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再明
(四川省閬中市城東小學校 四川 南充 637400)
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
曹再明
(四川省閬中市城東小學校 四川 南充 637400)
數學是一門能很好地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需要從小抓起。本文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供廣大小學數學的教育工作者參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研究
數學教育是發展教育事業中的重點學科,它不是單純的應試教育,不僅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更是國家進行科學研究發展科學技術的基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雖然相對較為簡單,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出現粗心、學習不夠深入等學習問題,不利于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1]。很多地區在落實課堂教學效果上并不好,學生缺乏學習數學興趣,這值得引起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因此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采取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具有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0世紀50年代后,我國就有許多數學教學學者就開始對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研究探討,從多個角度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有效知識為主要教學目的的最基本教學方式,教學質量有保證,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不是簡單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講解課標知識點而教學,這是貼合我國新課改的課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方式,符合現代化教學[2]。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具有以下這三個特征:①親歷性。是指學生在課堂上作為主體而不是小學數學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老師的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學習,親身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數學的真諦;②情景性,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出生動、形象的數學學習情景,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區探索數學知識;③實踐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融入生活實踐的體驗,讓學生明白理論與實踐的密切關系,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學生通過對學習實踐的體驗,加強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切實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與快樂。
當下,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尤其是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嚴重。雖然近些年來,我國一直在對九年義務教育進行改革,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大力推行新課改。但是,新課標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教育中并沒有得到全面普及,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方面。還有部分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依舊沿用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主體位置不能突出,沒有與學生進行適當的互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吸收理解能力[3]。學生很少是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去接受數學知識和總結數學學習技巧,對數學的學習就會覺得特別困難,學習效率低下。這樣,學生會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和厭學心理。或許有些老師采用多媒體進行講解課程,但是他們的課件也只是簡單的圖文結合,雖然看似脫離了對板書的死搬硬照,但實際上還是脫離不開對書本的依賴,而且對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毫無幫助。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中,“幾何圖形”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中,教學時要通過具象的圖形展示和生活中相應的應用舉例,學生對圖形記憶就容易記憶,否則就容易遺忘或者在生活中對應不上;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乘法口訣表這一知識點,教師沒有帶領學生找出相應的規律教導學生記憶,很多學生出現記憶效率低下或者記憶混亂等問題。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根據現階段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現狀,了解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地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讓學生們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好數學知識,最后能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的生活中去,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數學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時要聯系生活,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體驗中來學習數學,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更加貼近的生活。我國的新課程標本要求我們的學生去主動的學習,要讓我們的學生勤動手,勤動腦,樂于去探究所學習的知識,小學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的動手,讓學生之間相互的交流合作,主動的學習數學知識,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掌握與了解,進一步加強對數學的興趣。新的教學理念認為:學生的學習應是實際應用數學的過程。學生通過實踐體驗,經過自主探索、積極思維,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數學教師要不斷地拓展學生的體驗,為后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中教學“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時,先給學生復習有關角的知識,運用學生上學期已懂得畫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按上面的要求畫多個方向不同的角。由此總結銳角和鈍角教學的要求和做法,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銳角和鈍角的概念:自己以前畫過的比直角小的角,原來就是“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原來就是“鈍角”。學生很快地認識和掌握銳角和鈍角的特征;然后,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等制作出各種類型的角,學生在制作角的過程中又感知角的另一個含義——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關系。于是,我通過實物展示對學生進行講解,使學生對“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更具體化。
總之,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課堂教學方法得到了許多老師的支持。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改變以前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并能主動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學生獲得良好發展,進而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1]沈清秀.以學習為中心的小學數學教學探析[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2.
[2]師延平.對于以學習為中心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03:116.
[3]胡春艷.適合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數學內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