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漢文
(金華廣福醫院 浙江 金華 321000)
應激性潰瘍出血是指人體在受到嚴重的創傷或患上危重疾病后,在應激的狀態下,其消化道發生急性糜爛和潰瘍,進而引起消化道出血[1]。有研究證實[2],使用埃索美拉唑對應激性潰瘍出血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進一步探討此療法的有效性,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110例應激性潰瘍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10例應激性潰瘍出血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①無消化性潰瘍病史。②患有可引發應激性潰瘍出血的基礎性疾病。③在患上基礎性疾病后的14d內出現了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癥狀,如嘔血或嘔咖啡樣物、排泄柏油樣便等。④進行胃液潛血試驗的結果或進行大便潛血試驗的結果為(+)。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55例患者。在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1例。他們的年齡為16~77歲,其平均年齡為(40.8±8.9)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9例。他們的年齡為18~76歲,其平均年齡為(40.5±9.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補液治療,并對其原發疾病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為對照組患者使用泮托拉唑進行治療。泮托拉唑的用法是:靜脈滴注,40mg/次,2次/天,治療7天為1個療程。為研究組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進行治療。埃索美拉唑的用法是:靜脈滴注,40mg/次,2次/天,治療7天為1個療程。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及進行治療前后其胃酸的水平、胃泌素的水平及生長抑素水平的變化情況。
①顯效:在進行治療48h內,患者嘔血或嘔吐咖啡樣物、排黑便等癥狀完全消失,其胃管內引流液的顏色恢復正常,對其進行大便潛血試驗的結果和對其胃管引流液進行潛血試驗的結果均為(-)。②有效:在進行治療48~96h內,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③無效:進行治療96h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好轉甚至在加重。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正負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00%,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2.73%。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例,%)
與進行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胃酸的水平、胃泌素的水平及生長抑素的水平均有所改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經過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胃酸水平、胃泌素水平及生長抑素水平的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后其胃酸水平、胃泌素水平及生長抑素水平的比較(x±s)
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胃黏膜的防御因子與侵襲因子之間的平衡受到嚴重破壞所致[3]。胃泌素的分泌量增加可促使壁細胞分泌大量的胃酸,導致胃黏膜屏障的保護功能降低,進而增加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發生率。埃索美拉唑是奧美拉唑的S-異構體,可抑制胃壁細胞質子泵H+-K+-ATP酶的活性,降低胃酸的分泌量[4-5]。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胃酸的水平、胃泌素的水平及生長抑素的水平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可見,用埃索美拉唑治療應激性潰瘍合并出血的效果確切,可改善此病患者胃酸的水平、胃泌素的水平及生長抑素的水平。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薛翔,劉紅梅,邵旦兵,等.埃索美拉唑預防機械通氣患者應激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臨床急診雜志,2014,15(7):396-398.
[2] 陳吉偉.埃索美拉唑治療應激性潰瘍出血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3,25(9):1025-1027.
[3] 周興,張鵬遠,牛光明,等.埃索美拉唑對防治顱腦損傷術后消化道并發癥的作用[J].廣東醫學,2011,32(23):3127-3129.
[4] 饒丹,張勤斌,王嬿.埃索美拉唑對體外循環心臟手術應激性潰瘍保護作用的臨床觀察[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1,30(1):17-19.
[5] 王建義,孫鳳蓮.埃索美拉唑防治應激性潰瘍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9):1239-1240.浙江省金華市金華廣福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