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勇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數學是中學教育教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其特點是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本文將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多種學習方法,合理安排開放性問題,倡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使學生主動分析并解決問題,以及將學生的提高與教師的發展結合起來這四點,對該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 中學數學 應用題 教學探析
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經逐漸被淘汰。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學習難以提起興趣,也直接促使教師的教學質量低下,往往不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中學數學作為一門枯燥的理科,其應用題題目冗長復雜,學生很難靜下心來去逐字剖析,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善于誘導學生解決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關注點并不在學生身上,而是注重知識的單方向傳授,恨不能把所有東西在一堂課里全部灌輸給學生。學生一天之中要應付語文數學英語等各個科目,對于這樣的教學模式感到十分疲憊。因此教師的關注點應該放在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善于誘導學生,而非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答案,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成績。
比如,有的學生盡管很努力,但成績總是不好。除個人智力因素的差別外,其與優等生學習的方式也必然有所區別。教師應該多找一些后進生交流,讓其不要盲目做題,而應該及時總結自己寫過的題目當中所使用的方法,所遇到的題型,收集錯題,反復分析,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同時,教師在答疑過程中,或是平時上課的過程中,要善于問學生為什么,換位思考時學生的思路是什么。比如一些看起來復雜的排列組合問題,都是從經典的母題當中衍生出來的,教師要注重把學生的思路往這些母題上引導,使其最終能夠“豁然開朗”。
二、合理安排開放性問題,倡導素質教育
事實上數學是一門十分有意思的學科,學生厭倦學習數學,一方面是因為過重的學業負擔,另一方面是因為成績不好,在數學這門科目上找不到成就感。當學生通過自身努力真正解決了數學難題的時候,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將會成倍上漲。而中學數學的應用題設計都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因此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上中,要注意合理設置開放性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比如,在學生學習線性規劃課題時,讓學生學會將目光放回生活中,自己運用線性規劃的知識對周邊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和解決。甚至教師可以找一些當今畜產品產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求出這些畜產品的最有價格組合。總之,數學實際應用問題是生活中復雜問題的簡化版本,完全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重新從本質上對數學應用題重新進行探討。
三、促使學生從現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基礎出發,從題目中抽象出數學模型
任何數學問題的設計都離不開現實,甚至現今大多數數學問題都是多年前復雜母題的簡化版本。不同于藝術,數學問題永遠無法與現實中的復雜問題相提并論,數學是一門純粹的學科。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現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基礎出發,把題目中的實際問題進行仔細剖析,從而讓學生從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并解決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所遇到的數學應用問題進行分類,其中包括行程問題,最值問題,概率問題,增長率問題,排列組合問題等,在進行綜合測試的時候,讓學生從自己現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將試卷上的應用題和自己歸納出的題型和解題方法一一對應,從而抽象出數學模型,是微分求導,進而求最值,還是通過線性規劃,選取最優組合,或是對燈泡等進行排列組合,再進一步解決實際問題。
四、將學生的提高和教師的發展結合起來,貫徹落實新課改的要求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導師,學生成績不好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對該門學科提不起興趣。能讓學生提高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教師的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與學生自身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注意將學生的提高和自身的發展結合起來,全面貫徹落實新課改的要求。
例如,教師要將每月,每半年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仔細對比,剖析一些成績進步較大和一些成績退步明顯的學生,幫助他們找出進步和退步的原因,鼓勵其將優點繼續保留,而改掉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再者,教師要善于總結班級整體課堂活躍度的提高或降低,以及學生整體成績進步和后退的原因。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該段時間內是否在教學方式上做了調整,這種調整的結果是促使學生進步,提高學生對數學應用題解題的興趣,還是收效甚微,或者是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可以說,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與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教師不能脫離學生去研究教學方法,也不能單看一次成績就對學生的優劣做判斷。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能再繼續滿堂灌的死板教學方式,而應該將自身的發展與學生的整體進步緊密結合,認真分析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讓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啟發誘導學生解決問題,逐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