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敬芝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 安徽 合肥 2306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冠狀動脈突然完全閉塞,造成心肌細胞嚴重缺氧、缺血引起的心肌急性壞死性心臟病。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溶栓療法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該療法雖然能夠快速地恢復缺血心肌的血供,減少心肌細胞凋亡。但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較易使患者發生心力衰竭、低血壓性休克及心律失常等并發癥[1]。因此,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了對其進行溶栓治療外,對其進行綜合護理也極為重要。有研究認為,對行溶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病情的康復。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近期在我院進行溶栓治療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溶栓治療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這6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條件:①均經實驗室檢查和心電圖檢查被確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②均具有進行溶栓治療的適應癥。③自發病至來我院就診的時間均在4h以內。④均未患有陳舊性心肌梗死及其他系統疾病。⑤在接受本次治療前,均未使用過抗血小板藥物和β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⑥均不存在肺部感染的情況。將這6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其中,對照組有30例患者,研究組有34例患者。在對照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他們的年齡在41歲~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1±10.6)歲。在研究組的3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他們的年齡在40歲~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5±9.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這兩組患者入院后,我院均對其進行了心電監測及血清標志物檢查。在對這兩組患者進行明確診斷后,我院均為其使用尿激酶進行溶栓治療。尿激酶(由南京南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2023290)的用法是:取150U的此藥物,將其加入到10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中。然后,將混合好的藥液加入到100毫升濃度為5%~10%的葡萄糖溶液中,用此藥液為患者進行靜脈滴注(30min內滴完),每天靜脈滴注2次。在此基礎上,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如下護理:
1.2.1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①在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前,護理人員須對其進行血常規檢查、心肌酶譜檢查、血小板計數檢查和出、凝血時間測定等常規檢查。同時,為患者建立兩條靜脈通路,并詢問其有無使用相關藥物的禁忌癥。②在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須嚴密觀察其各項生命體征,并記錄其冠脈再通瞬間的心率和血壓。③在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后,護理人員須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及心電圖變化等情況,若患者出現異常情況,須及時報告醫生并進行相應的處理。
1.2.2 對研究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進行綜合護理的方法是:①進行常規護理。在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前,護理人員須為其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路,一條用于注射抵抗心律失常的藥物,一條用于靜脈滴注尿激酶,其余的靜脈通路可用于靜脈滴注其他急救藥物。在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須密切觀察其是否存在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的情況,如有必要,須遵醫囑對患者進行低流量吸氧治療。②進行心理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病情發作時常會出現胸口壓榨性疼痛的癥狀,而該癥狀往往會使患者產生焦慮、恐懼、悲觀等負性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須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身體狀況等因素,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幫助其減輕精神方面的壓力,讓其看到恢復正常生活的希望。③進行溶栓護理。在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須密切觀察其藥物的滴注情況,并避免藥液外漏。在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后,護理人員須定時對其血栓的溶解情況和心電圖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并準備好心臟起搏器和急救藥物,以便在患者發生緊急情況時及時對其進行處理。④進行飲食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須指導其多食用低鹽、低脂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同時禁止其吸煙、喝酒及進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另外,護理人員須提醒患者在每日清晨空腹時飲用1杯溫開水,以保持其大便通暢。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發生心律失常、低血壓性休克、心力衰竭和便秘等并發癥的情況和住院的時間。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數據均采用專業的統計學軟件SPSS12.0進行分析。其中,以()的形式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并采取t檢驗對其進行對比分析,其計數資料的分析則采取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研究組的3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了心律失常,有1例患者發生了心力衰竭,有3例患者發生了便秘,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7.6%。在對照組的3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發生了心律失常,有4例患者發生了心力衰竭,有1例患者發生了低血壓性休克,有10例患者發生了便秘,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0.0%。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情況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住院的平均時間為(19.8±2.9)天,對照組患者住院的平均時間為(25.1±3.0)天。研究組患者住院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 0.0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狀動脈發生急性、持續性缺氧而引起心肌細胞壞死的一種危重癥。此病患者的主要癥狀有胸痛、胸骨后刺痛和心律失常等。如果治療不及時,患者很容易發生心力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過去,臨床上主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和阿司匹林等藥物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對癥治療,但治療的效果一般。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療的效果,降低其病死率。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齡較大,身體素質較差,免疫力較低,故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同時,還應對其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而提高其治療的效果[3]~[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綜上所述,對行溶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1] 王曼,李蓉,辜麗梅,等.優化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8):9-11.
[2] 吳松鴿,劉曉靜,韓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靜脈溶栓與常規治療的效果比較及護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2):258-259.
[3] 楊萍.內科護理干預手段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作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11):179-180.
[4] 李婕,趙衛枝,白瑞娟,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颊叩呐R床護理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2):195-196.
[5] 李慧琴.心理護理干預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2):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