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玨佳
(田東縣皮膚病防治站 廣西 田東 531500)
皮膚病的種類繁多,其發病機制較復雜,多為慢性疾病,容易反復發作,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此病患者在入院接受系統的治療后,其病情有所控制,但其皮膚損傷并未完全康復。有研究發現,此病患者在出院后如未能繼續接受系統的治療及有效的護理,其病情的復發率較高[1]。為了探討對皮膚病患者進行院外指導的臨床效果,筆者對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16例皮膚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間我院皮膚科收治的116例皮膚病患者。我們將這11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8例患者。在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3例。他們的年齡在27~5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1±0.5)歲。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0例。他們的年齡在24~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4±0.4)歲。在這些患者中,有銀屑病患者55例,有紅斑狼瘡患者28例,有皮肌炎患者20例,有慢性蕁麻疹患者1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 0.05)。
對照組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對其進行電話隨訪,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及定期返院進行復查。在觀察組患者住院進行治療期間,護理人員為其建立隨訪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齡、診斷結果、治療方法、出院后的處方藥物、家庭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等。護理人員通過家訪、電話回訪及信訪3種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并對其進行相應的指導,具體的指導內容如下:
1.2.1 進行用藥指導 在患者入院進行治療期間,如果使用了激素進行治療,出院后臨床醫生還會指導其使用激素進行后續治療。隨著患者病情的穩定,應逐漸減少激素類藥物的使用劑量。有些患者由于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常會自行停藥,這種情況極易造成其病情復發。因此,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隨訪前,應詳細了解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治療方案,并根據患者出院時激素類藥物的使用劑量及出院后其病情的恢復情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用藥指導,指導患者逐步減少激素類藥物的使用劑量。此外,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密切觀察藥物減量后是否出現新的皮膚損傷[2]。如果患者在藥量減少后其皮損面積有所增加,應及時向主治醫生報告,重新調整激素類藥物的使用劑量。使用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會對患者的體態及內分泌系統造成影響,這是導致患者自行停藥的主要原因。為了預防這一情況的發生,護理人員應為患者詳細講解用藥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解決對策,使其了解使用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的重要性,進而能嚴格遵醫囑服藥。同時,對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皮膚病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其家屬進行用藥指導,使其能夠監督患者正確使用激素進行治療,并注意觀察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患者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應立即入院就診。
1.2.2 進行皮膚護理指導 在隨訪期間,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進行皮膚護理的重要性,指導患者經常洗澡(避免使用肥皂和溫度較高的熱水進行洗澡),穿棉質衣物,定期對衣物進行高溫消毒。最好不使用化妝品,或使用刺激性較小的化妝品,以免引起皮膚出現過敏。此外,護理人員應指導光敏性皮膚病患者注意防止紫外線直接照射其皮膚,時刻做好紫外線的防護工作。指導患者經常修剪指甲,囑咐其盡量避免用手抓撓皮膚,不可強制撕脫皮膚上的痂皮[3]。對于銀屑病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每天在淋浴后涂抹外用藥物,以利于藥物的吸收。在對破損處的皮膚進行換藥時,應對此處的皮膚進行消毒,并確保進行無菌操作。如果患者的皮損處存在滲液,應使用紫草油紗布對此處進行包扎。如皮損處的皮膚出現蛻皮、皸裂的情況,應在皮損處涂抹適量的硫磺軟膏。
1.2.3 進行藥浴指導 實施藥浴是對皮膚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進行藥浴時,由于藥水接觸到的皮膚面積較大,且水溫較高,常會引起患者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汗腺開放,進而導致其出汗量增多。在隨訪期間,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在進行藥浴時應將水溫從37℃~39℃逐步增加到42℃~43℃。藥浴結束后,水溫也應逐步降低。進行藥浴的時間在25~45分鐘之間,治療7天為1個療程,共治療3~4個療程。此外,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在進行藥浴時對其患處皮膚進行保護。
1.2.4 進行生活指導 在隨訪期間,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疲勞,防止其病情復發。同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此外,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并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在飲食方面,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切忌食用熱性水果,避免食用木瓜、芒果等可致敏的水果。對于銀屑病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食用高蛋白、營養豐富的食物,以彌補其機體流失的大量蛋白質。對于過敏性體質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禁止食用腥、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半年的隨訪,觀察其病情的復發率。
我們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兩組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院外指導完成后,觀察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為12.1%,對照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為27.6%,觀察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相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院后病情復發率的比較[例(%)]
皮膚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此病的發病機制較復雜。臨床上通常對此病患者使用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此類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并且患者在出院后由于缺乏系統的管理,常會自行停藥,這使得其病情易反復發作,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4]。
為了降低皮膚病患者出院后病情的復發率,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皮膚病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對其進行院外指導,可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使用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的目的,使其能在家里進行自我保健,從而有效地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5]。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皮膚病患者進行院外指導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情的復發率。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李曉乾,畢育學.皮膚病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護理干預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4,15( 1) :164 -165.
[2] 鄭曉曉.整體護理模式在皮膚科護理中的應用 [J]. 中國衛生產業,2013,11(27):42-43.
[3] 付強.皮膚病患者的主要心理問題及護理干預[J]. 中國農村衛生,2013,9( 11) :94 - 95.
[4] 張琴.皮膚科護理中護患溝通技巧的應用 [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8):53-54.
[5] 李強,丁永獻,李素貞,等 . 淺談急診科護患溝通的障礙及技巧 [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