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代朝
腹股溝疝是臨床上常見的普外科疾病。此病患者多為老年人和兒童,其中男性的發病率較高。此病患者可出現腹部疼痛、行走不便等臨床癥狀,病情嚴重者可并發嵌頓性腹股溝疝或絞窄性腹股溝疝,進而可危及其生命[1]。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腹股溝疝的主要方法。過去,臨床上多使用腹膜外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但患者在進行該手術后其住院的時間較長,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最新的臨床實踐證實,用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腹股溝疝可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2]。為了進一步證實該手術的有效性,我院對近年來收治的80例腹股溝疝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腹股溝疝患者。我們根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將這80例患者分為常規組和修補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在常規組患者中,男女的比例為35:5,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5.50±1.50)歲。在修補組患者中,男女的比例為32:8,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2.50±1.8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常規組患者使用腹膜外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是:患者取平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臍下緣做一個長約2cm、深至腹直肌前鞘的弧形切口,向其患側牽拉腹直肌。用1根手指在患者腹直肌下方鈍性分離肌肉的后間隙,將1個10mm的Trocar置入其腹膜前間隙,建立腹膜外氣腹。在患者臍下2cm與腹直肌外側緣水平處各刺入1個5mm的Trocar。用鏡身分離恥骨后間隙和腹股溝后間隙,在腹腔鏡的直視下游離疝囊,用套扎線結扎疝囊頸。患者若為男性且其疝囊完全進入陰囊,則無需完全分出疝囊,可在疝囊頸部進行結扎并切斷。取1個15cm×12cm的補片,將其卷曲,覆蓋在恥骨肌孔上并對其固定。完成上述操作后,拔除套管,緩慢解除氣腹,使腹膜自然恢復。
1.2.2 我院對修補組患者使用無張力補片修補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是:患者取平臥位,對其進行局部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對其進行常規消毒、鋪巾。在患者的腹股溝處做一個切口,游離其腹外斜肌腱膜下間隙,充分暴露其聯合腱和腹股溝韌帶。患者若為男性則切開其提睪肌,若為女性則切開其子宮圓韌帶,然后提起疝囊,分離疝囊至根部,將疝囊高位結扎。用人工合成疝補網片材料,在無張力情況下對腹膜進行修補、固定。術后逐層縫合切口。
治療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住院的費用。
我們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 s )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修補組患者平均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患者,其住院的費用高于常規組患者,組間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的比較
修補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腹股溝疝是臨床上常見的普外科疾病。此病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區的缺損處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此病是由于患者腹部肌肉強度降低,其腹內壓力增高所引起的[3]。此病患者在站立、咳嗽或勞動時其腹股溝區均可出現可復性腫塊,在其平臥或用手按壓時腫塊可自行回納。此病患者可出現腹部疼痛、行走不便等臨床癥狀,病情嚴重者可并發嵌頓性腹股溝疝或絞窄性腹股溝疝,進而可危及其生命[4]。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腹股溝疝的主要方法。過去,臨床上多使用腹膜外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但患者在進行該手術后恢復較慢,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近年來,無張力補片修補法作為治療腹股溝疝的新方法逐漸得到了臨床上的認可[5]。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現,用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腹股溝疝具有以下優點:①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在術后恢復較快。②該手術可在局麻和不設置導尿管的情況下進行,更加安全可靠。③患者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較短且無明顯的牽痛感。④該手術所用的人工疝補網片材料與人體組織的相容性較好,抗感染性較強。
綜上所述,用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縮短患者住院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該手術可作為臨床上治療腹股溝疝的優選方法。但進行該手術治療的費用較高,在進行手術前應考慮患者的經濟能力,尊重患者的選擇。
[1] 溫長海.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疝氣60例的臨床療效觀察[J].延邊醫學,2014,10(16):18-20.
[2] 吳尚.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疝氣采用局部麻醉15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4,30(36):142-143.
[3] 朱非.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疝氣的臨床療效研究[J].醫學信息,2014,18(38):350-350.
[4] 朱淅峰.無張力補片修補法對疝氣的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2(19):107-108.
[5] 韓冰.兩種不同麻醉下無張力補片修補法治療93例疝氣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15):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