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大連市第25中學,遼寧 大連 116113)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理念逐步被重視,構建高效課堂應運而生,成為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在此種理念的基礎上,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才可以滿足新課改對素質教育的新要求,學生的學習效率才可以真正的提升,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才可以被充分的吸收與有效的消化。
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帶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另外,也使國際間的競爭明顯增強,為符合時代的發展變遷,人才在國際競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傳統的以學歷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逐步轉變為素質較高、創新意識較強的發展方向。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就是為了使目前高中化學教學的現狀有所改善,為日后高素質化學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利基礎。與此同時,構建高效課堂還能夠將傳統教學體制下學生非主動學習的現狀進行扭轉,促使其可以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可以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體。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都是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學生盲目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沒有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性充分的發揮出來,給予高效課堂學習體制,學生能夠將主動性以及能動性充分的發揮出來,實現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促使學習興趣明顯增強,繼而使學習效果得到明顯的改善。
化學實驗屬于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化學教學的主要內容與方法,《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使學生有較多的機會親自體驗探究的具體過程,在知識的產生、聯系以及應用中形成科學的態度,獲取合理的方法,在進行科學的探究實踐中,一步一步形成自身的意識以及能力。在進行實驗探究時,學生可以積極地思考,大膽地猜測,根據猜測對實驗的研究方案進行有效的設計,同時將實驗步驟充分的制定出來,自行操作,思考、分析以及得出初步的實驗結果,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與探討,得出較為準確的實驗結論。實驗切實變成了學生獲得知識以及培養能力的主要場所。學生將自身的試驗設計完成后,可選擇小組交流、全班點評以及教師點評的方法,選擇最優秀的實驗方案,并對其合理性以及安全性進行充分的檢查,隨后到實驗室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驗方案開展實驗。
例如:在對《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中沉淀反應的應用進行講授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驗能夠得出初步結論:能夠達到沉淀AgCl—AgI—Ag2S轉化。為了使沉淀轉化的規律進行了解,讓學生與現有藥品進行有效的結合,自行設計實驗并驗證Ag2S—AgI或(AgCl)的轉化是否能夠實現。根據分組探討的方式,學生得出如下幾個方案:方案1:向已得到的Ag2S沉淀中加滴NaCl溶液,并對實驗現象進行密切的觀察;方案2:取2ml左右的Na2S溶液,加數滴AgNO3溶液,進行振蕩,隨后加滴KI溶液(或者NaCl溶液);方案3:取2ml左右的AgNO3溶液,加數滴Na2S溶液,進行振蕩,隨后加滴加KI溶液(或者NaCl溶液)。根據進一步的探討,學生共同認為最優方案為方案1。
高效課堂的實驗教學并不是單純的是將課本中的知識、規律等讓學生去掌握,而是需要將較多的權力發放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實驗,將自身想知道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需要將探究試驗作為高效課堂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具備較高科學實踐素養以及促使學生學習熱情不斷提高的重要場所。
學生學習時自身就在不斷創設較多的問題情境,與學生認知存在沖突,使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的激發出來,使學生的思維在對問題的思考以及不斷探索中得到有效的發展。所以,采用何種方式創設問題情景,已成為此種學習方式是否有效的重要基礎。
例如,在對《鈉的化合物》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創設了以下的問題情景:在我們面臨火災的過程中,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滅火?(學生回答:用水以及滅火器)那么,你們相信滴水還可以生火嗎?學生十分驚愕,異口同聲的說“不可能”。隨后演示實驗過程:在包有過氧化鈉(事先沒有告訴學生)的棉花團上滴幾滴水,在學生看到棉花燃燒起來后,明知道水使棉花燃燒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又不能解釋眼前所看到的事實,促使其求知欲望充分的激發起來,將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也充分的調動起來,使其在教學活動中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探索,此案例創設的情景為能滅火的水競可以燃燒,學生并沒有想到,也就是說學生認為不可能存在的事情竟然變為了可能,學生想要查看真相。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逐步的將其中的緣由進行解釋,引出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所產生可以支持燃燒的氧氣,使學生瞬間明白,進而對化學也產生了較大的興趣。再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會長時間保持了熱情與興趣。相似的課堂情景使教學實現了顯著的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很快樂。
伴隨教育手段的不斷更新,促使多媒體技術以及電子白板技術得到快速發展?;瘜W教師必須較快適應此種教育技術的發展,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教師還必須充分利用課件,這樣能夠將課本中的內容更為直觀、更豐富地在學生面前展現出來,并且還能夠將較為復雜的知識變得更為直觀、形象的知識,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興趣充分的激發起來。教師還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化學中的部分實驗,以及較為復雜的知識,根據多媒體的利用更好的展現給學生。
例如,教師能夠選擇模擬的方法,使學生對實驗知識的印象更為深刻。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適宜的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具有深化知識以及畫龍點睛的功效。在對“氫氣還原氧化銅”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進行加熱,隨后再通氫氣,對濃硫酸進行稀釋的過程中將水加入。在實驗演示完成后。教師將這一錯誤操作的嚴重性進行充分的講解,教師隨后為學生操作正確的實驗流程,并與之前的錯誤進行對比,讓學生對正確知識形成較深的印象,同時,還鼓勵學生開展實際操作。化學高效課堂。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前提下,構建高效課堂對課堂效率的重視程度明顯比傳統課堂高,有效構建高效課堂的根本是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明顯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新課改的理念給予認真的掌握,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以及相關制度,對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不斷的創新與完善,促使高中化學教學水平以及質量的不斷提高,進而有效的構建高中
[1]姚艷平.淺議新課程理念下高效化學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導學,2013,(26):86.
[2]趙曉燕.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旬,2014,(4):154,155.
[3]張小兵.淺析如何在新課程下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2,(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