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博
(山西省運城市第三醫院神經內科 山西 運城 044000)
癲癇(epilepsy)又叫羊癲瘋,是臨床上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該病是指大腦神經元出現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大腦出現短暫性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1—2]。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發作性的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3]。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療法治療該病。為了探討聯用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治療癲癇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120例癲癇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3月~2015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癲癇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癲癇的診斷標準,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中,排除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癥的患者。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60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齡為8~58歲,平均年齡為(37.2±4.5)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9~56歲,平均年齡為(38.1±4.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對照組患者使用丙戊酸鈉進行治療。丙戊酸鈉(生產企業:湖南省湘中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890013)的用法為:成人的初始劑量為每次服用200mg,每天服用2~3次,然后逐漸將用藥量增加至每次服用300~400mg,每天服用1次,但每天服用的最大藥量不得超過1.6g。6歲以下的患兒應按照20~30mg/kg的劑量服用,每天服用2~3次。
1.2.2 我院對觀察組患者聯用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進行治療,丙戊酸鈉的用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拉莫三嗪(生產企業:湖南三金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0596)的用法為:成人的初始劑量為每次服用25mg,每天服用1次,服用2周后,將用藥量增加至每次服用50mg,每天服用1次。此后每隔2周增加1次用藥量,但每天服用的最大藥量不得超過200mg。12歲以下的患兒應按照0.15~0.3mg/kg的劑量服用,其每天服用的最大藥量不得超過5mg/kg。
我院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經治療后其癲癇發作的次數減少80%以上。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其癲癇發作的次數減少50%~80%。無效:患者經治療后其癲癇發作的次數減少低于50%。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其惡心嘔吐、頭暈胸悶及皮疹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我院選采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中治療結果為顯效的患者有48例,為有效的患者有8例,為無效的患者有4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中治療結果為顯效的患者有35例,為有效的患者有13例,為無效的患者有12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中有2例患者出現了頭暈胸悶的癥狀,有1例患者出現了皮疹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7%。對照組中有3例患者出現了惡心嘔吐的癥狀,有4例患者出現了頭暈胸悶的癥狀,有4例患者出現了皮疹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8.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n(%)]
據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約有900萬的癲癇患者[4]。癲癇的發病原因主要為患者的腦神經元過度同步化放電,從而導致其中樞神經系統出現反復性、發作性、短暫性及刻板性的功能失常[5—6]。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療法治療該病。丙戊酸鈉是臨床上常用的抗癲癇藥,具有提高機體內γ—氨基丁酸的濃度,抑制鈉離子和鈣離子內流的作用。拉莫三嗪是一種新型的抗癲癇藥,具有抑制機體內興奮性和谷氨酸活性的作用,從而可減少大腦的異常放電。臨床研究表明,聯用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治療癲癇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減弱患者大腦神經元的持續異常放電[7]。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康慧聰[8]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梢?,聯用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治療癲癇的臨床效果顯著,且患者的不良反應較少。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學峰,劉曉婭.癲癇的藥物治療:值得關注的熱點與爭論[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2,45(4):217-219.
[2] 肖花明,王毅.癲癇的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世界臨床藥物,2012,33(1):22-24,29.
[3] 閆彩萍,郝潤喜.癲癇兒童聯用拉莫三嗪與丙戊酸鈉時血藥濃度觀察[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3,44(12):971-972.
[4] 陳戈,李麗絲,竇智,等.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鈉治療各型癲癇的臨床效果[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38(13):1097-1099.
[5] 田懷平,宗云龍,張金蓮,等.拉莫三嗪添加治療兒童癲癇的療效與安全性Meta分析[J].西北藥學雜志,2015,27(4):429-432.
[6] 章曉富,陳瑛,高慧麗,等.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丙戊酸鈉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14,27(1):50-52.
[7] 宋喚春.拉莫三嗪在癲癇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2,32(12):967-969.
[8] 康慧聰,胡琦,劉曉艷,等.丙戊酸鈉聯合拉莫三嗪治療各型癲癇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12,92(17):1174-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