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倫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技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腹腔鏡技術是一種典型的微創技術。使用腹腔鏡保膽取石手術治療膽結石安全可靠,不會在患者的皮膚上留下明顯的斑痕,手術持續的時間較短,手術切口小[1]。因此,很多醫院都用腹腔鏡保膽取石手術代替傳統的開腹保膽取石手術來治療膽結石。為探討使用腹腔鏡保膽取石手術對高齡膽結石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我院對近期收治的72例高齡膽結石患者使用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對其中36例患者使用腹腔鏡保膽取石手術進行了治療,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高齡膽結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無原發的系統性疾病。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6例患者。對照組中有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20例;其年齡為54~80歲,平均年齡為(65.6±3.83)歲。試驗組有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23例;其年齡為37~68歲,平均年齡為(43.6±2.53)歲。兩組患者的病程、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相比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的開腹保膽取石手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取仰臥位。按常規對患者的術區皮膚進行消毒。為患者靜脈注射非氯胺酮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膽囊的位置做長度約為10 mm的切口。逐層切開患者的皮膚和皮下組織,用蚊式鉗和小拉鉤鈍性分離患者的膽囊,切開其膽總管前壁。使用取石鉗取出患者膽囊內的結石。使用膽道鏡確認患者的膽囊內無結石殘留后,為其留置“T”管。按常規對患者進行止血,逐層關閉其腹腔。使用無菌敷貼覆蓋患者的切口。為患者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為試驗組患者使用腹腔鏡保膽取石手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取仰臥位。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肚臍下緣做一小切口,建立氣腹,置入腹腔鏡設備。使用腹腔鏡檢查患者腹腔內的情況。剝離患者的膽囊,在其膽總管前壁與膽囊管、肝總管交匯處做長度為1 cm的縱行切口。將纖維膽道鏡經劍突下置入患者的膽囊。用取石籃取出患者膽囊內的結石。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患者的膽道。為患者留置“T”管,縫合其膽總管。按常規對患者進行止血,排出二氧化碳氣體,沖洗其腹腔,縫合其切口。使用無菌敷貼覆蓋患者的切口。為患者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切口的長度及住院的時間。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 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試驗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切口的長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切口的長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膽結石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發病人群逐漸老齡化。結石在患者的膽囊內形成后,可刺激其膽囊黏膜,引起膽囊炎,嚴重影響其正常工作和生活。臨床上通常使用手術的方法治療膽結石。但使用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膽結石時,手術的切口較長,易導致患者發生感染,會為其帶來生理和心理上較大的痛苦。因此,尋求一種科學合理的治療膽結石的方法成為近年來相關學者研究的重點[2]。
微創技術是一類新興的醫療技術,是指臨床醫師使用先進的設備,以電子鏡像代替肉眼直視,以細長的器械代替手術刀,力求以最小的切口和最少的組織損傷,完成對患者體內病灶的觀察、診斷及治療。腹腔鏡保膽取石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使用腹腔鏡保膽取石手術治療膽結石時,手術醫生能利用腹腔鏡清楚地觀察到患者腹腔鏡內的情況,手術持續的時間短,患者術中出血量少,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低,疼痛的程度輕。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使用腹腔鏡保膽取石手術進行治療的試驗組患者手術持續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及切口的長度均明顯優于使用傳統的開腹保膽取石手術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使用腹腔鏡保膽取石手術對高齡膽結石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能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減少其痛苦,促進其快速康復。
[1] 王亞峰.腹腔鏡與傳統外科手術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9):92-94.
[2] 劉向軍,陳利輝.69 例高齡膽結石病患者的外科治療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