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綺徽

一頭半長的微微卷發,瘦削的身影總是讓人覺得她弱不禁風,然而,這個小小的身軀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她所帶班級學生的英語成績,在全縣教學質量綜合評比中獲初中畢業會考英語單科一等獎;她撰寫的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在國家級、省級雜志上并獲獎;她指導本校年輕教師積極參與新課改,帶出一批批骨干教師……從教26年來,她兢兢業業地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熱情,贏得了無數師生的贊譽。她,就是成縣支旗學校的教師臺占青。
提升自己,只為更好地幫助學生
當一名教師,是臺占青學生時期的夢想,由于她從小就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著崇拜與憧憬,所以在報考志愿時只填寫了一個志愿——天水師范專科學校。1986年9月,她以進校第二名的好成績邁入了天水師范專科學校的大門。從那一天起,她就立志無怨無悔地做一名中學教師!
1989年畢業后的臺占青踏上了工作崗位。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讓她始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工作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
“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愛崗敬業是我的本分,充實自己是為了教學更加有效。”帶著這樣的理念,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心中始終裝著學生,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堅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學校里老師們常說,總能看到臺老師讀書的身影;學生們常說,只要他們有了困難,總能看到臺老師微笑著幫助他們。
“我要對孩子們負責。”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臺占青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她深知,要想教好孩子,首先自己的技能得過硬。對一個教師而言,文化的底蘊、教育的理念、藝術的技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她給自己提出了一個要求——“要做學者型、研究型的教師”。
臺占青不斷地汲取養分,多年來從未間斷。
2004年,臺占青自費進入西北師范大學深造,只為了更好地學習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讓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2010年,她又參加了“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探索試驗”課題研究,在北師大課題組專家和教授的指導下,掌握了跨越式課題教學的基本理念和模式,按照課題組專家的指導,精心地進行教學設計,努力上好每一堂課。
回憶起學習的日子,臺占青說:“那段日子很辛苦,但我覺得值!”無暇顧及家庭的她,白天在學校認真教學,下班后就一頭扎在書房,每次在教學中有了新想法,她就立馬查詢資料,思考改變,常常顧不上按時吃飯。當家家戶戶的燈早已熄滅時,只有她還獨自趴在電腦前備課。“如何使學生學好,如何使課堂高效,那是我當時唯一的想法,我一定要學好,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幫助我的學生不斷提高。”
通過她的努力鉆研,“跨越式”英語教學模式被熟練運用在課堂里,而且她還自己鉆研,學會了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跟她一起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新單詞,聽讀拓展資源。同時,她還利用網絡的交互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所學知識,熟練地運用認知工具,練習寫200字左右的英語作文以及英語小故事等。盡管學生的作文里還有些語法錯誤,可與從前念不好單詞、寫不完整句子的情況相比,臺占青已經頗感欣慰了。“農村孩子學英語不容易,我要用一切方法幫助他們。”臺占青堅定地說道。
潤物無聲,只為更好教書育人
每天早到半小時等學生,陪著學生一起早自習,是臺占青多年不變的習慣。課間,她盡量留在教室與同學們一起玩耍、聊天,同時觀察學生細微的變化,她始終認為這是作為一名任課教師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也是作為一名教師愛心和耐心的具體體現。多年的教學經歷讓臺占青明白,老師是孩子在學校的父母,要做一名好教師,首先要發自心底地愛學生,只有與學生相處融洽了,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臺占青用這樣的話語要求自己,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她總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注意自己點點滴滴言行的影響。當她敦促學生要努力時,自己首先會做到忘我的工作和刻苦的鉆研;她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并不只是口頭式地指手畫腳、拈輕怕重,而是挑最臟、最累的活帶頭干,并且和學生一起參與勞動的全過程。終于,以前“臟亂差”的班級環境得到了改善,校園里因為她的帶動感染,學生們開始主動彎腰揀廢紙了;主動早晚時間有人開關電燈了;有人主動下課為學困生講題了……看到學生的進步,她感覺到無比的自豪:“除了要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學校學到一種行為習慣,看到他們懂事成長,育人的目標達到了,這是我最大的安慰。”
愛心成就教育。在她的教書經歷中,有很多學生得到她的關愛,從而改變了自己。
袁陽磊就是其中的一名。父母離異后,袁陽磊跟父親一同生活,由于父親工作繁忙,使他從小就缺少雙親的關愛,這也導致他行為離群。他在家頂撞父親,不聽教誨,在學校經常遲到、曠課,常因一點小事就向同學大打出手。
看到這一切,臺占青沒有訓斥、挖苦他,而是以母親般的愛心關注他、愛護他。當她得知袁爸爸因為上夜班,晚上經常不在家,無法照顧袁陽磊時,她二話不說把袁陽磊帶回自己家,讓他每天吃著熱乎飯,逐一解決他在學習中的困惑和難題,并且開導他,給他講道理,讓他去試著與父親溝通,理解父親。
老師的關愛,使得袁陽磊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校園里調皮的時候少了,虛心求教的時候多了;回到家頂撞父親的時候少了,主動幫父親分擔家務的時候多了。改掉惡習的袁陽磊學習成績也有了突飛猛進的改變。他說:“如果沒有臺老師,我真不敢想現在自己是什么樣。”
現在,每年臺占青還會收到很多學生寫給她的書信,每年春節也有很多學生去看望他,當他們說起臺老師時,無不感動又敬佩。“也許她的工作很平凡,對我們做的也都是小事,可是堅持20多年,就是一種偉大的成就。”
帶動引領,只為更多青年教師成長
“自己好不算好,帶著大家一起好,學校才能好,所有的孩子才能都受到更多的幫助。”臺占青說,自己提升之外,她也非常愿意幫助青年教師成長,那也是另一種成就。
在學校陪了學生26年,臺占青就鉆研了26年,從教學方法到教學技能;從班級內到校園里,她無時無刻不在提高自己。由于她的刻苦、勤奮,她的專業素養提升很快,成為了學校骨干教師。
作為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科骨干教師,臺占青始終將引領的職責擔負在自己的肩上,熱情鼓勵與指導青年教師,不斷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她努力最大化地發揮作用,抓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沒課的時候,她會去主動聽青年教師上課,走進他們的課堂,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態;課后,她積極組織青年教師開展教研活動,自己帶頭上示范課,與教師們一起探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地進行公開課、展示課,積極創設條件組織教師進行校本研修活動,實施課例研討及集體備課活動等,提高對新課堂的領悟能力與駕馭能力,同時積極配合教育局課題組成員,在各級教學研究中出謀劃策,做好示范與協助作用。多次在全縣范圍內進行各種培訓講座、經驗匯報等,承擔過省市級課題。
杜睿是學校分來工作不滿5年的青年教師,從她進校第一天,臺占青就開始注意這個羞澀、“膽小”的同事,除了主動聽她講課,還積極利用晚上時間幫助杜睿找相關課件資源,陪著她一起練習上課的方式和引導學生互動的話題、事例。在她的幫助下,杜睿成長得很快,授課技能有了明顯提高,這時候臺占青又鼓勵杜睿教師參加全縣優質課競賽。兩個月的時間,她陪著杜睿說課、練課、聽課,當杜睿從容地站上競賽場取得優異的成績,當她也成為骨干教師時,臺占青開心地笑了。
像杜睿一樣的青年教師有很多,他們都在臺占青的幫助和指導下,逐步成為縣級教學骨干。臺占青說,農村教育工作不好做,可是也最有必要做好,自己堅守在農村,希望在教學和教研上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教師更愛自己的工作,更敬業,讓百姓相信學校相信教師,讓更多人關注農村教育。
26年的付出和堅持,換來的是師生一片贊譽,當然,也贏得了屬于自己的榮譽。在2014年,臺占青被評為市級骨干教師之后,又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師, 2014年9月,又被評為“甘肅省優秀教師”。
回顧自己26年來的從教經歷,臺占青說,我只是眾多教師中的普通一員,做的也都是本分的小事。但是教學之路漫漫,需要每位教師不懈地求索,“我這一路走來,走得用心,踏實。”臺占青立志要永遠從容、自信、勤奮地在教育的道路上走下去,去幫助更多師生,為教育貢獻自己更多的力量。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