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峰
(河南省柘城縣人民醫院影像科 河南 柘城 476200)
隱性骨折是骨科臨床上的常見病。對此病患者進行常規的X線平片檢查難以對其病情進行確診,但實際上患者卻存在著明顯的肢體腫脹、活動受限、畸形等癥狀[1]。此病患者常因病情不能及時被確診而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其病情進一步惡化,或出現嚴重的并發癥。此病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2]。在臨床上,MRI檢查及螺旋CT檢查是骨科臨床上常用的兩種影像學診斷方法[3]。這兩種診斷方法具有其各自獨特的優勢。為了進一步探討分析螺旋CT檢查和MRI檢查在診斷隱性骨折中的價值,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2年5月~2014年2月期間我院骨科收治的112例隱性骨折患者。這些患者的年齡在10~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12±13.45)歲。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術后病理診斷予以確診。在這些患者中,有17例患者患有衰竭性骨折,有26例患者患有疲勞性骨折,有30例患者患有隱性創傷性骨折,有39例患者患有隱性骨內骨折。在這些患者中,受傷部位為肩關節的患者有25例,為腕關節的患者有19例,為肘關節的患者有40例,為踝關節的患者有28例。
我院對這112例患者均進行了螺旋CT檢查和MRI檢查。以進行術后病理診斷的結果作為最終的診斷結果,比較用螺旋CT檢查和MRI檢查診斷隱性骨折的準確率。
1.3.1 進行螺旋CT檢查的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GEHispeed Advantage型多層螺旋CT機對這112例患者的受傷部位進行掃描。將進行掃描的參數設置為120~130 kV,管電流為260~300 mAs,層厚為1~3 mm,螺距為1~1.5。使用骨算法為這些患者重建進行掃描的間隔,將進行掃描的間隔設置為1~2 mm,矩陣為512x512。
1.3.2 進行MRI檢查的方法 使用美國GE超導1.5T掃描儀對這112例患者進行MRI檢查。對患者的受傷部位進行橫斷面、矢狀面的掃描,進行掃描的序列為T1WI、T2WI。其中,T1WI為TR 700~800 ms和TE 20~25 ms,T 2 WI為TR 2500~2700 ms和TE 100~135 ms。進行掃描的層厚為4mm,層間隔為0.4mm,矩陣為256×320。
我們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診斷結束后,與進行術后病理診斷的結果相比較,用螺旋CT檢查診斷隱性骨折的準確率為75.89%,用MRI檢查診斷隱性骨折的準確率為91.07%。用MRI檢查診斷隱性骨折的準確率明顯高于用螺旋CT檢查診斷隱性骨折的準確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用螺旋CT檢查及 MRI檢查對這112例隱性骨折患者進行診斷結果的比較(例,%)
診斷結束后,與進行術后病理診斷的結果相比較,用MRI檢查診斷衰竭性骨折、隱性創傷性骨折、疲勞性骨折、隱性骨內骨折的準確率均明顯高于用螺旋CT檢查診斷上述骨折的準確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用螺旋CT檢查及MRI檢查診斷各類隱性骨折準確率的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交通業、建筑業的蓬勃發展,各種事故的發生率顯著升高,隱性骨折的發生率隨之升高[5]。隱性骨折是骨科臨床上的常見病[6]。此病分為疲勞性骨折、衰竭性骨折、隱性創傷性骨折、隱性骨內骨折四種類型[7]。過去,臨床上常用X線平片檢查對此病患者進行診斷,該診斷方法難以發現或難以及時發現患者的實際病情,只有使用其他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才能對其病情進行明確診斷。近年來,臨床上常用螺旋CT檢查及MRI檢查對此病患者進行診斷,效果不錯。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MRI檢查診斷隱性骨折的準確率較高。此診斷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張紅辰,工艷芝,李國新,等.MRI檢查對隱性骨折的診斷價值[J].山東醫藥 ,2014(13):58-59.2
[2] 王亮.MRI在膝關節隱匿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10):2737-2738.
[3] 李嬌妍,張桂英.核磁共振成像對膝關節隱性骨折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7上旬刊):4529-4530.
[4] 呂冬亮,勞華新,谷水君,等.多層螺旋CT在腕關節隱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J].中醫正骨,2011,23(3):38-40.
[5] 夏中柱.隱性骨折62例的影像學診斷分析[J].中外醫療,2012,11(13):183.
[6] 余曉莉.磁共振技術在隱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 2011,6(11):69-70.
[7] 李天金.MSCT和MRI在鑒別隱性骨折中的作用[J].吉林醫學,2012, 6(16):3393-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