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翔
(永嘉縣中醫醫院普外科 浙江 溫州 325102)
成人腹股溝疝是外科臨床上的常見病。近年來,成人腹股溝疝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傳統的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該病,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在本次研究中,為了對比分析用腹腔鏡手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100例成人腹股溝疝患者,我們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0例)和實驗組(50例)。在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12例,其平均年齡為(42.9±5.6)歲;在實驗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有13例,其平均年齡為(43.8±5.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①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②患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③存在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④不愿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
為對照組患者實施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為實驗組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然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
1.2.1 對照組患者 為對照組患者實施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具體的方法是:①為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②麻醉成功后,在其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的2厘米處做1個長度為6~7厘米的切口,之后逐層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③分離疝囊,對其進行高位結扎,然后剪掉遠端疝囊。④在疝環內放入輕質聚丙烯補片,然后固定并縫合患者的腹橫筋膜及周圍組織。⑤將補片放于患者腹股溝的后壁,一般不對其進行縫合和固定處理。⑥關閉腹腔,縫合創口。
1.2.2 實驗組患者 為實驗組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具體的方法是:①囑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全麻。②麻醉成功后,在其臍緣處做一個長度為1.5cm的弧形切口。③逐層分離皮膚及皮下組織直至腹直肌后鞘。④為患者建立人工氣腹,然后在腹腔鏡的指引下在其疝環內置入聚乙烯補片,并使其完整地覆蓋在指骨肌孔處,同時保證疝環位于補片的中心位置。⑤待患者排氣后,取出腹腔鏡。
①臨床療效。②并發癥的發生率。③病情的復發率。④手術的時間。⑤術中的出血量。⑥住院的時間。
①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無嚴重的并發癥。②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嚴重的并發癥。③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在加重。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11.5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 s )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0%,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0%,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0%,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6.0%,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病情復發率為0%,對照組患者的病情復發率為4.54%,實驗組患者的病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45.3±9.6)min,術中出血量為(27.4±8.2)ml,住院的時間為(4.2±1.1)d。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71.8±10.5)min,術中出血量為(35.4±9.3)ml,住院的時間為(8.5±2.4)d。實驗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成人腹股溝疝是外科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傳統的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該病,但這種手術的切口較大,對患者造成的創傷也較大,手術的耗時較長,并且患者在術后極易出現切口感染等并發癥,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有研究證實,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此手術不僅具有切口小、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手術耗時短、術中出血量少等優點,還能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的復發率。在本次研究中,為了證實這一觀點,筆者為對照組患者實施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為實驗組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回顧性的對比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病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與進行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相比,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更為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黃廣榮,溫廣毅.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復發性腹股溝疝的療效觀察[J].淮海醫藥,2014,32(1):39-40.
[2] 蘭金耀,斯亞琴,郭麗群.腹腔鏡及開放腹股溝疝腹膜前修補術的前瞻性對照研究[J].外科理論與實踐,2010,15(4):44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