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發
(重慶市開縣南雅初級中學,重慶 405412)
我們所接觸的學生都是既學習語文又學習英語的對象,簡稱為二語學習者。應當說,初中學生在掌握一定語文學習技能技巧后,對英語學習是極有其借鑒作用的,但不可否認的也存有一定的不利因素。極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是語文學習在干擾著英語學習,所以,二語學習對象之英語閱讀能力培養是相當重要的。現結合自己英語課堂教學談三點關于二語學習對象之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思考,權且拋磚引玉。
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我們總以為讓學生能夠記熟單詞,掌握相關語法,會背熟要求背誦的英語課文或者就是意義上的段落,即已萬事大吉。殊不知英語屬于語言,英語學習應當是完全意義上的語言學習,語言學習的過程,更是信息交流的過程。無論是語言學習還是信息交流,都完全應當離不開學生的閱讀,而且應當是理想意義上的閱讀。這就涉及到一個必須建立的理念問題: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必須是一個過程的逐步推進,這過程就是學生的閱讀過程,要在學生充分而又廣泛意義上閱讀的基礎上,才可以去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我們不能以學生的簡單閱讀為滿足,更應當去讓學生能夠去粗讀、深讀或者就是完全意義上的精讀為標準。初中學生這樣去讀,是否就是比較簡單或者就是完全意義上去自由性地讀那一篇篇的課文?竊以為還應當完全意義上的不是。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加強學生對語篇理解的培養,只有在語篇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對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進行口頭和書面的指導和訓練。也就是說學生的不斷地讀是手段是途徑,但那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本質目標,我們所要追求的當是學生通過讀去比較自主而又獨立地理解語篇。因此,我們所進行的英語課堂教學,提高學生乃至每個學生去閱讀語篇的能力。?例如教學9年級的Unit 3 Topic 2 English is spoken的內容,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后,讓學生對相關語篇內容用討論、提問、尋找主題句、判斷正誤、段落順序排列、歸納文章大意或綜合填空等方面來引導學生展開對語篇內容的相關學習活動。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不是我們教幾招方法就完全能夠應驗的。也不是我們通過一兩個語篇一蹴而就地進行閱讀即可湊效的,加強學生的訓練是主要的,也應當是完全必須正常的。因為只有比較理想地去加強學生的訓練,才可以真正奠實學生培養自身閱讀能力的行為基礎。作為教師必須去充分相信學生,學生是有能力進行語篇閱讀的;也必須去充分理解學生,初中學生的學習任務可以說是已經比較繁重了,我們不能就讓學生去做那些語篇閱讀感悟上的無用功。平時的教學,我們總自不自覺地發現一些課堂上的訓練乃至一些課余作業的訓練,所訓練的內容比較簡單而又比較機械,很少顧及學生的語篇訓練,嚴重浪費著學生的學習時間,達不成加強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目的。竊以為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必須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根本目的,以有效的語篇訓練為基礎。作為初中英語教學學生的語篇閱讀,我們要盡力做到,讓學生對一些以交際為目的的語言片段進行語言及交際功能的分析。盡可能地讓學生能夠去理解整個語篇內容;能夠學會分析句際和段際之間的關系;能夠分別找出段落中比較重要的信息。對一些較長和較難的句子,讓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把這些句子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語法分析與訓練。學生在進行語法與分析訓練后,可以獲取語篇感悟之效果。如教學7年級Unit 1 Getting to know you Topic 2 Where are you from?Section A,讓學生在學習一些常用句子和單詞的基礎上獲得一定的語感,能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了解一些語法規則;并且在學習的同時能利用一些地理知識進行幫助記憶。
我們不帶點滴夸張,目前我們初中學生所使用的仁愛版教材,是很難適應學生學習英語之需求的。這不是教材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作為教材只能這樣。教材所能夠發揮的作用是引領,我們的英語教學不盡就是去教教材,而應當是用教材去教。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學習英語的資源其教材不應當就是唯一的,僅憑教材是完全不可能去比較有效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所以,從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比較有意義去發現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英語教學也應當借鑒大語文環境建設的經驗,進行著初步或者相關的大英語的環境建設。作為大英語環境的建設,我們首先得考慮的是拓展學生的閱讀問題,去奠實學生延伸學習的基礎問題。讓學生去拓展閱讀,首先要解決的是興趣,我們可以利用教材文本中相關西方國家之文化資源激發學生尋覓西方國家文化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產生通過閱讀掌握更多西方國家文化的欲望。其次,需要考慮我們初中學生的實際閱讀水準和能力,為學生提供一些可讀性的資源。最好為學生提供些教材文本具有一定聯系的,讓學生的閱讀能夠得以比較有效的提高。如教材中就有相關介紹中國航天事業取得巨大進步,以及介紹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內容。而與此對應的是2010年12月26日相關報紙報道。為此教師應主動搜索尋找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文章以供學生閱讀訓練。教師給學生所提供的文章內容也應該具有這樣的特色,最好是既能關注學生的校園生活、健康的愛好、價值取向和情感需求,又能引導他們具有關注時代、社會發展的情感,進而喚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1]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岳麓書社2003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