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侯為貴與張近東資本聯姻,抱團取暖,各取所需
中興通訊董事長候為貴與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牽手了。
2015年12月31日,中興通訊(000063.SZ)發布公告,蘇寧潤東向其旗下子公司努比亞科技公司投資19.3億元,持股33.33%,成為第二大股東。中興通訊、深圳英才投資分別持有60%、6.67%的股權。
侯為貴與張近東資本聯姻,抱團取暖,各取所需。
用“白熱化”形容手機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已經顯得乏力。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祎在浙江烏鎮第二屆互聯網大會上說,現在的手機市場已經不是紅海,而是“血海”。周鴻祎預言,手機將像O2O一樣,要靠倒貼打市場。所以,這成了有錢人的游戲。沒有燒掉幾個億的勇氣和決心,似乎已經玩不起了。
中興是比肩華為的通信業巨頭。但近幾年來,它的經營業績與華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遠。據公開資料,2014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2870億元,中興為814.7億元;華為主營業務利潤達到339億元,中興為26.3億元。
手機業務是華為最靚麗的業績增長點。2014年、2015年,其銷售收入分別達到122億美元、200億美元。華為的手機業務規模甚至已經超過中興整個集團。而中興手機2015年前11個月的銷售額只有52.15億元,不到10億美元,與華為相差近20倍。
無論是通信業,還是手機終端,都是贏者通吃。銷售規模越大,市場占有率越高,利潤越高,就可以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進一步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據公開資料,華為2014年的研發投入為400億元,2015年這一支出更是高達1000億元。而中興今年的研發投入才100億元。
兩者的業績差距在今年進一步擴大。據公開資料,華為全年實現3900億元銷售收入,雖然中興全年業績還未公布,但根據其中期業績報告可發現,上半年銷售收入為459.38億元,如其今年能實現1000億銷售收入,則相較華為少2900億元。2014年,兩者相差為2000億元。
差距持續拉大的局面下,2020年5G時代到來,中興是否依然能與華為抗衡?其傳統業務市場規模會不會進一步被壓縮?而手機終端業務,侯為貴又將如何使其活下來,活得好?
更讓中興被動的是,華為手機終端業務已進入爆炸式增長階段。據公開數據,2015年華為全年出貨量突破1億臺,穩居國產手機第一寶座,其主打互聯網渠道的華為榮耀出貨量預計超過4000萬臺。而中興全年手機銷量預計為6000萬臺,其主打互聯網渠道的努比亞銷量預計為1000萬臺。
華為手機總出貨量中,中國市場占比70%,而中興來自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只有30%。按照這個比例,華為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為7000萬臺,而中興預計為1800萬臺。兩者相差5200萬臺。
2016年,華為還將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深耕力度,啟動“千縣計劃”,布局4線到6線城市的線下渠道,在全國建1000個縣級體驗店,約覆蓋中國1/3市場。
華為線下渠道布局完成后,將進一步加劇中興的被動局面。中興線下渠道危機重重。從去年年中起,中興也開始發力線下渠道建設,分別與迪信通、國美電器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此番蘇寧入股努比亞,中興顯然是試圖加強線下渠道建設。蘇寧是國內最大的手機線下分銷渠道。今年8月,阿里成為蘇寧第二大股東后,蘇寧同時擁有蘇寧易購和阿里系兩大電商平臺渠道。
而蘇寧在傳統家電銷售渠道業務外,一直試圖尋找到新的互聯網增長點:收購PPTV、投資錘子手機、與阿里聯姻。現在,蘇寧同時參與了錘子手機、努比亞手機兩大品牌的建設。
2015年2月,阿里以5.9億美元的價格戰略投資了魅族手機,同時又是蘇寧的戰略投資者。阿里、蘇寧陣營已擁有錘子、努比亞、魅族三大手機品牌。
隨著資本力量對手機行業的滲透,行業格局也將被重塑。
除了華為,OPPO、VIVO、金立和酷派等國產手機品牌也在發力線下渠道,搶占市場份額。不進則退。
李書磊 “神童” 官員歸來
李書磊是中國政壇幾年來學者型官員的最新代表,正是傳統意義上的“學而優則仕”
文 張笑晨
北京日報社旗下微信公號“長安街知事”1月3日爆出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批準:李書磊任中共北京市委委員、常委和市紀委書記。
離開北京整兩年的中央黨校副校長回來了,這次履新在很多人看來是他政治生命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李書磊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官員。他沒有在基層不斷刷經驗的經歷,沒有輾轉各地任地方大員,簡歷上軌跡明晰,透著濃郁的書生氣。
1964年李書磊出生在黃河邊上的劉庵村,上小學后,他連跳兩級,讀大學之前,更是把家里所有能找到的書都看了一遍。恢復高考的第二年,他14歲,順利考上北大。收到通知書的那天,他把羊鞭丟進了黃河,終于不用放羊了。想著以后只要能看書就可以了,于是選擇了圖書館學作為自己的專業。
進了北大之后,同學大多比李書磊大一輪,展現在他面前的是中國的一部社會史,他見識到了過去十幾年里想都沒敢想的事情,他說自己“在不斷的驚愕中進步”。本科畢業后,他選擇了中文系繼續深造,專業是現代文學。
在北大求學期間,他已經小有名氣,在多家報紙開專欄,寫文化評論,當時被封為“第五代批評家”。碩士畢業后,他進入中央黨校文史教研室任助教,兩年后回到北大攻讀文學博士學位。
梳理李書磊公開發表和出版的作品,可以發現其思想軌跡的變更。80年代,李書磊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文學和文化上,以當代文學為主。1991年,李書磊風格一變,轉向了古典文學,對小說和詩詞進行了一番討論。
1995年,受到當時“人文精神”大討論的影響,李書磊在《文藝爭鳴》上發表了《“人文精神”的真實含義》。此后其研究對象也上升到文化層面,議題也不斷宏大,先后發表了《現代化進程的文化理解》、《文化的無用之用》等文章。
2000年,李書磊在進入中央黨校10年后,開始擔任校委委員,并在2004至2006年掛職西安市委副書記。在此期間,他開始有一批政論性文章面世,比如《我們面臨的外來文化挑戰》、《文化戰及其限度》、《強化文化意識 建設文化強國》等。
2008年,李書磊成為中央黨校副校長,年僅44歲。2014年他離開北京,前往福建,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上任后接連出席了中國作家協會《詩刊》“永定土樓·青春詩會”、第三屆亞洲文化論壇、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并倡導福建本土文化的保護。
李書磊是中國政壇幾年來學者型官員的最新代表,出版二十余本專著,在豆瓣上評分都不低,他正是傳統意義上所謂的“學而優則仕”。
做官是一種大俗,讀書是一種大雅。從俗的、做官的立場上來看,這大雅對大俗是一種拯救;而從雅的、讀書的立場上來看,這大俗對大雅又是一種成就。”
在回京后,這位“神童官員”是否還會堅持“讀書”,我們需要等待答案。
他曾說,“做了官讀書才是一種雅興,一種大性情,一種真修煉。”
崔泰源 自曝出軌的韓國財閥
崔泰源與盧素英的婚姻問題受到廣泛關注,除兩人的身份與影響力外,財產問題亦是重要因素
文 高伊琛
韓國財閥崔泰源在2015年年尾向韓國媒體拋下一枚“炸彈”,他主動致信承認婚外情,并透露自己與婚外情人育有一女。崔泰源是韓國第三大財閥家族企業SK集團的會長,他的妻子則是前總統盧泰愚之女盧素英,現任SK集團旗下NABI藝術中心館長。27年前,兩人在美國留學期間相戀并步入婚姻殿堂,也是在那一年,崔泰源的岳父就任韓國總統。
崔泰源在寫給媒體的信中說,他與妻子盧素英之間有很深的隔閡,兩人為修復關系付出了許多努力但無濟于事。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令自己在心靈上得到慰藉的女子,隨后在某個夏天迎來他們的女兒。
12月29日,就在崔泰源自曝當天深夜,盧素英也通過短信向媒體發聲,稱自己無意離婚,3個子女也都反對父母離婚。“一切都怪我,”盧素英在短信里說,“我將保護我的家庭。我的丈夫是受害者,我未能感知他的情緒并且傷害了他。我甚至考慮親自撫養崔(泰源)的私生女。”
崔泰源與盧素英的婚姻問題受到廣泛關注,除兩人的身份與影響力外,財產問題亦是重要因素。崔泰源任會長的SK集團是韓國第三大跨國企業,主要以能源化工、信息通信為兩大支柱產業,目前在世界五百強排名第57位,作為SK集團創始人崔鐘賢的繼承人,會長崔泰源擁有凈資產約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8億元),他自曝婚外情的當天,SK電訊株式會社股價下跌6.5%。在這件事中,SK集團的控制權是否會出現動搖、一旦崔盧離婚財產如何分割均成為關注焦點。
除此之外,另有記者在博客上爆料,稱崔泰源涉嫌公款私用,為情人購置房產。“公款私用”是韓國檢方的說法,2008年崔泰源曾因挪用公款,被大法院終審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期5年執行,之后獲得特別赦免。韓國財閥總裁可以通過潛規則抗訴緩刑出獄,韓國法務部官員解釋特赦崔泰源等企業高管時說,希望這些企業家能“幫助提振經濟”。2009年,韓國大法院提高量刑標準后,對財閥進行特赦的慣例逐漸減少。
崔泰源后因涉嫌將SK集團一家子公司的46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億元)挪用至國外用于期權投資,于2014年2月被韓國最高法院判處4年有期徒刑,18個月后,因慶祝朝鮮半島光復70周年,被韓國總統樸槿惠特赦。韓國素有為紀念重要國家節日進行特殊大赦的傳統,這次也不例外,樸槿惠稱此舉是為了“幫助實現全國和解、重振經濟”。崔泰源已受到兩次總統特赦。出獄后,崔泰源便與婚外戀女子住在一起,兩人的女兒今年6歲。
“世紀離婚案”發生兩天后,SK集團有高層人員表示,會長發表公開信的目的在于公開家庭問題而不是離婚。事情峰回路轉,會長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還有待考量。事實上,如果在2015年2月前,崔泰源的行為還有可能因違反“反通奸法”而面臨最高兩年的有期徒刑。
如果他的目的是離婚,韓國法院的離婚判決大多會將財產分配夫妻各半,離婚導致的財產分割將削弱崔泰源對 SK 集團的掌控。如果目的不是離婚,他的外遇消息也已經使得集團股價大跌,這位韓國財閥為何自曝出軌值得探究。
“自曝信”被媒體解讀為“崔泰源暗示將在離婚后對這對母女負責”,疑似離婚的暗示迅速受到韓國社會關注,被韓國媒體稱為“世紀離婚案”。
克勞福德 鳴哨收兵
“就要結束了,”這個也許是NBA歷史上名氣最大的裁判如是說
文 張陽
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6月,約瑟夫·喬伊·克勞福德都跟全聯盟450名球員一樣,每日(或隔一到兩日)奔波于飛機場、酒店和球場之間。不同的是,大多數球員體驗這種日子的年頭不過只有個位數,而這個不茍言笑的65歲光頭老人,已經如此堅持了39年。
39年前的1977-1978賽季,ABA和NBA的協議兼并才不過一年,全聯盟的球隊總數不過22支,那時候NBA每場比賽還只配備兩名裁判,要到兩年后的1979-1980賽季才出現三分球……聯盟第二老的球員蒂姆·鄧肯,那時還不到一歲半。
而如今,“就要結束了。”這個也許是NBA歷史上名氣最大的裁判如是說。北京時間1月2日,美國《特拉華縣每日時報》報道,光頭裁判克勞福德將在本賽季結束后正式從NBA聯盟退休。
此前,克勞福德因長期奔跑導致膝蓋嚴重磨損,而不得不進行手術治療。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非常希望能以吹罰今年的總決賽作為自己的退休禮物——目前,他已經吹罰了50場總決賽,這個數字高居NBA歷史第一。同樣高居首位的,還有他313場季后賽的吹罰。
對于體育裁判,人們喜歡用“吹罰”或“執法”這樣冷酷的字眼來包裝他們,從這點看,克勞福德簡直就是為這個職業而生。在百度輸入“克勞福德”,首先彈出的便是“克勞福德吹鄧肯視頻”。稍微了解NBA的球迷,應該都對這個段子一般的往事了如指掌。除此之外,他身上的標簽還有“爭議判罰”、“球場摔倒”、“動作夸張”,以及最重要的一個,“脾氣暴躁”。
不管從任何角度看,克勞福德都是一個需要去上“憤怒管理”課程的裁判。年輕時做過郵遞員,隨后的第二份工作就是進入NBA成為一名裁判,年薪不過16000美元。但剛進聯盟,26歲的克勞福德就打響了自己的名聲——球員和教練均認為他常常頭腦發熱,缺乏耐心和自控力。而在更為嚴厲的球迷眼中,他簡直就是個愛出風頭的家伙。“我也很討厭這么說,但我總覺得,吹罰技術犯規給球員,就像發放糖果給他們一樣。”顯然,克勞福德很能享受其中。“有一次,唐·尼爾森(NBA著名教練)因為瞪了我兩眼就被我吹了個T,當時他只是抱著胳膊看著我。可現在回過頭看,我還是不喜歡他這么做。”
出身于父親和哥哥都是MLB裁判的裁判世家,“裁判永遠是對的”這句話就如同克勞福德的圣經。每次比賽前,他都會在自己的口袋里多放一枚哨子,“因為我總會在比賽中把哨子咬壞。”
即便如此暴躁、武斷,但人們從不懷疑克勞福德的吹罰水平和職業性。他愿意給球員們空間,同時也享受自己手中擁有的權力。他犯過的那些錯誤,以及他取得的所有成就,連同他身上的所有標簽,組成了如今這個有血有肉的喬伊·克勞福德——要我說,這個脾氣火爆的可愛老頭,也足以成為“美國夢”的典型代表。
而作為NBA歷史上唯一一名參與過3次總決賽“搶七”的裁判,克勞福德也給重壓之下的自己打滿分,“因為當比賽結束后,沒有一個人提起3位裁判的名字。”
對一名體育裁判而言,這就是最好的褒獎,不是嗎?
不久前,同結婚44年的妻子瑪麗和一對孫兒一起坐在記者鏡頭前的克勞福德,平靜而沉默,跟那個頻頻在球場“起舞”的搶戲王完全劃不上等號。這或多或少和“鄧肯事件”有關,“他大概改變了我的人生。他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行事方式可能是不恰當的。我必須改變,不僅在場上,還有場下。”而說到退休,他說自己“還有激情”,但同時,也希望“能夠急流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