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琳
心律失常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性心律失常是指年齡超過60歲的人群發生的心律失常。過去,臨床上常使用常規心電圖對此病患者進行檢查,但其檢出率較低。最新的臨床實踐表明,對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進行12導同步動態心電圖檢查可實現動態檢測、連續記錄,獲得大量連續性的心電資料,通過動態捕捉患者短暫的心電變化提高對其心律失常的檢出率[1]。為了進一步證實進行此項檢查的臨床效果,我院對近年來收治的9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在這9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6例。他們的年齡在62~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3±2.4)歲。其中,有冠心病患者46例,有高血壓患者20例,有肺源性心臟病患者15例,有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10例,有其它疾病患者5例。
我院對本組患者分別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與動態心電圖檢查。①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的方法是:使患者取平臥位,放松全身、平靜呼吸,對其進行肢體導聯和單極胸導聯等12個導聯后連續描記其心電圖,以25mm/s的紙速作心電記錄,檢查期間應確保GCG基線平穩不受干擾且圖像清晰。②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的方法是:我們應用12導聯動態心電圖記錄分析系統連續24h對患者的心電情況進行監測,并做好記錄,然后通過人機對話、計算機回放與專人分析等作出相應的診斷,最后由主治醫生總結診斷結果。
我們根據《現代心電圖診斷大全》[2]中規定的心律失常的分類與診斷標準對本組患者的所有檢查結果進行診斷與分類。本組患者心律失常的類型主要包括:房速、房顫、室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傳導阻滯、室內傳導阻滯、竇房傳導阻滯等。
我們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 s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 檢驗,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本組患者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后,其房速、房顫、室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傳導阻滯、室內傳導阻滯、竇房傳導阻滯的檢出率分別為4.17%、5.21%、4.17%、72.92%、57.29%、2.08%、1.04%、1.04%。對本組患者進行12導同步動態心電圖檢查后,其房速、房顫、室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傳導阻滯、室內傳導阻滯、竇房傳導阻滯的檢出率分別為25.0%、14.58%、14.58%、88.54%、85.42%、8.33%、15.63%、2.08%。對本組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對其各類心律失常類型的檢出率明顯高于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的檢出率,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1。

表1 本組患者進行常規心電圖與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的比較[n(%)]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波動較大,常規的心電圖檢查無法實現對患者的動態監測,且對患者心率情況記錄的時間較短,因此較難檢出陣發性室上速、陣發性房速與竇性停搏等一過性心律失常[3]。動態心電圖檢查能夠實現對患者24h不間斷的實時動態監測、連續記錄,進而提高對其一過性心律失常的檢出率,通過綜合分析檢查結果,可以更好地細化心律失常的類型與病因,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對本組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對其各類心律失常類型的檢出率明顯高于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的檢出率,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我們從檢查結果中發現,本組患者房性早搏的發生率最高,動態心電圖的檢出率為88.54%。這說明房性早搏是老年心律失常中最常見的癥狀。老年患者的心房肌大多已經出現退行性病變,加上其它器質性病變的影響,使其心房容積增大,進而可誘發房性早搏。另外,本組患者室性早搏的發生率也較高,動態心電圖的檢出率為85.42%。室性早搏多發生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中。因為老年患者的心臟發生退行性病變,且老年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性疾病,所以增加了其室性早搏的發生率。在臨床上,偶發的單源性室性早搏并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影響,但如果多源性室性早搏頻繁發生,則可能導致患者發生室顫。因此,在心電圖檢查中,若發現患者的Q-T間期延長,或是患者因心肌缺血、心肌壞死及低鉀血癥等因素誘發室性早搏時,即便發作不頻繁,也有可能是室速或室顫的先兆,需引起患者足夠的重視,以免患者出現心源性猝死[4]。
通過對本次研究進行總結,筆者認為在對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時,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在對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時,需考慮到老年患者病癥隱匿性的特點,動態觀察患者心電圖的變化,仔細觀察其心電圖檢測回放,避免因漏掉一過性心律失常表現而出現漏診。②醫生應了解患者的病史,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對于合并肺心病、冠心病與心肌病等器質性病變的患者,一旦在臨床檢查中發現異常情況,需及時對其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以便盡快確診患者的病情。③應由多位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對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共同進行分析,以更準確地診斷患者心律失常的類型,從而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與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相比,對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對其各類心律失常類型的檢出率較高,從而可提高對此病患者進行診斷的準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1] 李康福,梁紅生,凌紅日.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心律失常診斷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3,34(09):1734-1735.
[2] 黃大顯.現代心電圖學[M].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1998:696-698.
[3] 寇鋒軍,郭英紅,王婷.24小時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心律失常診斷中的應用[J].心臟雜志,2014,26(02):200-202+206.
[4] 于雙親.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診斷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4):75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