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敏 宋旭紅
中國.山西醫科大學(山西太原) 030001 E-mail:15703410093@163.com △通訊作者
?
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前瞻記憶狀況分析
曹旭敏宋旭紅△
中國.山西醫科大學(山西太原)030001E-mail:15703410093@163.com△通訊作者
【摘要】目的:探討處于康復期的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前瞻記憶是否存在缺陷以及造成缺陷的原因。方法:對男性精神分裂癥前瞻記憶狀況用實驗法、問卷調查法研究。結果:兩組被試在前瞻記憶1、2任務和當前任務上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t=-6.085,-5.273,5.-772;P<0.01),而前瞻記憶的自評分數也存在顯著差異(t=2.666,P<0.05)。精神分裂組前瞻記憶與受教育年限呈正相關(r=0.425,0.444;P<0.05),前瞻記憶2與當前任務、自評問卷顯著相關(r=0.472,-0.639;P<0.01)。結論:男性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明顯的前瞻記憶缺陷,可能與任務特性、教育年限有關。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實驗法;前瞻記憶;任務類型
前瞻記憶(Prospective Memory,PM)是指對于預定事件或未來要執行行為的記憶。它反映將來的情況,使人們記得要去做某事[1]。前瞻記憶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一個人前瞻記憶能力的高低可以預測個體日常生活和工作順利進行的程度。國內外研究一致認為,與女性精神分裂患者相比,男性患者起病年齡早,認知損害嚴重,尤其是注意、執行功能方面,而且短、中期社會功能預后較差[2-5]。研究[6-7]表明,急性期的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簡稱精分)患者存在著明顯的前瞻記憶損害,而有關康復期、較年輕的男性精分患者在這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以男性精分患者為研究對象,明確前瞻記憶是否存在缺陷以及造成此缺陷的原因,為后期的臨床干預研究奠定基礎,從而幫助患者重新適應家庭生活、社會環境[8-9]。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為我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10],以35歲為分界線將所有處于康復期的男性精分患者分組,再從35歲以下患者中隨機選取住院號為偶數的30名男性患者,年齡20~35歲,平均(28.2±3.8)歲,平均受教育年限(12.9±3.07)年,病程均在5年內。排除精神發育遲滯、重大軀體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礙。通過預實驗證明其有理解且完成實驗的能力。另一組為對照組,從某社區招募30名健康良好的正常男性組成,年齡在20~35歲,平均(26.5±3.6)歲,平均受教育年限(13.2±3.13)年。排除精神疾病、無精神疾病家族史、無頭顱外傷史。兩組年齡和受教育年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實驗材料歌曲《走進新時代》,時長約4分鐘,以“新時代”一詞作為前瞻記憶的靶線索,即前瞻記憶的第一個任務。1組由28張圖形組成,完成對卡片的歸類,作為當前任務。
日常前瞻記憶調查問卷是郭緯[1]在趙晉全[11]所編問卷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其主要涉及日常生活中完成前瞻記憶任務的情況。被試完成問卷后寫上年齡和教育程度等個人信息,作為前瞻記憶的第二個任務。
1.2.2實驗程序在正式實驗開始之前,對所有被試進行任務預演示,確保被試均能夠理解且有能力獨自完成任務。實驗步驟:被試在光線適宜、通風良好,無噪音的環境中接受實驗。①主試給被試講解指導語,直至其理解任務內容為止。實驗開始時呈現指導語:“現在,你將開始參加一個聽音樂-對卡片歸類的測驗,目的是了解你記憶力怎么樣。測驗開始后,我會播放一首歌曲,請你認真聽,在聽的過程中,你需要找到“新時代”這個詞語,出現1次就大聲報告1次,同時你還要對放在你面前的卡片進行歸類,卡片共28張,分為7類,分別是蔬菜、水果、動物、交通工具、學生文具、職業、家庭用具,每類4張。聽明白了嗎?現在我們開始吧。”;②主試用錄音機播放歌曲,被試需要對放在面前的卡片進行歸類,同時聽歌曲對特定詞語“新時代”進行報告,出現1次就報告1次,主試記錄詞語的正確報告數和卡片的正確歸類數,并用秒表記錄卡片分類完成所用時間;③在歌曲播放完后,立即詢問被試在實驗過程中是否始終記得前瞻記憶任務的具體要求是什么,如實記錄被試的回答;④發放日常前瞻記憶的問卷,主試口述指導語,為被試詳細講解題意直至其完全理解,并告訴被試完成問卷后記得寫上姓名、年齡和教育程度等個人信息。
1.2.3評分方法①以詞語的正確報告數作為前瞻記憶1的成績;②以對卡片的正確歸類數作為當前任務的成績;③日常前瞻記憶調查問卷采用的是量表的形式,共19題。采用4級計分。16題正向計分,3題負向計分。最后1題中選擇“很少或從不”記0分,選擇“總是或經常”記1分。將總分作為問卷成績;④問卷結束后,被試填寫在問卷空白處的姓名、年齡、受教育程度3個信息,一個記1分,作為前瞻記憶2的成績。
1.3統計處理
運用統計軟件SPSS 20.0對數據進行錄入并做t檢驗及Person相關分析。
2結果
2.1兩組被試在4種任務類型上的差異比較
精分組與對照組在前瞻記憶任務、當前任務上均存在著極顯著差異(P<0.01),前瞻記憶的自評分數也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注:*P<0.05,**P<0.01,下同
2.2相關性分析
精分組前瞻記憶1、2與受教育年限呈正相關(r=0.425,0.444;P<0.05),與年齡無關;前瞻記憶1與當前任務、自評問卷無顯著相關,前瞻記憶2與當前任務、自評問卷顯著相關(r=0.472,-0.639;P<0.01),見表2。
3討論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已證實前瞻記憶與前額葉有關,結構、功能影像學也揭示精分患者存在前額葉功能受損,該腦區作為控制人的主要認知功能的關鍵部位,前瞻記憶必然會受到較大影響[12]。從表1可以看出,精分患者前瞻記憶不論是在前瞻記憶任務中還是在當前任務中,他們的成績都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精分患者前瞻記憶確實受到了損傷,與多數研究報告相一致。
由于患者前瞻記憶受損,導致其在注意資源分配上存在一定困難,他們主要將注意力分配到較突出的當前任務中,而沒有足夠的資源去完成前瞻記憶中靶線索的監控[1],正如絕大多數被試自述在實驗過程中不能兼顧兩個任務,他們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當前任務中,當前任務完成后,才忽然想起另一個任務,這時才開始報告前瞻記憶中的靶線索,所以精分組前瞻記憶的成績明顯低于對照組。而對照組被試雖然偶爾也會漏報一個或兩個靶線索,但他們始終能夠記住自己有兩個任務要完成,也能夠自動分配注意資源。這與郭煒等人的研究相一致[1]。
相關分析顯示,精分患者前瞻記憶1與當前任務無顯著相關,而前瞻記憶2與自評問卷顯著相關。特定任務資源(TSR)理論認為,性質相似的兩種任務難以同時完成,而不同性質的任務則利于資源分配[13]。由于前兩個任務采用不同感覺通道,利于資源分配;而后兩個任務采用同一感覺通道,使記憶內容存在相互干擾,本研究結論支持TSR理論的假設。但有關前瞻記憶的干擾效應,是受記憶任務順
A Study of Prospective Memory in Male Schizophrenia
Cao Xumin,Song Xuhong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prospective memory deficit and reasons in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ce and male schizophrenia.Methods:In male schizophrenia patients,prospective memory status was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Result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rticipants in the prospective memory task 1,2 and the current task sco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6.085,-5.273,5.-772;P<0.01),while the difference of prospective memory score of self-assessment was also significant(t=2.666,P<0.05).In schizophrenia group,prospective memor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chooling years(r=0.425,0.444;P<0.05),while prospective memory 2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urrent task and self-reported questionnaire(r=0.472,-0.639,P<0.01).Conclusion: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prospective memory during convalescence and male schizophrenia,and i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ask characteristics,schooling years.
【Key words】Schizophrenia;Experimental method;Prospective memory;Task type
中圖分類號:R749.3,R3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252(2016)08-1135-03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8.005
·論著·(精神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