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中醫院 江蘇 金湖 211600)
膽石癥又被稱為膽囊結石,此病是臨床上肝膽外科的常見病[1]。膽石癥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等特點。膽石癥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膽絞痛、上腹隱痛和膽囊積液等,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用加味茵陳蒿湯對膽石癥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很好的效果[2]。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療法的有效性,筆者對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6例膽石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6例膽石癥患者。這46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1)其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膽石癥的診斷標準,且均經B超檢查得到確診。(2)他們均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在這46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25例。他們的年齡在21~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5±4.1)歲。他們的病程在3個月~8年之間。他們中有多發性膽囊結石患者19例,有泥沙樣膽囊結石患者18例,有單發性膽囊結石患者9例。我們將這46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23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為治療組患者使用加味茵陳蒿湯進行治療。加味茵陳蒿湯的藥物組成和用法為:茵陳20~30g,大黃15g,梔子12~15g,郁金12~15g,雞內金12~15g,金錢草15~30g,柴胡10~12g,延胡索10~12g,半夏10~12g,甘草6~10g,將上述藥物一起入鍋用適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天服用1劑,分2次服下。治療15天為一個療程,應連續治療三個療程。
1.2.2 為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療法進行治療。進行常規治療的具體方法是:(1)將0.2g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加入到250ml、0.9%的氯化鈉注射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天滴注2次,并連續用藥2周。(2)使用消炎利膽片對患者進行治療,每天服用3次,每次口服1.25g,并連續用藥5周。(3)使用排石顆粒對患者進行治療,每天服用3次,每次口服10g,并連續用藥5周。
治療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痊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其膽囊功能恢復正常。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膽囊內的結石完全消失。(2)顯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好轉,其膽囊功能明顯改善。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膽囊內的結石明顯減少。(3)有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好轉,其膽囊功能有所改善。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膽囊內的結石有所減少。(4)無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未好轉,其膽囊功能無改善。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膽囊內的結石未減少??傆行?(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我們使用SPSS11.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結束后,在對照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痊愈者有3例,為顯效者有12例,為有效者有2例,為無效者有6例,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3.91%(17例)。在治療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痊愈者有7例,為顯效者有8例,為有效者有5例,為無效者有3例,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6.96%(20例)。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n)
中醫認為,膽石癥屬于“脅痛”、“膽脹”等范疇[4]。加味茵陳蒿湯中的茵陳、梔子、金錢草、郁金和柴胡具有疏肝利膽和清熱除濕的功效,延胡索和甘草具有理氣和緩急止痛的功效,雞內金具有通淋化石的功效,半夏具有消痞散結的功效,大黃具有清泄濕熱的功效,諸藥合用可共奏疏肝利膽、清熱除濕、通降排石之功。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使用加味茵陳蒿湯進行治療的治療組患者其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使用常規療法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用加味茵陳蒿湯治療膽石癥的臨床效果確切,此療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劉變英.膽結石的預防及治療[J].人人健康,2011,15:63.
[2] 梁桂榮.中藥治療肝內膽管結石[J].中華現代中醫學,2006,2(5).
[3] 程高.大劑量654-2在膽石癥總攻療法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雜志,1998,9(2):362.
[4] 尹光耀,楊柏巖,孫復興,等.膽石形成基本因素和條件研究[J].中西醫結合雜志,1989.9(7)39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