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霞 王治平
工作單位:030001山西醫科大學臨床一系
?
冠心病嚴重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缺血情況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影響分析
姚海霞 王治平
工作單位:030001山西醫科大學臨床一系
【摘要】目的 探討冠心病嚴重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缺血情況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影響。方法 統計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嚴重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治療前、治療后1周兩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標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治療后1周顯著改善,三者之間的差異均顯著(P<0.05);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6%(4/25)、20%(5/25)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能夠顯著改善冠心病嚴重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缺血情況。
【關鍵詞】冠心病嚴重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缺血;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影響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n myocardial ische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2014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cardiac function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cardiac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all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than month before treatment,one week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were significantly (P<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16% (4/25),the difference of 20% (5/25)was not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yocardial ische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
【Keyword】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Myocardial ischemia,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Impact
本研究對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嚴重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探討了冠心病嚴重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缺血情況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嚴重心力衰竭患者,依據介入術將這些患者分為經橈動脈介入治療組(A組)和經股動脈介入治療組(B組)兩組,每組25例。A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在49~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2 ±7.5)歲。在合并癥方面,9例患者為急性心肌梗死,8例患者為高血壓病史,4例患者為Ⅱ型糖尿病,3例患者為陳舊性心肌梗死,1例患者為高血脂;B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在48~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3±7.4)歲。在合并癥方面,10例患者為急性心肌梗死,7例患者為高血壓病史,3例患者為Ⅱ型糖尿病,3例患者為陳舊性心肌梗死,2例患者為高血脂。兩組患者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冠脈造影及介入治療方法
手術之前3 d讓所有患者口服0.1~0.3 g的阿斯匹林腸溶片,每天1次,同時給予其300 mg的氯吡格雷負荷量,每天75 mg,每天1次進行有效的維持。將動脈鞘管放置進去之后給予患者靜脈注射8000~10000 U的肝素,定期延遲追加肝素,每小時2000 U。讓患者在30°~50°傾斜的導管床上取半臥位,同時讓其吸氧。A組患者具有良好的橈動脈搏,10~15 s內手掌及五指就能夠恢復供血,Allen試驗陽性,給予本組患者經橈動脈介入治療;B組患者經橈動脈無法完成造影等,因此給予本組患者經股動脈介入治療。手術之后給予本組患者皮下注射4000~6000 U的低分子肝素,每天2次,進行5~7 d的維持治療。手術之后讓兩組患者口服75 mg的氯吡格雷,每天2次,每次75 mg,6~9個月為1個療程,同時口服0.1 g/d的阿斯匹林腸溶片,每天1次,長期口服[1-3]。
1.3觀察指標
1.3.1臨床療效治療前、治療后1周、3個月分別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進行檢查,對左心室是射血分數(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進行測定;
1.3.2安全性對和穿刺相關的并發癥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如出血、無脈癥等,同時對兩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循環栓塞發生情況等進行認真的觀察并進行統計分析。
1.4統計學處理
用t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運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21.0分析處理所有數據,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標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1周兩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二者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治療后1周顯著改善,三者之間的差異均顯著(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ā纒)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s)
A組 25 治療前 35.4 ± 4.5 6.92 ± 0.60 5.10 ± 0.64治療后1周 43.0 ± 6.0 6.76 ± 0.47 4.92 ± 0.52治療后3個月 54.8 ± 5.8 5.06 ± 0.45 4.10 ± 0.45 B組 25 治療前 36.1 ± 5.0 6.92 ± 0.60 5.06 ± 0.65治療后1周 42.8 ± 5.8 6.72 ± 0.46 4.89 ± 0.52治療后3個月 55.4 ± 5.3 5.10 ± 0.46 4.16 ± 0.46 P -->0.05
2.2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A組患者中心室顫動2例,腹股溝血腫1例,假性動脈瘤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6%(4/25);B組患者中心室顫動2例,腹股溝血腫2例,假性動脈瘤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5/25)。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具體見表2。
3.1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概述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口呈現老齡化的趨勢。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不斷加快,造成高血壓、冠心病等發病率越來越高[4]。冠心病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梗死后瘢痕組織直接而深刻地影響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發病的處理,心力衰竭的一個常見病因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同時心肌在嚴重缺血等原因的影響下冬眠、頓抑、收縮功能降低等也是引發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恢復血液供應能夠改善患者的收縮功能,同時將心力衰竭有效恢復過來,因此要想對冠心病患者的心力衰竭進行有效的糾正,并對其預后進行有效的改善,關鍵就是要重建血運[5]。藥物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并不顯著,現階段,臨床治療冠心病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心臟介入治療手段[6]。
3.2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概述
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會在冠狀動脈供血下降的情況下發生缺血、冬眠、頓抑等情況,而心室會在心肌缺血的影響下發生病理性重構,所有這些菌會造成心肌地洞里收縮、運動不能等,最終引發心力衰竭[7]。現階段,臨床有很多方法無創檢測患者的心肌存活性,如多巴酚丁胺超聲心動圖、磁共振成像技術(MRI)等,但是這些方法由于具有較為昂貴的費用、較高的技術要求,較為繁瑣的操作等缺點無法作為再血管化前常規檢測方法在臨床得到廣泛的應用[8]。相關醫學報道表明,在伴有心臟收縮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中,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及介入比藥物治療更能促進患者心功能的顯著改善。如果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較為復雜,那么通常情況下會同時存在心力衰竭等,這時臨床就應該將介入治療和綜合治療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促進介入治療風險及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的顯著降低[9]。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3.3冠心病嚴重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缺血情況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影響
冠狀動脈造影能夠為心力衰竭與冠心病之間關系的明確診斷提供良好的依據,如果心力衰竭患者經藥物治療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則應該給予其早期介入干預治療,從而促進其臨床癥狀、心功能的顯著改善,將左室重構的進一步加重有效逆轉過來并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止,最終達到對嚴重心血管事件進行有效防治的目的[10]。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能夠有效重建患者血運,其具體治療機制可能為:恢復血運后的功能恢復可能直接而深刻地影響著頓抑心肌和冬眠心肌,同時血運重建也可以顯著改善心室重構[11]。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標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1周兩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二者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標均較治療前、治療后1周顯著改善,三者之間的差異均顯著(P<0.05),充分證實了這一點。此外,該方法下患者具有較低的圍術期并發癥,緊急電除顫能夠有效轉復心室顫動,局部收治壓迫能夠有效治愈周圍血管并發癥[12]。本研究結果表明,A組患者中心室顫動2例,腹股溝血腫1例,假性動脈瘤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6% (4/25);B組患者中心室顫動2例,腹股溝血腫2例,假性動脈瘤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5/25)。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該術式具有良好的遠期療效。
總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能夠顯著改善冠心病嚴重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缺血情況,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裴漢軍.經導管主動脈瓣、冠狀動脈介入治療[D].北京協和醫學院,2013.
[2]宋文信,楊成明,曾春雨,等.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經橈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評估[J].重慶醫學,2010,39(2):191-192.
[3]閆旭林,于曉多.冠心病合并嚴重心力衰竭介入治療24例[J].中外健康文摘,2008,5(19):22-23.
[4]薛宏偉,劉斌,李蕾,等.心肌缺血預適應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預后影響[J].黑龍江醫學,2012,36(04):257-260.
[5]劉玉敏,張爽,紀思源.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的護理干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06):1292.
[6]雷慧利,郭仁光,羅芳.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9):171-172.
[7]朱平,谷云飛,金軍.胱抑素C與冠心病嚴重程度及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預后的關系[J].重慶醫學,2012,41(29):3068-3069+3071.
[8]項軍,王巖,何凌宇,等.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缺血性心肌病頑固性心力衰竭[J].臨床醫學,2013,33(02):17-19.
[9]彭劍,張治平,陳國洪,等.不同梗死相關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3,18(01):6-8.
[10]姜娜,丁世芳,張再偉,等.HDL-C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預后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3,29(05):360-363.
[11]Makoto Sekiguchi,Masao Yamazaki ,Masahiko Kurabayashi.Retrograd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ia critically degenerated saphenous vein grafts for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in native coronary arteries[J].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13,Vol.03(03):261-265.
[12]Lesnefsky E J,Hoppel C L.Cardiolipin as an oxidative target in cardiac mitochondria in the agedrat[J].Biochim Biophys Acta,2008,1777:1020-1027.
Impact Analysi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n Myocardial Ische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
YAO HaixiaWANG Zhipinga series of clinical,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2.096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12-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