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病例追蹤式見習是護理臨床見習的一種輔助見習模式,為了探討這種模式在教學中運用的效果,將我校2015級社區護理崗位班50名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在新構建的社區護理崗位班中的主干學科《社區護理》的臨床見習教學中,A組的25名學生是對照組,以傳統的見習模式開展,即分散式見習。B組25名同學是實驗組,在分散式見習的基礎上再輔助一例或以上的病例追蹤式見習,課程結束后對比兩組學生的見習效果。通過學生與病人交流時間的長短,以及學生對自身能力提高的自我評估等來對比病例式追蹤見習的優點。
【關鍵詞】社區護理;病例追蹤式見習;實驗法;大專護理專業學生
南丁格爾曾經說過:“護士其實就是沒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健康方面的問題,護理行業也越來越被社會和民眾所重視。在不斷發展的護理實踐中,社會民眾對護士的能力也不斷提出新要求,較強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評判性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必要的管理能力等等,這些能力作為護理專業的核心能力,其培養不僅在課堂理論教學中,更應該在具體的臨床見習和實習中。
現代教學研究已經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能動、主動、獨立的認識活動”,學生是這一過程的主體,要想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的主動學習意圖,這種意圖不是隨意的,而是通過教學目標轉化的。見習就是非常重要的目標轉化。護理學生的見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學生能否將課堂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相結合重要不步驟。在見習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將書本與實際有效的聯系起來,對課堂所學知識加深印象。杜絕護理專業學生理論知識豐富,操作技能低下的情況,在見習中可獲得臨床護理的一種感性認識,有了感性認識之后才能逐步培養臨床方面的思維方法,最后達到提升臨床能力的目的。
在近些年開展見習實習工作以來,和醫院的交流中我們發現了學生在過程中的很多問題,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在見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與病人之間的接觸較少,交流甚少,見習完了之后沒有追蹤訪談的意識,缺乏臨床信息的聯系性。很多學生把見習當做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只要取得相關見習單位的公章就表示此次見習很成功,把見習當成一個階段性任務完成,缺乏長遠的考慮。見習之后很少學生做自我總結,見習的效果對學生的護理技能成長并不明顯。
結合本校的實際,護理學生的人數是所有專業中人數最多的,在崗位班的開展后,很多崗位班的新課程在不斷嘗試,要想取得崗位班的教學良好效果,必須將學生放到真正的臨床崗位中去感知。學校教學中的實驗教學或者模擬臨床教學都達不到相當的效果,學生的環境感知能力決定了必須在真正的臨床實踐中,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度。因此,為了更好的培養我校護理學生臨床多方面的能力,我們將病例追蹤式見習作為分散見習的輔助模式,構建一種新的見習模式運用到我校護理專業學生的見習教學中。
一、對象獲取以及成員分組
病例追蹤式見習的摸索必須要有數據的對比,我們團隊想在小范圍中先開展探索。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將社區護理崗位班的學生進行分組。將2015級社區護理崗位班的50名學生進行編號,用1-50的紙條寫上號碼,并寫上學生的名字。將所有的紙條放到一個紙盒中,攪拌均勻,分別拿出25張紙條,拿出的25張紙條所指代的學生作為實驗群體,采用輔助追蹤病例的見習,其余25名同學作為對照組,采取傳統的分散見習模式。
二、具體操作方法
社區崗位班的專業課程體系中,《社區護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其理論課時和見習課時之間的比例是既定的,見習課時為20學時。對照組和實驗組都需要首先完成傳統分散式見習的內容,也就是說每個系統理論課程結束之時有1-2此見習課程,根據社區病人的病例種類在進行具體的安排每組8人左右按照課表的相關規定由帶教老師指導相應見習。
實驗組的25名同學分為12小組,2-3人一組,由3名帶教老師指導見習,為確保每小組追蹤見習一個病例,帶教老師要結合社區的情況作出具體的安排,事先對學生進行相關追蹤訪談以及調查的培訓。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指導老師需要對見習有一定的設計,例如給學生選取一些較為典型的病例便于學生跟蹤調查。指導學生利用病人住院的這段時間,學生可以利用一共的身份到病房與病人交談或者觀察,獲取相應有價值的信息,完成見習輔助中追蹤記錄并作出適當分析,例如學生可以整理分析一些在于病人交談和觀察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護理問題請帶教老師進行批閱。
指導老師需要指導學生在病人出院后進行一系列的電話跟蹤訪談,盡量在第一次指導時做到詳細,全面,便于學生更輕松地掌握追蹤訪談的系列方法,更好的將追蹤訪談的方法運用到對病人的記錄中。帶教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動向,在整個見習期間,多幫助和指導學生。告訴學生在見習過程中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及時地向帶教老師請教,不要問題留到明天,及時探討及時解決,便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的知識。
作者簡介:黃莉莎(1983-),女,籍貫:四川遂寧,職稱:中級職稱,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護理學。
參考文獻:
[1]李淑萍,提高護理學生實習質量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6,3(13).
[2]徐翠榮,李國宏,葉南圓,樊慧,教師教學行為對臨床護理學生實習質量的影響[J].《江蘇醫藥》,2011,37(15):1850-1851
成長·讀寫月刊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