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強 黃旭東
(1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人民醫院放射科 四川 資中 641200;2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四川 資中 641200)
肺癌脊柱骨轉移是指肺癌患者的肺部癌灶向脊柱發生轉移的一種情況。及早地對這類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提高其臨床療效、改善其預后質量的關鍵[1-3]。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及放射性同位素全身骨靜態掃描(ECT)等方法對發生脊柱骨轉移的肺癌患者進行診斷[4]。在本次研究中,為了對比分析用CT與MRI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準確性,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4月~2015年10月間我院收治的45例發生脊柱骨轉移的肺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有16例,其年齡為52~75歲,平均年齡為(64.3±9.3)歲,其臨床表現及ECT檢查結果均符合肺癌脊柱骨轉移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發生溶骨性破壞的患者有31例,發生蜂窩狀溶骨性破壞的患者有9例,發生小片狀或斑片狀成骨性改變的患者有4例,發生成骨性混合溶骨性骨轉移的患者有1例。本次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執行。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分別對這45例患者進行CT檢查和MRI檢查,然后將檢查的結果及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對比分析。
1.2.1 進行CT檢查 進行CT檢查的具體方法是:①使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生產的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機為患者進行檢查。②將CT機的螺距設置為1.1,將其軸位掃描層厚設置為10mm。③對患者的頸椎至骶椎進行整體掃描。④觀察骨窗與軟組織窗的掃描圖像。
1.2.2 進行MRI檢查 進行MRI檢查的具體方法是:①使用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Vantage 1.5T MRI掃描機為患者進行檢查。②將MRI掃描機的矩陣設置為256*256mm,將其層間距設置為1.8mm,將其層厚設置為5.0mm。③對患者的頸椎至骶椎進行整體掃描。④通過圖像自動拼接技術進行全脊柱的圖像重建。
觀察對比兩種檢查方法的敏感度。敏感度=陽性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 s )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CT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敏感度為44.4%,進行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敏感度為93.3%。進行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敏感度明顯高于進行CT檢查的敏感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下表。

表 兩種檢查方法的敏感度對比
骨骼是惡性腫瘤較易侵襲的部位之一。據統計,肺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幾率高達66%~82%。發生骨轉移的肺癌患者多存在溶骨性骨破壞的情況[6-8]。在本組45例發生脊柱骨轉移的肺癌患者中,發生溶骨性破壞的患者有31例,占患者總數的68.9%,發生蜂窩狀溶骨性破壞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總數的20.0%,發生小片狀或斑片狀成骨性改變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總數的8.9%,發生成骨性混合溶骨性骨轉移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總數的2.2%。及早地對這類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提高其臨床療效、改善其預后質量的關鍵。目前,臨床上常采用X線檢查、CT檢查、MRI檢查及ECT檢查等方法對發生脊柱骨轉移的肺癌患者進行診斷[9]。ECT技術是通過觀察病灶攝取放射性核素的增加或減少來判定其是否存在骨轉移的情況,一般來說,多發濃集病灶發生骨轉移的可能性較大,但在確診時必須排除良性病變[10]。X線技術能顯示骨組織發生溶骨性改變的范圍及其是否存在脫鈣的情況,但往往當骨組織的脫鈣程度達到30%~50%時才能通過X線進行明確診斷,這就大大降低了骨轉移病灶的早期檢出率。CT技術能測定骨組織的密度,并分析其組織成分,具有分辨率較高的特點,能較好地顯示出骨轉移的位置、結構及形態[11]。MRI技術能清晰地顯示出骨轉移病灶的部位及范圍,有助于對該病患者進行早期診斷。用MRI技術診斷骨轉移灶的依據是骨髓內的脂肪受到浸潤、脂肪信號被腫瘤信號所代替,因此這項技術能檢測出在X線下及CT顯像中不易被發現的骨轉移灶,同時還能發現尚未發生明顯骨質破壞的骨轉移灶,并能勾劃出骨轉移灶的數目、大小及分布。但是,脊椎骨轉移灶的MRI信號缺乏特異性,故不能單憑MRI信號強度的改變做出明確的診斷。病灶呈多發性及跳躍性分布是診斷骨轉移灶的重要證據。MRI的多軸位成像技術能清晰地顯示出神經根是否受壓、椎旁是否存在腫塊、脊椎骨是否存在轉移灶及是否存在硬膜外侵犯等情況[12]。
在本次研究中,為了對比分析用CT與MRI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準確性,筆者選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間我院收治的45例發生脊柱骨轉移的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其進行CT檢查和MRI檢查,然后將檢查的結果及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對比分析。分析結果顯示,進行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敏感度明顯高于進行CT檢查的敏感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與進行CT檢查相比,進行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準確性更高,更容易發現隱匿性的病灶,此檢查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支忠秋.肺癌脊柱骨轉移CT、MRI檢查對比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36):57-57.
[2] 張海波.肺癌脊柱骨轉移CT、MRI檢查對比分析[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03):83-84.
[3] 何楠.肺癌脊柱骨轉移CT、MRI檢查的比較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09):5388-5389.
[4] 楊永峰,徐瑜,張明慧,等.肺癌脊柱骨轉移CT、MRI檢查的比較分析[J].西部醫學,2010,22(04):627-629.
[5] 徐睿,何詩躍,徐凌峰,等.核素骨掃描與MRI對肺癌脊柱骨轉移瘤的檢出比較[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2,37(03):322-323.
[6] 郭晉綱,徐建芳,任媛,等.核素骨顯像聯合CT、MRI診斷肺癌骨轉移的分析[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26(02):164-165.
[7] 彭婕,董愛生,左長京,等.肺癌脊椎骨轉移18 F-FDG PET/CT與MRI的對比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10):1477-1480.
[8] 潘偉,歐陽寄.核素骨掃描與MRI對肺癌脊柱骨轉移癌灶的檢驗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07):1505-1506.
[9] 關勇,富曉敏,谷青芬.腫瘤脊柱骨轉移MRI診斷的臨床分析[J].醫學理論與時間,2012,25(03):316-317.
[10] 朱紅靜,劉俊才,王國申,等.肺癌脊柱骨轉移ECT檢查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07):4531.
[11] 李海文,司素梅.核素骨掃描與MRI對肺癌脊柱骨轉移癌灶的檢出情況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2):1820-1821.
[12] 魯珊珊,王德杭,李永軍,等.全身MRI與核素骨掃描對骨轉移瘤診斷價值的對照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1,45(05):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