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暉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在高職高專院校開展國防教育,必須拓展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緊密結合高職高專院校培養人才的根本目標。堅持“以軍事訓練為主、軍事理論為輔,為培養訓練有素的產業勞動者”為目標,積極創新和開展高職高專院校國防教育。高職高專院校國防教育與其他院校國防教育的根本區別在于,高職高專院校國防教育必須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根本宗旨。為了更好的滿足各種企事業單位對實用性人才的需要,高職高專院校有必要以國防教育為載體,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非常適合在軍事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開發學生適應社會的潛能。把素質拓展訓練應用到大學生國防教育過程中,既是理論上的極大創新,更是在實踐上推動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的方法創新。把國防觀念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在游戲中、活動中、實踐中應用它們并加深了理解,從而成為培養合格的公民的重要方式。
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國防觀念是指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對國防建設的目的、內容、途徑和重要性等問題的認識,主要包括國防目標意識、國防價值意識、國防責任意識、國防法制意識、國家憂患意識、和國防獻身意識等。當前,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國防觀念體現在大學生對防御外來侵略、捍衛國家統一、反對恐怖活動、維護民族和國家利益的自覺關注。增強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國防觀念,既是保證國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需要,是國家長治久安、長期發展的根本所在。
2001年8月31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定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確定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全民國防教育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培養大批高科技人才已經成為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重要需求。高職高專院校大學生國防教育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發展規律,向大學生傳授科學文化技術知識和能力,開發智能和增強體魄,促進大學生各項素質的全面發展。國防教育作為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目的,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和成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長期以來,國防教育僅限于傳授與國防有關的思想、知識、技能,不能把國防教育與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聯系起來。這必然導致學校僅僅把國防教育作為一門課程或者軍事訓練活動,不能和整個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有機的統一起來。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僅僅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或者手段,而不是把高等教育作為國防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或把國防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目的。由于我們沒有正確處理國防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關系,就必然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忽視國防教育的發展,甚至出現一些高校把國防教育放在了可有可無的位置。
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使他們樹立強烈的國防觀念、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從根本上改善人才素質,滿足國防建設和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雙重需要。國防教育從愛國主義教育出發,培養大學生的國防觀念。這一教育理念和實踐在我國取得的顯著的成績。但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帶來和人們對國防建設認識的深入,尤其是國防建設和教育的實踐表明僅僅從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觀念出發已經不能滿足國防建設的需要。國防建設不僅需要一批批具備愛國主義理念和國防觀念的大學生,更需要具備外語、數學、信息技術和科學文化技術的現代化人才。顯然,愛國主義理念和國防觀念的培養是第一位的,但僅僅滿足于此是無法滿足現代化國防需要的。
“教育在美國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常被譽為‘第一道防線’或‘無形邊界’,美國的成功與強大無不與其教育的發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發展相關”。
國防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大規模撥款予以保障,而且必須使撥款有明確的規定。此外,為保證各項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最好設立開展國防教育的專項資金。這些資金的一部分用來獎勵為國防教育和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高職高專院校教師。一部分資金用來獎勵那些來自于貧困家庭并能完成規定學業的優秀學生。對于那些具備較強軍事理論素養和軍事技能并且專業技術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發放國防獎學金,引導大學生重視國防理論的學習和投身科學文化技術的學習和研究,同時也引導各類學校重視國防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融合發展。對于畢業后能夠應征入伍或參與國家指定科研院所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全額免除國家當前發放的貧困生助學貸款并給與適當獎勵。
為了更好地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健全、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才,充分發揮國防教育在培養人才過程中的作用,滿足在信息化戰爭時代對人才的迫切需要。隨著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信息時代大學生獲取知識方式方法的改變,國防教育方法的改變顯得更為迫切。
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它具備以下特征:
首先,情境體驗性。它強調了回歸實踐去探索和積累知識,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建筑在自身的體驗和學習過程中。
其次,學習主動性。它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有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開發學生的悟性。改變了“灌輸式”理論學習的被動性。實現了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再次,現實應用性。學以致用是教育的目的所在。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知識教育向能力教育的升華,更有助于提升學生應對各種復雜挑戰的能力。
總之,體驗式教學方法不僅立足于體驗式學習,更融合了認知學習的方法,實現了左右腦的全面學習。集中式從自身體驗中感悟博大精深的理論知識,也重視把理論知識與自身體驗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對理論知識的直覺把握。
素質拓展訓練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應用性。首先,素質拓展訓練教學方法包含以下幾種方法:
2.1 模擬現場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模擬不同的現場,主要有模擬火災救助現場、模擬戰爭救援現場,擔任不同的角色,表演或體驗不同角色的心理或行為,從而增進自我認識,形成情感體驗。把教材知識轉化為活生生的表演場景,不但表演者有了內心的體驗,觀看者也會自我反思。這種效果,往往能使學生產生真實的感受,進而內化為某種行為規范。
2.2 戶外拓展訓練法。根據國防教育教學的需要,引入戶外拓展訓練的理念和方法,通過有趣、刺激的活動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信任,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實現男、女同學之間的真誠溝通和理解。通過培養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深刻理解愛國主義的內涵,培養國防觀念。學會換位思考,體驗別人的感受。體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痛苦,體驗自尊、自信的力量,體驗信任和責任,實現情感溝通。
2.3 體驗交流法。教師通過創設具體情景和教學活動引發學生興趣,在學生感受情景和參與教學活動后,交流自己的體驗,并引導學生增加正向的體驗,克服緊張心理和片面認識,增強對國防理念的理解和認同。
2.4 社會實踐法。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日的,設置調研提綱或調研表,讓學生利用節假日或課余時間,到社會上去實地調研、親身感受,在調研中接受知識、理解知識,然后撰寫調研報告,回到課堂上進行交流。
戶外拓展訓練方法包括四個階段:課前教學材料準備、現場體驗活動實施、體驗交流和理論認同、教學檢查評估。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就在于現場體驗活動的實施。
課前教學材料準備: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根據國防教育教學的目標制定大量的活動實施方案,并且注重可操作性。確定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日標以及教學活動需要的相關器材。
現場體驗活動實施:根據實施方案進行現場體驗活動,使同學們進入到現場體驗活動中進行現場體驗。體驗交流和理論認同:學生交流在教學活動中的體驗,進行反思和思考,教師引導學生認同國防理念。
教學檢查評估:檢查學生行為習慣的改變,引導學生把正確的愛國主義行為轉化為良好的習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正如洛克所說:“只有你給他的良好原則與牢固習慣,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應該注重的。因為一切告誡和規則,無論如何反復叮嚀,除非是形成了習慣,全是不中用的。”
[1]楊繼環,朱榮杰:外國國防教育特點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國防,2003(9).
[2]奚紀榮.中國國防教育[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
[3]張維平、馬立武.美國教育法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36,37,38.
[4]姚云.美國高等教育法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