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冬梅
(大同市同煤集團二醫院 山西 大同 037004)
前置胎盤是臨床上常見的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此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會對其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此類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反復性的陰道出血。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來改善其陰道出血的情況是提高其妊娠質量的關鍵[1]。有研究認為,對前置胎盤產婦實施綜合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保障母嬰的健康。為了進一步驗證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近期我院收治的174例前置胎盤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74例前置胎盤產婦。這174例產婦均符合以下條件:①均經B超檢查被確診患有前置胎盤。②其病情均符合《婦產科學》中關于前置胎盤的診斷標準。③均為單胎妊娠。④均未合并有免疫系統疾病及血液系統疾病。⑤均未患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⑥均不存在精神意識異常的情況。我們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174例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87例產婦。對照組產婦的年齡在20歲~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6±4.3)歲;她們的孕周在32周~39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5.1±1.9)周。她們中,初產婦有46例,經產婦有41例。觀察組產婦的年齡在21歲~3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9±4.0)歲;她們的孕周在32周~40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5.4±2.0)周。她們中,初產婦有44例,經產婦有43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產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我院對兩組產婦均使用硫酸鎂和鈣劑進行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分別對兩組產婦進行如下護理:
1.2.1 對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①在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須讓其保證充分的臥床休息。若產婦出現腹部疼痛、陰道出血等異常情況,護理人員須及時報告醫生并進行相應的處理。②護理人員須遵照醫囑對產婦進行吸氧及抗休克治療。③護理人員須定時對產婦的會陰部進行清潔處理,以免其發生會陰感染。
1.2.2 對觀察組產婦在進行常規護理(方法與對照組產婦相同)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進行綜合護理的方法是:①進行病情監測。在產婦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須定時對其體溫、脈搏及陰道出血等情況進行監測,并做好記錄。若產婦出現異常情況,須及時報告醫生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由于前置胎盤產婦發生陰道出血的時間多為夜間,故護理人員應加強對其進行夜間巡視,從而降低其發生不良事件的幾率。②進行心理護理。由于前置胎盤產婦擔心前置胎盤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故在妊娠期間極易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積極地與其進行交談,了解其心中的顧慮,以便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向此類產婦介紹治療前置胎盤的方法以及在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以穩定其情緒,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和護理。③進行用藥護理。由于陰道出血與宮縮反應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因此,為了改善此類產婦陰道出血的癥狀,護理人員可遵照醫囑為其使用適量的硫酸鎂進行預防性治療。④進行飲食護理:在產婦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須叮囑其多食用富含維生素、蛋白質、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告知產婦適當地提高日常的飲水量,并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①觀察并記錄兩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②記錄兩組產婦發生產后大出血(產后24h的出血量在500mL以上者,即可被診斷患有產后大出血)、子宮裂傷和產褥感染等并發癥的情況。③記錄兩組產婦新生兒發生早產、死亡和窒息的情況。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參照Apgar評分標準對這兩組產婦新生兒發生窒息的情況進行判定。具體的判定標準為:新生兒Apgar評分在4分~7分之間說明其存在輕度窒息或中度窒息的情況;新生兒Apgar評分<4分說明其存在重度窒息的情況。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數據均采用專業的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其中,以的形式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并采取t檢驗對其進行對比分析,其計數資料的分析則采取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對照組的87例產婦中,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有17例,進行剖宮產分娩的產婦有70例,其自然分娩率為19.5%。在觀察組的87例產婦中,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有33例,進行剖宮產分娩的產婦有54例,其自然分娩率為37.9%。觀察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的對比 [n(%)]
在對照組的87例產婦中,有18例產婦發生了產后大出血,有17例產婦發生了子宮裂傷,有9例產婦發生了產褥感染,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0.5%。在觀察組的87例產婦中,有7例產婦發生了產后大出血,有4例產婦發生了子宮裂傷,有2例產婦發生了產褥感染,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4.9%。觀察組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2。

表2:兩組產婦發生并發癥情況的對比 [n(%)]
觀察組產婦新生兒的早產率、死亡率和窒息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3。

表3:兩組產婦新生兒情況的對比 [n(%)]
在正常的情況下,胎盤常附著于子宮體的后壁、前壁或側壁。而當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或子宮頸內口時,即稱為前置胎盤。一般認為,胎盤異常、子宮內膜病變或孕卵滋養發育不足等因素可能與前置胎盤的發生有關[2]。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不斷升高,前置胎盤的發生率也逐年上升。此病是導致產婦在妊娠晚期發生陰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威脅著母嬰的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療法和介入栓塞術對前置胎盤產婦進行治療。但是,大多數產婦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常會因擔心前置胎盤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而產生較大的心理負擔,從而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來改善前置胎盤產婦的臨床癥狀是提高其妊娠質量的關鍵。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其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其新生兒的早產率、死亡率和窒息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綜上所述,對前置胎盤產婦實施綜合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保障母嬰的健康。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董莉,許瑞紅.護理干預在前置胎盤期待療法中的效果[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7):210-211.
[2] 程明清.優質護理干預對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及新生兒預后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0(6):76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