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河南省新鄭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河南 新鄭 451100)
消化不良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綜合征。該病的發生主要與患者的胃動力出現障礙、胃食道反流以及胃蠕動功能減弱等因素有關[1]。臨床上將該病分為器質性消化不良與功能性消化不良兩種類型。過去,臨床上主要采用促進胃動力的藥物治療該病,但效果一般。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用消化酶制劑治療該病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的癥狀。為了進一步探討用消化酶制劑治療消化不良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74例消化不良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4例消化不良的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上腹部不適、噯氣、惡心、嘔吐及餐后飽脹等臨床癥狀,且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些患者中,排除有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存在器質性病變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1例,其年齡為19~65歲,平均年齡為(44.4±4.3)歲。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37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我院對對照組患者使用嗎丁啉進行治療,嗎丁啉的用法為:每次服用10mg,每天服用3次,于餐前30min服用。我院對觀察組使用消化酶制劑進行治療,該制劑的主要成分包括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纖維素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與木瓜酶,其用法為:每次服用2片,每天服用3次,于餐后30min服用。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2周。
我院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治愈:患者經治療后其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腹脹、噯氣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其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腹脹、噯氣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經治療后其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腹脹、噯氣等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在加重。治療的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我院采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中治療的結果為痊愈的患者有23例,為有效的患者有12例,為無效的患者有2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6%。對照組中治療的結果為痊愈的患者有16例,為有效的患者有10例,為無效的患者有11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0.3%。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出現了惡心的癥狀,有1例患者出現了頭暈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4%。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出現了惡心的癥狀,有3例患者出現了頭暈的癥狀,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3.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消化不良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綜合征。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噯氣、腹脹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療法治療該病。嗎丁啉是一種較為常用的調節胃腸動力的藥物,可直接作用于胃腸壁,增加食管下部括約肌的張力,改善胃的蠕動功能,提高胃的排空速度,進而起到緩解消化不良癥狀的作用[3]。但該藥物只能暫時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不能從根本上治愈該病。消化酶制劑是一種包含多種酶類的新型藥物,具有利膽、驅除腸內氣體以及促進食物消化的作用,尤其適用于因胰臟功能不全引發的消化不良[4]。消化酶制劑中的各類酶分工不同,對所吸收的蛋白質、淀粉等均能起到較好地分解、吸收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最終達到治愈消化不良的目的。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可見,用消化酶制劑治療消化不良的臨床效果顯著,且患者的不良反應較少。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馬晶.消化酶制劑治療消化不良的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07(05):84-85.
[2] 張雪艷.消化酶制劑治療消化不良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24):39-39.
[3] 王美玉.消化酶制劑治療消化不良的臨床研究[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14,35(06):7-8.
[4] 吳梅興,徐敏華.消化酶制劑治療消化不良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