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冬
近些年,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理念和方法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尤其是素質教育觀念日益深入師生心中,傳統的小學語文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各項新要求和新標準,所以變革教學模式勢在必行。而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本文以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就其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究。
一、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過多重視語文基礎知識和解題方法的講解,在平時也過多側重自身該如何講,沒有考慮學生如何才能夠更好的學習,所以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極大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在新課標要求下,學生應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同時也是一切語文課程活動的中心,切實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進取性和主動性,并且在選擇教學方法、制定教學方案以及涉及評價方式等語文教學環節中切實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課堂教學,從而徹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語文知識。
在新課標下,“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學的主要學習方式,其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例如,在講解《詹天佑》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可以使學生切實了解我國杰出工程師詹天佑的愛國事跡及其做出的重大貢獻。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教學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就這篇文章的內容進行積極探討,讓學生切實體會到詹天佑的刻苦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愛國精神,同時也可以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示一些詹天佑相關的具體影片來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條件,直接關乎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所以在平時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而在教學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問題教學情境的合理創設。所謂的問題情境實際上就是指通過語文教師合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就有關語文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以更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就具體的手段而言,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努力:
一方面,語文教師需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來為學生合理設置一些需要討論的問題,接著引導學生結合著這些問題來進行自主學習和討論。
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這些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另外,為了確保問題情境創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內容來創設,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解《龍的傳人》的時候,為了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在授課的過程中來為學生設置如下幾個問題:(1)你們知道什么是龍嗎?與龍有關的成語、詩句和神話有哪些呢?(2)為什么我們被稱作是龍的傳人?接著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這篇文章來解決上述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學生對于“龍”這一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搭建說話平臺,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
正如上述所述,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過多地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語文基本知識的灌輸以及應對語文考試上,卻忽視了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甚至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還會抱怨學生無法清楚表述有關話語或者所寫作文總是“千人一面”,只是為了湊字數而寫作。實際上,語文教師在抱怨學生的時候不妨多想一想自己存在的問題,是不是沒有給學生的寫作或者表達訓練提供充足的鍛煉空間,此時語文教師會發現學生表述能力沒有得到切實提升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沒有得到足夠的訓練機會。因此,在平時的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合理構建說話平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例如,在講解《種子的夢》這篇文章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以“我的夢”為演講主題來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演講平臺,同時要合理引導學生在演講平臺上自由地闡述自己的夢想,使學生在訓練中提升自己的話語表達能力。教師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求學生長久地堅持和訓練,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另外,為了進一步確保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合理性,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善評價體系,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而在多元化課程教學模式的指導下,為了確保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就必須要確保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由教師評價轉向生生間評價,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認清自己,增強學習的信心。
總之,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有效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具體的語文教學內容,合理采用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從而不斷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