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2014年3月,對河套學院2012級、2013級文、理等不同專業在校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從4個維度進行設計:藝術教育的本體功能、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藝術教育的智育功能、藝術教育對就業的影響。藝術教育本體功能是本項問卷調查的主線、主題,其他3個方面,是在考察其與公共藝術教育的關聯度。依據單選、多選共12道題48個統計子項數據分析,比較客觀真實地反映出我校大學生對于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看法和希望。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德育;智育;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12-0262-03
一、統計結果
本次問卷的目的,在于對我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現狀的調查,所以,藝術教育是本項問卷調查的主線、主題,而其他3個方面如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學習成就、就業能力,也都是在考察其與公共藝術教育的關聯度。
單選第一題:藝術素養與道德修養的關系是,有4個選項:(1)藝術素養對道德修養影響很大;(2)藝術素養對道德修養有一定影響;(3)藝術素養對道德修養影響不大;(4)藝術素養對道德修養沒什么影響。回答(1)的占28%;回答(2)的占66%;回答(3)的占4%;回答(4)的占2%。
單選第二題:藝術素養與學習成就的關系,有4個選項:(1)藝術素養對學習成就影響很大;(2)藝術素養對學習成就有一定影響;(3)藝術素養對學習成就影響不大;(4)藝術素養對學習成就沒什么影響。回答(1)的占25%;回答(2)的占59%;回答(3)占13%;回答(4)的占3%。
單選第三題:你對我校現在開展的藝術教育的看法是,有4個選項:(1)很好;(2)一般;(3)需要加強;(4)不好。回答(1)的占33.5%;回答(2)的占28%;回答(3)的占38.3%;回答(4)的占0.2%。
單選第四題: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是,有4個選項:(1)完全吻合;(2)基本吻合;(3)基本不吻合;(4)完全不吻合。回答(1)的占8.9%;回答(2)的占71%;回答(3)的占17%;回答(4)的占3.1%。
單選第五題:關于真善美的關系,有4個選項:(1)一致;(2)基本一致;(3)基本不一致;(4)沒關系。回答(1)的占51%;回答(2)的占40%;回答(3)的占7.8%;回答(4)的占1.2%。
單選第六題:藝術素養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有4個選項:(1)影響很大;(2)有一定影響;(3)影響不大;(4)沒什么影響。回答(1)的占31%;回答(2)的占47.5%;回答(3)的占21%;回答(4)的占0.5%。
多選并排序(4個選項按順序統計)
第一題:你選擇上公共藝術課的原因是:(1)提高自身的藝術審美修養;(2)拿學分;(3)調節心情;(4)其他。
排在第1位的:(1)占76.5%;(2)占18.3%;(3)占4%;(4)占1.2%。
排在第2位的:(1)占14%;(2)占46%;(3)占38.5%;(4)占1.5%。
排在第3位的:(1)占9%;(2)占30%;(3)占53.4%;(4)占7.6%;
排在第4位的:(1)0;(2)占9%;(3)占5%;(4)占86%。
第二題:影響你的行為的因素有:(1)知識;(2)情感;(3)意志;(4)審美。
排在第1位的:(1)占58%;(2)占25%;(3)占13%;(4)占4%。
排在第2位的:(1)占10%;(2)占50%;(3)占28%;(4)占12%。
排在第3位的:(1)占15.7%;(2)占16.1%;(3)占53.3%;(4)占14.9%
排在第4位的:(1)11.4%;(2)占9%;(3)占5.2%;(4)占74.4%。
第三題:提高大學生道德修養的措施有:(1)改善并加強“兩課”教育;(2)加強藝術審美修養;(3)加強社會實踐活動;(4)加強制度管理。
排在第1位的:(1)占46.8%;(2)占25%;(3)占25%;(4)占3.2%。
排在第2位的:(1)占13.7%;(2)占42.50%;(3)占34.4%;(4)占9.4%。
排在第3位的:(1)占18%;(2)占23%;(3)占41%;(4)占18%。
排在第4位的:(1)占15.3%;(2)占11%;(3)占1.7%;(4)占72%。
第四題:對于大學生的成長,下面哪幾項為弱項,并須加強?(1)德育;(2)智育;(3)體育;(4)美育。
排在第1位的:(1)占68.2%;(2)占10.8%;(3)占15.8%;(4)占5.2%。
排在第2位的:(1)占7.4%;(2)占36%;(3)占20.2%;(4)占36.4%。
排在第3位的:(1)8.6%;(2)占11%;(3)占49%;(4)占31.4%。
排在第4位的:(1)占3%;(2)占14%;(3)占20%;(4)占63%。
第五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主要表現為:(1)對主流思想的認同;(2)言行一致;(3)是非分明;(4)健康的審美觀。
排在第1位的:(1)占45%;(2)占26%;(3)占13%;(4)占16%。
排在第2位的:(1)占13%;(2)占36%;(3)占29%;(4)占22%。
排在第3位的:(1)占17.5%;(2)占14.7%;(3)占45.3%;(4)占22.5%。
排在第4位的:(1)占22.3%;(2)占10.4%;(3)占14.1%;(4)占53.2%。
第六題:提升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較有效的形式有:(1)“兩課”;(2)社會實踐;(3)藝術活動;(4)學校教師、工作人員的表率作用。
排在第1位的:(1)占24%;(2)占56.2%;(3)占9%;(4)占10.8%。
排在第2位的:(1)占12%;(2)占29%;(3)占45%;(4)占14%。
排在第3位的:(1)11.3%;(2)占10.3%;(3)占40.2%;(4)占38.2%。
排在第4位的:(1)占40.5%;(2)占1%;(3)占9.5%;(4)占49%。
二、對問卷調查數據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對學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目的、意義、作用的摸底了解;第二步,進一步了解學生對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途徑等方面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形成開展學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方案,并進行實踐性研究。這是僅從學生角度做的工作,對學校領導的訪談,與教師、學生的座談,也按照上述思路進行。
(一)藝術教育的本體目標
關于藝術教育的本體目標,有以下幾個問題的設計:
單選第三題:你對我校現在開設的公共藝術教育(包括藝術活動)的看法是:回答很好的占33.5%,一般的占28%,需要加強的占38.3%,不好的占0.2%。以上數據看出:(1)我校同學對目前開展的公共藝術教育的認同度較高(很好+一般),比例占到61.5%;(2)更為突出的表現是同學們對我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渴望心情,有38.3%的人表示需要加強。與學生的座談會,進一步驗證了此結論。在座談會上,多數學生反映,由于人數限制,想選的藝術類課程選不上,只好選一些不愿意選的課。
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看法,我們設計了多選題的第一題,你選擇上公共藝術課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提高自身的藝術審美修養,占76.5%,而為了拿學分,并不占重要位置,僅為18.3%。這說明,當前人們對學生學習目的的太功利化的認識,是片面的,更不能把這種錯誤認識、判斷,變成教育的前提。
為了更理性地分析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我們從哲學層面設計了以下問題,單選第五題,你對真善美關系的看法:回答一致的占51%,基本一致的占40%,基本不一致的僅占7.8%,而回答沒關系的僅占1.2%,這說明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正確的理性判斷與分析。
真善美是人類最高的精神境界與精神追求,它代表著科學、倫理與美學的高度統一與融合。涉世未深的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是本真的、自然的,因此是可信的。現在提倡精神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精神現狀”應該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和“有據”的判斷。我們這次問卷調查結果,對我們了解我校大學生的精神現狀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和一定的事實依據,結果是令人可喜的。
(二)藝術教育在提高德育有效性中的作用
藝術教育在提高德育有效性中的作用,是我們在設計這次調查問卷中,所占比重很大的一個問題,共有6道題涉及到。
單選題一,在回答藝術素養與道德修養的關系中,認為藝術素養對道德修養影響很大的占28%,有一定影響的占66%,影響不大的占4%,沒什么關系的僅占2%。這表明學生關于藝術素養對道德修養的影響較大的認同度很高,既為提高道德品質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提出了新的課題。
為了更具體地了解藝術素養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我們設計了多選排序題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主要表現為:排在第一位的,選擇“對主流思想認同”的占45%,選擇“健康審美觀”的占16%,選擇“言行一致”的占26%,選擇“是非分明”的占13%。學生的這種答案排序,幾乎與我們教育者的期望完全吻合。這個調查結果,與那種只根據個別現象做出的普遍性的近乎膨脹的無十分根據的判斷相悖。
為了解大學生對加強與改進思想品德教育,并考察與藝術教育的關系,我們設計了多選排序第六題:提升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較有效的形式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選擇“改善并加強兩課教育”的占24%,選擇“社會實踐”的占56.2%,選擇“藝術活動”的占9%,選擇“學校教師、工作人員表率作用”的占10.8%。
上述結果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兩點結論:第一,我校大學生對社會實踐在提升大學生思想品德素養中的作用,具有極高的認同度。分析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大環境,主要是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要求;二是學校近年來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給學生帶來的主觀體驗。第二,對于藝術活動的作用排序,表現出明顯的特點:兩頭小,中間大。這反映出大學生對藝術活動的態度是呈正態分布,持有極端認識的,即特別有效的、效果不太好的都占極少數(9%和9.5%)。在提升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有效性方面,藝術活動是“有效和基本有效”的占85.2%以上,這表明他們把藝術教育放在了重要而又恰當的位置。
(三)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
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仍是我們關注的地方,是課題研究的多維度目標之一。為此設計了以下的問題:
單選第二題:藝術素養對學習成就的影響,回答藝術素養對學習成就影響很大的占25%,有一定影響的占59%,影響不大的占13%,沒什么影響的占3%。這是一個正偏態分布,即影響不大和沒什么影響的,所占比重很小,而影響很大和有一定影響的所占比重很大,這仍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正態分布。
藝術素養與學習成就關系的研究,所見成果很少。如何從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角度研究這個問題,我們仍選擇了以下的方法,即運用大數統計量(問卷統計量)來代替測試(測驗)統計量,取得量的指標,與定性分析(理論推導、經驗判斷)相結合,得出研究結論。如何運用這一方法分析這一調查結果呢?作為一個個體,說出藝術素養對學習成就的影響,很是困難。但是作為群體,即統計量達到一定數量時(本次問卷調查數為300人),就能反映出對問題認識的傾向性,即有了統計意義。對于回答影響很大和有一定影響的占絕大多數的事實,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經過理性的分析推理得出的結論,一種是由感性的直覺判斷,得出的結論。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這種結果,都為學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開展公共藝術活動,并通過藝術教育、藝術活動促進學習成績提高,提供了統計學意義上的根據。
(四)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
開展公共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是我們這次嘗試著研究的一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研究文獻很少,而且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未知領域,他們既未求職,又未就職,如何知道二者的關系?因此,對這個問卷調查結果,只能就統計數據本身作一分析,在此基礎上,作一些推測性的判斷。
就統計數據來說,回答公共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很大的占31%,回答影響較大的占47.5%,回答沒什么影響的幾乎為零。這大概是因為學生們對當前用人單位對多才多藝學生的偏愛的情況有所了解,或者是覺得自己有較高藝術素養對自己廣泛適應工作領域具有一定幫助而得出的結論。在與學生座談時,進一步證實了這一推斷。
三、調查問卷的幾點結論
第一,要全面、辯證地看待、對待我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其一,要有充分、足夠多的統計數量為依據,而不能僅憑幾個、幾件事例,以簡單枚舉的方式簡單下結論,更不能隨意、任意放大事實;其二,對于我校大學生中存在的問題,要分析事實存在的背景與環境,不能把背景與環境問題當做學生的問題;其三,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即分析消極現象中的積極因素,以消極的形式反映積極的取向與訴求;其四,下結論,作判斷,首先要解決一個方法論問題。慎言大學生功利化傾向嚴重,這種結論缺乏兩點根據:一是沒有大量的統計數據,大多用的是舉例的形式;二是沒有同類同級概念和事實的對比分析,大多用的是絕對判斷,較少用相對比較。在回答“學生學習藝術課的目的”時有76.5%學生選擇提高藝術素養,而只有18.3%的人是為了拿學分。這一數據事實,雖不一定能足夠證明大學生健康向上的思想主流,但足可以反駁大學生功利化思想猖獗之謬談。
第二,我校學生對藝術教育的渴求與期望與教育者的認識看法形成一定反差。對于高職院校(普通高校也如此)的功能定位、培養目標定位的理解,要全面、準確。我校辦學定位非常明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是一個整體,不可分開。不是高素質加技能,不能搞功利化的唯能力論,必須破除無根據的“學生思想狀況預設”。
第三,我校大學生對提高自身素質(包括自身素養)的希望、自覺,是開展素質教育(包括藝術教育)的原動力。這是以大數量的真實統計數據以及通過與學生教師的座談所取得的第一手資料為依據而得出的結論。
(責任編輯 孫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