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熱點·圍觀# P2P監管靴子落地#
2015年12月28日,銀監會牽頭制定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末,全國問題網貸平臺數量1157家,約占全行業平臺總數的30%。如今征求意見稿出臺,對P2P行業加以界定,明確監管責任,讓人們看到鼓勵創新、防范風險的態度,被業內人士認為“寬嚴有度”,頗受歡迎。
P2P行業野蠻生長須監管

@Mr.胖子:滿街都是“財富公司”,就跟“樣樣兩元,兩元你買不了吃虧,兩元你買不了上當”那樣,誰都知道是干什么的,不監管能行嗎?
@誰還記得我的滑板鞋:別聽說要擁抱互聯網金融、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就以為互聯網能生萬物,是萬能神藥,那么多老頭老太太的錢能拿回來嗎?沒有監管,P2P野蠻生長,會留下爛攤子的。
@紫荊山米袋子:P2P這兩年的確發展得太粗暴了,但是不能否認它的金融功能和創新之處。現在有了監管政策,會好起來的吧?反正我覺得,總比股市靠譜點……
有了監管意見,還有疑問

@嵇少峰:網貸問題其根源指向社會信貸供應體制及金融法律法規本身的缺陷,希望通過監管的辦法引導網貸滿足社會有效信貸需求、防范金融風險的努力是很難實現的,它遠遠超過了監管機構本身的能力和應承擔的義務。
@投資圈下象棋:雖然監管細則已經明確了P2P平臺的定位以及“負面清單”,但本息保障如何打破、線下模式可否持續、一站式理財是否破滅、存管只能在銀行等一系列現實性問題待解,平臺又將怎么應對?
@倒生的木頭:有了監管細則,但是也不能一步到位,還要有銜接。
“存管”和“監管”有區別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東:《辦法》在充分考慮客戶資金安全的前提條件下,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客戶資金的存款方,這對于防止平臺挪用客戶資金方面有一定的意義,但是“存管”在多大意義上有實際效果很難說,因為“存管”和“監管”的區別還是很大。
@理財先生_001:盡管《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框架上進行了規定,但相關準入標準、機構屬性、運作規范等監管細則遲遲沒有落地,這明顯不利于風險控制。
@管濤:應該統一監管資源,大力提高社會投融資信息,透明度是對金融創新施加有效監管的急迫要求。
微博熱點·微吧 單雙號限行常態化可行嗎?
1月7日,媒體報道稱,北京市委市政府目前正在研究于供暖期間,將原本只在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期間施行的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政策進一步常態化。2015年內,北京市曾兩度因空氣重度污染發布紅色預警,在全市范圍內啟動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單雙號限行在供暖期常態化可行嗎?能不能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車開出去還能開回來嗎?

@一點也不犀利:真無法接受,如果我周末開車出去玩,是不是還得考慮車開出去還能不能開回來?咋不限制單雙日炒菜呢?!
@空氣中的煙花:如果這個政策真的出來了的話,會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方便。不知道公交車和地鐵能不能拉那么多人,上班會不會被擠死……
@堅持多久S:剛剛看到新聞說印度新德里因為空氣污染嚴重,進入2016年后,學北京單雙號限行。可是看他們空氣也沒有好轉啊,這是汽車尾氣的原因嗎?
常態單雙號是否可行?
@高樓萬丈平地起:為什么不改改路網結構,斷頭路太多,路網合理,自然不堵車,尾氣排放也少了,也不用限行了。
@朵朵茉莉ST*:我覺得政府如果將單雙號限行常態化,是對公民權利的侵犯。而且,也會加劇人們買第二輛車。
@竹立家:政府如果實施單雙號限行政策,在法理上不存在問題,這屬于政府對交通管理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這樣大的政策規定,必須要經過聽證,讓公民參會討論,注意公民或者專家提出的意見,因為涉及的面很廣,出臺需要慎重。
限行之后是否有效?
@今我思來:機動車限行對環境保護和大氣治理來說肯定有好處,但不是最好的辦法。動不動就“限行”,太簡單粗暴。
@我一共就說兩點:汽車尾氣對霧霾天到底有多大影響?限行了有沒有效果?什么是霧霾形成的主因?都研究明白了嗎就要限行,懶政呀!
@請叫我小王爺:空氣質量與氣象條件和污染物排放有關,但是減少排放量只能不讓機動車出行嗎?機動車排放量才多大?這有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沒有抓住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