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建
(云南省昆鋼醫(yī)院 云南 昆明 650302)
脛骨平臺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過去,臨床上主要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但該手術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其骨折部位愈合的時間較長,易出現手術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影響其治療的效果[1]。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聯用膝關節(jié)鏡手術與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為了進一步探討聯用膝關節(jié)鏡手術與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86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3月~2015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6例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這些患者經X光檢查均被確診患有脛骨平臺骨折,均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且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有43例患者。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齡為24~72歲,平均年齡為(34.5±2.3)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25~71歲,平均年齡為(35.2±2.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觀察組患者聯用膝關節(jié)鏡手術與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并使用氣囊止血帶為其止血。在患者膝關節(jié)的前外側或前內側做一個2cm大小的切口,灌洗其關節(jié)腔,清除其關節(jié)腔內的瘀血、游離骨塊以及骨折間隙中的血凝塊。置入膝關節(jié)鏡,檢查患者的骨折部位、范圍、形態(tài)以及半月板和韌帶的損傷情況。然后用手法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牽引、復位,若其骨折部位的復位情況較好,則用2~3枚皮質骨螺釘對其骨折的部位進行固定。對于進行閉合復位失敗的患者,則要在關節(jié)鏡的直視下用探鉤撬起其半月板,找到其骨折的部位。然后在患者的脛骨結節(jié)下方2cm、外側1cm處開一個2cm×1cm大小的骨窗,在其關節(jié)面下置入推頂器,將其骨折的關節(jié)面恢復平整。待患者的骨折部位復位成功后,取其體內的髂骨植入其膝
我院用SPSS13.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正負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2]。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68%,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6.0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用時、手術切口的長度、術后住院的時間以及骨愈合的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關節(jié)的骨缺損區(qū),并用支撐鋼板進行固定。最后取出手術器械,逐層關閉手術切口。
1.2.2 我院對對照組患者使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X光檢查,判斷其脛骨平臺關節(jié)面的塌陷位置,選擇恰當的手術入路路徑,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脛骨前外側做一個長15cm左右的切口 ,將其脛前組織及骨膜等逐層切開 ,將其骨折部位的污染物及血塊清理干凈,檢查其半月板的損傷情況,如果其半月板沒有出現明顯的損傷則可以保留。將患者的半月板冠狀韌帶切開,暴露其塌陷的關節(jié)面,在其塌陷的關節(jié)面下插入一個1cm寬的骨鑿,輕輕撬起其塌陷的關節(jié)面。然后對患者關節(jié)面下骨折的骨塊進行復位,并用解剖型鋼板固定其骨折的骨塊。清洗患者的骨折部位,并為其放置引流管,最后逐層縫合手術切口。
①我院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等級。痊愈:患者經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其骨折部位完全愈合。顯效:患者經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其骨折部位基本愈合。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其臨床癥狀部分消失,其骨折部位有所愈合。無效:患者未到達上述標準。治療的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用時、手術切口的長度、術后住院的時間以及骨愈合的時間。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x±s)
脛骨平臺骨折的患者會出現膝關節(jié)移位、脫落、韌帶拉傷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損傷其半月板或韌帶,影響其膝關節(jié)的功能[3]。過去,臨床上常使用傳統的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該病。但該手術需充分暴露患者的骨折部位,切開其骨折部位的軟組織,因此對其膝關節(jié)的損傷較大,不利于其術后的康復[4]。近年來,膝關節(jié)鏡手術因具有手術切口小、患者在術中的出血量少及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生及患者的青睞[5]。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手術用時、手術切口的長度、術后住院的時間以及骨愈合的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可見,聯用膝關節(jié)鏡手術與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縮短患者的手術用時、住院時間以及骨愈合的時間。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韓家宏,雷楚林,李仁鵬. 膝關節(jié)鏡手術聯合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58例的臨床研究[J]. 當代醫(yī)學,2010,03:5-6.
[2] 黃耀斌,賈兆鋒,張德. 關節(jié)鏡下監(jiān)視輔助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04:412-413.
[3] 梁建昕,管振華,吳駿,郭九生,袁賢赟,黃小華. 膝關節(jié)鏡手術聯合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效果觀察[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3,26:43-44.
[4] 邵青偉,張開放,楊大釗,蘇波,裴富強. 關節(jié)鏡監(jiān)視下復位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療效分析[J]. 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5,05:20-23.
[5] 桑大偉. 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及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