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婷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放療科一病區 江蘇 南通 226000)
宮頸癌是臨床上發病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近年來,使用宮腔內放療技術治療中、晚期宮頸癌的方法逐漸獲得了臨床上的認可。進行宮腔內放療是指將不帶放射源的容器放入患者的子宮內,然后通過遠距離控制傳送裝置將放射源放入到容器中的一種局部放療方法[1]。此療法具有放療劑量小、對患者正常組織的刺激輕等優點。不過,患者在進行宮腔內放療期間,仍有可能發生放射性直腸炎、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綜合征等并發癥,從而影響其生活質量。最新的臨床實踐證實,對進行宮腔內放療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放療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我們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這120例患者的病情均經病理檢查得到確診,且均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我們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60例患者。實驗組患者的年齡在35~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9±5.8歲。她們中有宮頸鱗癌患者41例,有宮頸腺癌患者19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34~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7±6.2歲。她們中有宮頸鱗癌患者43例,有宮頸腺癌患者1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宮頸癌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我院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宮腔內放療。進行宮腔內放療使用的儀器為銥-192 型后裝治療機。進行宮腔內放療的具體方法是:將銥-192型后裝治療機經陰道放入患者的子宮內,然后將放射物質銥-192通過遠距離控制傳送裝置放入治療機中并開始進行放療。每次放療的劑量為15~25 Gy,可每周放療1次,應連續進行6~8次的放療。需要注意的是,放置金屬避孕環的患者在進行宮腔內放療前,一定要將避孕環取出。
在這兩組患者進行宮腔內放療期間,我院對對照組患者進行環境護理、生活護理、放療知識常規介紹和病情監測等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護理。進行綜合性護理的方法是:
1.3.1 進行放療前的健康教育 調查資料顯示,多數宮頸癌患者都對進行宮腔內放療缺乏了解,故容易對治療的過程和方法產生誤解,引起護患矛盾。因此,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宮腔內放療前,要詳細地向其介紹進行宮腔內放療的方法、效果、可能引起的并發癥和預后,并重點向患者介紹預防并發癥的方法和治療成功的病例[2],以便使其對進行宮腔內放療有充分的了解,從而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
1.3.2 進行心理護理 宮頸癌患者受病情的影響,很容易出現煩躁、焦慮、抑郁和恐懼等不良的情緒,部分患者甚至可合并抑郁癥而出現自殺傾向。針對這一情況,護理人員在宮頸癌患者進行宮腔內放療期間,要及時與其進行溝通,多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同時指導患者家屬幫助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安慰和鼓勵,以緩解其不良的情緒[3]。
1.2.3 進行飲食護理 由于進行宮腔內放療容易引起放射性直腸炎等消化系統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進行宮腔內放療期間,要指導其少吃多餐、忌食辛辣、有刺激性和粗纖維的食物,同時多飲水,多吃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以降低其放射性直腸炎等消化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4]。
1.2.4 進行皮膚護理 在宮頸癌患者進行放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囑咐其每天清洗腹部的皮膚,保持腹部皮膚的干燥和清潔。對于腹部皮膚出現瘙癢、脫皮和紅腫等癥狀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囑咐其不可搔抓患處,更不可用熱水擦洗患處,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雙氧水等外用藥濕敷患處。
1.2.5 進行陰道護理 護理人員在宮頸癌患者每次進行放療前和放療后,都要使用生理鹽水或甲硝唑溶液對其進行陰道沖洗,以降低其放射性陰道炎的發生率[5]。
1.2.6 進行膀胱護理 護理人員在宮頸癌患者進行宮腔內放療期間,要囑咐其每天飲用2000ml的清水,并定時排尿,不可憋尿,以免引起放射性膀胱炎。對于出現尿道疼痛或排尿困難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使用諾氟沙星溶液對其進行尿道沖洗。
治護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放療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治護前后其生活質量的評分。其中,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滿分為50分。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越高,說明其生活質量越好。
我們使用SPSS19.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放療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5%。對照組患者放療并發癥的發生率56.66%。實驗組患者放療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放療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例/%)
在接受治護前,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為22.7±1.9分,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為22.3±2.0分,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接受治護后,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為46.4±2.7分,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為30.5±3.2分。實驗組患者接受治護后其生活質量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對進行宮腔內放療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放療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高揚,趙明星,李冬潔.中晚期宮頸癌腔內后裝放療中的護理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2013,6(12C):160-161.
[2]秦日昇,劉陶文.宮頸癌后裝治療的研究進展[J].腫瘤防治研究,2010,37(11):1317-1319.
[3]張麗麗,江幕釵,鄧春濤.中晚期宮頸癌患者腔內后裝放療中專業化護理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23):4886-4887.
[4]高曉梅,王俊榮,王金英,劉寶麗.優質護理對宮頸癌腔內后裝放療患者效果研究[J].現代養生,2015,9:44.
[5]王艷梅,張春艷,徐彤.宮頸癌腔內放療的護理 [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6):5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