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貴盛+郭起瑞
中央政治局2015年12月30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抓好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
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可以突破東北地域、放在全國大的區域背景下來看。2015年9月27日,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發布《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下稱《綱要》),《綱要》明確了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要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中心,推進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
環渤海經濟區—京津冀和遼、魯、晉及內蒙古七省份,是東北、華北和西北三大區域結合部,是我國最具有綜合優勢和發展潛力的增長極之一,其地區合作協調發展對促進和帶動三大區域平穩較快發展意義重大,對東北老工業區、特別是遼寧的結構轉型有重要推動和促進作用。
區域聯動具有很強互補性
《綱要》的出臺對東北老工業區結構調整轉型和實現全面振興有重要的促進和帶動作用,尤其是對東北地區經濟體量最大的遼寧。遼寧及東北老工業區同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各省份從經濟結構和面臨的主要問題看存在著諸多共性。首先,結構類同:基本上都是以重工業為主體,是全國重要的鋼鐵、石油化工、裝備、建筑材料、能源工業生產基地。其次,主要工業產品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進入新常態后,普通和中低端工業產品市場需求不斷收窄。最后,高耗產業聚集,資源和環境瓶頸約束增強,遠離霧霾成為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城鄉人民的共同期望。
同時,必須看到遼寧同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推進區域發展一體化具有實踐可行性,經濟結構調整和未來發展存在很強的互補性。遼寧同京津冀互補性很強,特別是京津,北京正在加快調整非首都功能產業,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部分產業向外轉移,遼寧從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素質、工業基礎條件等應該說是最佳之地。北京是國家各大商業銀行總部、國有企業及行業協會總部、科技研發創新總部等所在地,對遼寧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牽動力。同時,遼西走廊自然和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是京津兩大中心城市的后花園,還是華北與東北電網連接地,對北京能源結構調整發展清潔能源提供重要支持。
此外,遼寧裝備工業基礎厚重,門類比較齊全,隨著裝備結構調整升級,將對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遼寧還是石油化工大省,石油加工能力占全國近三分之一,為環渤海地區提供豐富的乙烯、芳烴等精細化工原料資源,為環渤海地區發展精深加工提供重要支撐。遼寧能源資源礦產資源匱乏,特別是經過近百年強度開采,現在煤炭能源資源短缺,從“七五”以來主要依靠山西和內蒙古供給煤炭。
要突破行政區域壁壘
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中心,推進環渤海經濟區合作發展對遼寧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促進老工業基地振興是重要歷史機遇,遼寧要緊緊把握住難得的發展與振興歷史機遇,揚長避短,按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積極主動融入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中心,貫徹落實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綱要,實施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
以促進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實現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為主向,突破行政區域壁壘,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遼寧同京津冀和環渤海各省份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一是加強同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互聯互通現代化交通網絡體系建設。二是能源互聯互通建設,確保京津清潔能源供給。三是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以北京為核心,遼寧與京津冀和環渤海各省份互聯互通方便快捷現代化信息網絡體系。
以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為主線,建設生態遼寧和環渤海地區。“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建設規劃要同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省份對接。從遼寧實際出發,進一步加強青山、碧水、藍天工程建設。
以創新驅動為主向,主動適應新常態,推進環渤海地區產業一體化,促進遼寧轉方式調結構,實現轉型升級。充分利用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實施經濟一體化的歷史機遇:一是推進遼寧同京津冀產業對接,緊緊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契機,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積極引進北京疏解的產業;按著新體制新機制大力推進與北京高校和科研單位及部門共建產學研聯盟,促進遼寧結構轉型升級。二是充分利用合作發展實現區域一體化的歷史機遇,加強同環渤海地區各省份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對接,加快構建產業聯合體。三是依據區域內各省份的產業優勢和特色,打破行政壁壘,以合作共贏為基礎建立科學合理產品分工,最大限度避免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
在戰略大背景下簡政放權
“一帶一路”是我國新形勢下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遼寧和環渤海地區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舉措。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兩年來實踐表明,不僅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普遍認同,而且對于正處于經濟轉型中的中國是最佳戰略選擇。二是實施“一帶一路”有利于擴大轉型升級空間:擴大產能合作,緩解和化解產能過剩尋求市場;為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促進工業轉型升級開辟世界大市場;擴大服務貿易份額,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建設新引擎。
遼寧要充分利用沿海和沿邊地緣優勢,充分發揮以大連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有利條件,打開兩扇門:對內和對外開放大門,深化改革打通對外通道,不失時機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抉擇,引進國內和國際先進技術全面提升優勢產業和產品技術含量,用優質產品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和實施產能合作,緩解和化解富余產能,推動遼寧穩增長和實現全面振興。
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區域統一市場體系。近兩年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下,深化改革,簡政放權,發展活力顯著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力量得到發揮。但必須指出,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圍內政府力量依然比較強大,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力量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發揮,特別是在新常態下經濟下行壓力普遍加大,產能過剩或產能富余問題日漸尖銳突出,市場分割,地方保護主義抬頭,重復建設,商品流通渠道受阻等。
為此,要全面深化改革,簡政放權,建立和完善權利與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建立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中心,環渤海地區統一大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力量。打通七省份間商品流通渠道,全面建立產品質量標準互認制度,相互間建立商品銷售網絡。建立和完善傳統優勢產業和產品科學合理分工,規避內耗和過度競爭。建立負面清單,意在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實施優勝劣汰,消除地方保護主義——關停落后產能和落后產業,推動產業升級;支持和鼓勵民營經濟參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堅持以人為本,實施共贏和共享發展理念,推動區域和諧發展。一是以合作共贏為基礎推動遼寧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中心,環渤海地區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與環境整治、產業結構調整、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和區域統一市場體系建設等。二是以人為本,合作共享是區域合作發展的目標和歸宿。在實施遼寧與京津冀為中心、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進程中,始終要堅持城鄉和地區間和諧發展,以城帶鄉,發達區帶動欠發達區,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讓全體人民共享區域合作發展成果——教育、醫療、養老、就業、住房、基礎設施等,實現全面小康。
(作者馮貴盛系遼寧省委省政府咨詢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