員也沒有后續培訓的強制要求,對基層財務工作質量及會計人員的考核也未設定明確標準,導致農村財務人員尸位素餐,不思進取的現象嚴重。
2.3管理制度不完善
農村會計人員的編制不明確,未形成規范化、體制化、法律化的相關規定予以參考,導致不同地區農村會計人員的入職編制、薪資待遇差異較大,管理、考核存在隨意性。面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缺乏及時的引導和教育,陳舊的管理制度也沒有得到更新完善。
3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提高農村會計人員職業素養的建議
3.1完善管理體制,加強審計監督
農經管站管理農村會計人員,同時承擔農村財務工作審計任務的舉措難以保證農村財務工作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因此,將農村會計人員的管理權利移交給相關財政部門,按照《會計法》的基本規定進行統一注冊,并安排后續教育,而農經管站則只負責對農村財務工作的審計監督,各部門權責分明,各司其職。
3.2提高薪資待遇,明確人員編制
我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農村經濟愈加活躍,面對逐漸繁雜的財務工作,農村會計人員的薪資待遇應該適當提升,但由于各地區對農村會計人員的編制劃分不明確,導致其薪資標準存在較大差異。所以,相關部門應該明確農村會計人員編制,對其進行級別劃分,完善晉升機制,按照級別給農村會計人員設定規范的薪資標準,同時結合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合理調整,從而提升農村會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降低財會人員更換頻率,進一步吸引更優秀財會人員到基層就職,為農業現代化積聚力量。
3.3加大財政補貼,打造特色培訓
由于農業會計與企事業單位會計在賬務處理以及規章制度上存在較大差異,相關部門應該針對農村會計人員打造適合農村經濟業務的后續培訓課程,及時普及我國農業政策的變更,尤其加強會計電算化培訓。培訓課程在農閑時期集中開展,考評兼施,及時反饋,以確保農村會計人員專業技能的提升。各級政府應鼓勵農村會計人員參加后續培訓,對培訓中表現突出,成績優秀的會計人員給予一定經濟補貼,充分調動農村會計人員學習積極性,從而快速提升農村會計人員職業素養,加快“十三五”農業現代化步伐。
參考文獻:
[1]相翠玲.關于新形勢下農村會計培訓工作的思考[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73.
[2]張會莉.新農村建設會計從業人員職業素養現狀及改進路徑[J].財會研究,2011(12):37-39.
[作者簡介]李金彩、吳瓊、劉曉彤、李航宇,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2級會計系學生。通訊作者:耿黎,沈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教師,本文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