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偉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但是我國大多數經濟的發展,都是以資源的消耗為代價的,所以面對資源的日益枯竭,需要重新找到新的經濟發展動力,進行經濟轉型。否則資源利用與可持續發展中的矛盾將會越來越激化,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如今我國很多地方的縣域經濟都是資源依賴型,進行經濟轉型將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矛盾,面臨這種困境,經濟轉型將何去何從?本文詳細探索了資源依賴型縣域經濟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同時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資源依賴型;縣域經濟;轉型;面臨困境
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4. 020
資源依賴型的縣域經濟轉型勢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例如產業結構失衡與調整產業結構之間的矛盾;失業率增加與產業升級之間的矛盾;第三產業資源短缺與經濟轉型之間的矛盾以及經濟困難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所以需要對其良好解決。
1 資源依賴型縣域經濟轉型的必要性
黨的第十六次人民代表大會提出了“支持以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持續產業”,所以這對擁有良好的資源優勢條件的縣域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是也面臨著重重挑戰。同時在之后的黨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也進一步地提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經濟發展更多應該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所以這就對經濟轉型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已經迫在眉睫。
我國大多數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城,都是利用天然擁有的資源優勢,對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來獲得經濟的長足發展。但是面對各種各樣資源的過度挖掘,資源已經越來越稀少,即將枯竭。同時利用天然資源進行發展的經濟方式,盡管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當地的經濟發展,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和其他經濟轉型后的地方相比較,這些資源依賴型縣城的發展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經濟發展速度太過緩慢,在經濟發展中始終處于劣勢地位,所以需要減少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尋找新的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經濟轉型。
2 資源依賴型縣域經濟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
從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到經濟轉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勢必會遇到宏觀環境、資源、財政成本、人力物力等各種各樣的條件的限制。同時,由于很多資源依賴型的縣城是國家扶貧項目的工作重點,所以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技術、資金、文化、人力等方面的不足,所以“等、靠、要”思想較為嚴重,成為資源依賴型縣域經濟轉型面臨的新的問題。但是,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困境需要對其進行特別關注。
2. 1 產業結構失衡與進行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矛盾
由于縣域經濟的發展是過度依賴當地的礦產等各類資源,所以將本地產業結構類型和全國產業結構類型進行比較會發現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較大,而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較小,產業結構嚴重失衡。同時由于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各個方面的限制,所以調整產業結構,進行經濟轉型所遇到的困難更加巨大,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往往也更長,但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產業升級刻不容緩,所以要特別關注產業結構失衡與進行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矛盾。
從產業結構類型對資源依賴型縣域經濟發展進行分析,可以非常明顯的發現第二產業占據著很大的比重,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主體,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只占據著很小的部分,發展嚴重不平衡。但是盡管第二產業是當地經濟發展重心,但是由于技術、人力、財力等各個方面的支持,工業化水平低下,所以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比較薄弱。第二產業由于沒有形成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所以進行產業升級的基礎比較薄弱,同時第三產業起步較晚,經濟轉型困難重重。
2. 2 失業率增加與調整產業結構之間的矛盾
進行經濟轉型,減少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勢必會造成以資源進行發展的企業的關閉與破產,進而造成失業率的增加,所以對這些失業人員進行有效的安排是進行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產業結構的良好保障。縣城礦區由于務工人員比較多,對經濟轉型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所以這就要求政府不僅僅要重視產業結構的調整,還要求能夠合理對這些失業人員進行安置,促進當地經濟的穩定發展。
進行產業升級不僅僅會造成一定的失業率,同時也會帶來再就業的困境。但是由于資源依賴型縣城經濟的發展大多數依靠第二產業進行推動,進行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由于第三產業起步較晚,所以在再就業的過程中,會出現就業崗位不足的情況。同時由于一些工人的文化水平較低,對新知識技能的學習接受能力較差,所以再就業安置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2. 3 人力資源短缺和產業升級之間的矛盾
在資源型縣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大多依靠第二產業發展,所以在人才儲備方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足,對產業升級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首先是人才總量不足,由于縣域經濟發展的限制,所以縣城里的教育資源稀缺,對于人才的培養力度不夠,進而造成人才總量不足,無法滿足經濟轉型的要求。其次是人才結構不合理,高素質人才是促進經濟轉型的人力基礎,但是很多地方的縣域經濟發展并沒有足夠的高學歷人才。最后就是人才流失嚴重,由于縣城地域狹小,很多高素質高學歷人才認為其滿足不了自身的發展,所以紛紛投奔外地,去往經濟發達的城市或地區,造成人才流失嚴重。
3 資源依賴型縣域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對策
在面對資源日益枯竭,第三產業起步較晚等種種不利的條件下,經濟轉型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規劃,需要依靠政府支持,同時滿足市場需求。
3. 1 提升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
在經濟進行發展轉型的過程中,要求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那么就必須要提升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首先要能夠對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結構進行調整,在積極發展農業、優化第二產業發展方式的基礎上,對第三產業加大重視程度與投入力度,積極發展服務業、金融業等第三產業。
3. 2 調整融資政策
進行產業升級必然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所以政府在融資方面需要調整融資政策,多方面吸引資金支持。政府可以有效利用地方財政支持,對一些重點產業進行先期資金的投入,在發展良好的基礎之上,吸引籌措民間資金以及外地資金的支持,同時使用優惠政策,吸納銀行等金融行業對于經濟轉型的支持。爭取做到多渠道、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為經濟轉型提供資金支持。
3. 3 重視對人才的培養
優秀的人才儲備是經濟轉型的關鍵基礎,所以積極轉型過程中,要重視對于人才的培養,加大投入力度。在人力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還要注意不僅僅要重視對于本地人才的培養,同時還要能夠吸引外地優秀人才“走進來”。首先,我們可以做到對本地人才加大培養力度,加強知識技術等的普及,降低文盲率,使得現有人才具備基本的知識技能。其次,進行人才的培訓,使得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進而帶動更多的人發展致富,因為知識技能的培訓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所以需要持久的投入,進行人才的培訓。最后,運用當地的優惠政策,吸引人才,這樣既可以防止人才的流失,同時還能夠廣泛吸納外來人才的進入,為經濟發展貢獻新的發展力量。
4 結 論
失業率增加、產業結構失衡等問題是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一道道阻力,在新的經濟轉型過程中,需要對這些矛盾進行良好的調節,才能夠減少對資源的依賴,尋找新的經濟增長突破點,獲得經濟轉型后的成功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強. 資源型縣域經濟轉型對策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2]徐敏. 資源型縣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J].實事求是,2006(6).
[3]李曉穎. 資源無罪懷璧其罪——資源依賴型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困境解析[J].學理論,2013(30).
[4]丁磊,施祖麟. 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以太原為例[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
[5]楊風祿,曹淑惠. 資源依賴型小區域(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J].山東社會科學,2006(6).
[6]鄭延濤,胡躍霆,李文廣. 資源依賴型經濟區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省直分校學報,2004(4).
[7]沈紹梅. 貧困山區威寧縣農地流轉問題[J].中國市場,2015(9).
[8]黎昀,李四聰. 縣域民營經濟標準化戰略定位與路徑選擇——以湖南省為例[J].中國市場,2014(11).
[9]王宇. 我國西南山區縣域經濟工業化發展探析——以四川省樊枝花市鹽邊縣為例[J].中國市場,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