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那些存在頸肌張力障礙的人可能會損害體感和身體的可塑性,并伴隨初級運動皮質的過度活躍及皮脂內抑制效應。此項研究驗證了一個問題:即通過經顱磁刺激抑制感覺運動皮質的方法是否能夠使患有頸肌張力障礙的患者的誘發電位波幅和短潛伏期傳入抑制正常化。患有頸肌張力障礙的12 例患者在左初級感覺皮質處于活性條件下經歷了一次重復的經顱磁刺激,并在左初級感覺皮質處于控制條件下又經歷了一次分離的測試。研究表明,8 名健康的對照患者只在左側初級皮質感覺區進行了一次重復經顱磁刺激。在重復的經顱磁刺激前后,誘發電位波幅和短潛伏期傳入抑制都分別會在患者的右邊第一背骨側肌肉和右食指處進行檢測。在基線狀態,誘發電位波幅在群體之間并沒有顯現出什么不同。然后,短潛伏期傳入抑制在患有頸肌張力障礙的主體之間相對有所下降。在對初級運動皮質作抑制性的經顱磁刺激之后,誘發電位波幅有所回升。但這對于初級運動皮質的刺激并不是真的。相反,短潛伏期傳入抑制能夠在運動感覺和運動皮質接受經顱磁刺激之后回歸正常化狀態。結論:對于患有頸肌張力障礙患者的研究,發現他們受損的體感能夠通過對于運動感覺和運動皮質的抑制性經顱磁刺激而恢復正常。
(張偉濤)
Zittel S, Helmich RC, Demiralay C,et al. Normalization of Sensorimotor Integration b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Cervical Dystonia. J Neur. 2015, 262 (8): 1883-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