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蔭
(南陽知府衙門博物館,河南 南陽 473000)
前言: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與保護要求人們應站在時代的高起點上進行,從而使文化遺產的保護成果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而物聯網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則恰好為文博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手段,因此,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文博的信息化建設中,使人民群眾能夠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是極為必要的。
對物聯網時代進行分析可知,其通信主體已由傳統的以人為單位的個體或群體擴展到了物品方面,而物聯網終端則恰恰是對真實物體進行表征的智能化設備。在當前物理世界中各類物體逐漸發展成為通信對象的背景下,大量的物聯網終端也必將得以產生和發展,進而在使物體具有通信能力的基礎上,實現人物、物物間的通信[1]。此外,科技的不斷發展也必將使得低功耗與小體積傳感器在物聯網中的規模化應用成為可能,進而確保物聯網向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物聯網關鍵技術的發展和產業鏈的逐漸完善,使得基于物聯網的各類應用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一方面,物聯網的發展必將以用戶的需求作為基本出發點,進而創造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各類應用,并反過來以應用進一步推動需求,以此來促進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物聯網的產業化發展也必將推動物聯網應用從行業向家庭、個人轉移,從而整體上促進物聯網應用的多樣化發展。
2011年我國十二五規劃將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和應用納入到國家科技戰略管理體系,且在2013年,我國戰略性新型產業便已占據國民生產總值的11.2%,而物聯網產業的GDP總值則占據戰略型新型產業GDP總值的20%,由此可見,物聯網產業已由初期萌芽階段逐步進入到了探索階段。隨著我國首個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重慶國家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的正式建成,我國物聯網產業也必將呈現更加快速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博文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較大成就,自2005年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重點文化單位率先開展數字化工作以來,全國文物信息網絡體系構架也得以建成和完善,且截止到2009年,我國開展信息化工作的省級以上博文單位已占據全國省級文博單位總數量的75.8%。在此背景下,下文則著重對物聯網在文博信息化中的應用展開分析[2]。
明確文博物聯網信息化建設的方向是確保物聯網在文博信息化建設中得以高校利用的前提。文博物聯網應面向全體社會群眾,廣泛傳播文化信息,特別是我國特有的文化遺產信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文化信息的普遍服務作為根本目標,借助物聯網和無線寬帶等技術,全面開展覆蓋文化遺產“五大尺度”的文博信息化建設工作,即不受時空限制的無限尺度、基于城市的基本單位尺度、博物館建筑尺度以及涵蓋大型遺址古建筑的遺址尺度和地區文物尺度,進而建立起多渠道和全天候的文博信息交流平臺,在對文化信息,特別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信息進行合理、合法傳播的同時,將我國文化價值的內涵逐步向外擴散,使得文化產業的教育功能與價值得到充分發揮[3]。
加強文博物聯網系統的建設是物聯網在文博信息化建設中應用的主要體現。文博物聯網系統的建設應以國家層、省市層和博物館遺址層,其中國家層文博物聯網系統主要負責執行文博互通計劃,即通過對文化遺產信息資源進行完善,借助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促進商用型與公益型文化信息的交流,從而促進文化基礎信息資源利用的跨越式發展。省市層文博物聯網系統則主要以文博呈現計劃為主,將旅游產業與文化教育產業進行有機結合,將城市中的特色文化和文化遺產等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無線網絡技術、智能終端設備等滿足人們參觀、博覽的需求,促進地區文化交流。博物館遺址層的物聯網系統則主要以智能文博計劃為主,與博物館自身職能進行有機結合,在提高博物館各項工作效率的基礎上,強化參觀者的體驗,確保其能夠對博物館進行方便、快捷瀏覽,滿足參觀者的學習、交流、研討等各方面需求。
基于物聯網的文博信息化建設需要以文博資源傳播的五大尺度作為基本依據,根據國家政策,結合地區文博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信息化建設的各項工作,確保文博信息化建設同其資源傳播的五大尺度能夠良好銜接,提高為參觀者提供文化信息服務的水平。例如,在“無限尺度”方面,博物館應加大對物聯網平臺的引用力度,通過引入移動智能終端設備,打破傳統文博行業對參觀者游覽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全面提高物聯網在文博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
結論:本文通過對物聯網的智能化、多樣化和快速化等發展趨勢進行闡述和分析,分別從明確文博物聯網信息化建設的方向、加強文博物聯網系統建設和制定同文化遺產五大尺度對接的文博物聯網實施方案等方面對物聯網在博文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做出了系統探究。研究結果表明,物聯網在文博產業中的應用能夠較好地滿足文博產業信息化的發展需求,對于促進文博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趙群,張翔,杜呈信.基于物聯網時代的我國制造業信息化發展趨勢[J].機械制造,2012,04(12):1-5.
[2]張爽,吳瑩瑩,趙波.物聯網協同創新發展的研究綜述[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01):18-24.
[3]甘旭峰,吳向鵬.物聯網發展趨勢及應對策略[J].黨政論壇,2011,11(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