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悅
摘 ?要:近年來,與電腦及網絡有關的經濟犯罪案件也越來越嚴重,數字貨幣“比特幣”受到廣泛關注和熱捧的同時,也帶來了投機嚴重、網絡犯罪、價格巨幅波動等問題,然而,網絡治安管理仍存在滯后問題。大眾媒體作為一種社會控制的工具和手段,面對日益瘋狂的“虛擬財富”現象,如何在網絡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之間發揮好社會控制功能值得思考。
關鍵詞:虛擬社會;虛擬財富;比特幣;大眾媒體;社會控制功能
一、網絡虛擬社會及網絡治安管理
網絡虛擬社會是信息時代人們以網絡平臺為載體,開展和實施各種社會行為,由此而形成的具有“亞社會性質”的一種新型社會形態,與現實社會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點。虛擬性是網絡虛擬社會的首要特征。在虛擬社會中,網民身份的虛擬性和不確定性使之可以不需顧及現實社會交流中的諸多因素,以匿名方式在網絡空間中開展各種社會行為,網民之間一般沒有實質性接觸。這些行為的非真實性體現出了網絡虛擬社會的虛擬性本質。開放性是網絡虛擬社會的另一特征。網絡空間可以無限延展,網絡成員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在不同的虛擬社區中自由流動。在開放的網絡空間中,人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發布者,信息傳遞方式呈現出交互式的特點。網絡虛擬社會還具有自治性的特征。由于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人們的信息交流、情感宣泄、言論發表等活動基本不受限制,網絡成員之間地位平等,沒有從屬關系,沒有服從意識。這種超越空間、超越現實社會各種制度約束的信息交流方式決定了網絡虛擬空間在管理上具有自治性的特征。然而,網絡虛擬社會其實是無法真正脫離現實社會而獨立存在的,究其本質,網絡虛擬社會的各種活動均是人類活動在現實社會中的延伸。所以,即便是在網絡虛擬社會當中,人們也不能肆無忌憚地實施各種社會行為。
網絡虛擬社會是現實社會在計算機網絡上的延伸,現實社會的一些違法犯罪活動在網絡虛擬社會中發生,使網絡治安管理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尤其是一些人利用網絡技術為獲取經濟利益不擇手段,而虛擬財產自身的脆弱性也使得網絡經濟犯罪成為威脅網絡健康發展的重要阻礙。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認定問題在法律上尚未明確,利用黑客技術或者木馬病毒竊取網民信息或者虛擬財產而造成網民經濟利益受損的案件時有發生。由于網絡虛擬社會具有虛擬性、開放性等特征,跨區域作案更難以偵破。對于普通網民來說,網絡上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好壞難分,如何在亂象中辨別是非,做出合理選擇,除了法律體系的完善以及網絡偵查技術的不斷提升外,大眾媒體理應積極關注,以客觀事實報道正確引導受眾,提高網民的網絡自覺意識,推動網絡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虛擬財富——虛擬社會和現實世界發生經濟聯系的重要載體
近期,“比特幣”受到廣泛關注和熱捧,這個在2009年提出的數字化虛擬貨幣,目前呈現出完全脫離政府和銀行控制,被認為有可能徹底改變全球金融行業格局的面貌。關于比特幣的爭議從未停息,它的最終結局還不得而知,但是由此引發的經濟亂象卻早已顯現:非法交易者利用它從事洗錢、賭博、走私等活動,而比特幣交易的匿名性致使其經濟犯罪行為更為隱蔽;高漲跌幅度成為現實經濟的亂象,其全球流通性影響著國際經濟秩序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比特幣的交易中心也曾多次受到黑客控制,大量貨幣瞬間化為烏有;比特幣的忠實狂熱者的過分狂熱行為也助長了這一經濟亂象的發生。有關虛擬財富的探討顯然已成為大眾媒體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虛擬財產,就是指在網絡空間中存在的數字化、非物化的財產形式。其中,數字貨幣是從網絡游戲幣中衍生出的能夠直接和現實貨幣進行兌換的具有實際利益的虛擬貨幣。以比特幣為例,它由一種公開的加密算法生成,不基于貨幣發行機構和網游公司,不受任何組織、任何權威的控制;數量固定,上限值為2100萬個,前期增長迅速,后期逐漸停滯,也由于這個規則,致使參與者搶占先機,供不應求,造成高漲跌的經濟亂象。
虛擬財產以虛擬價值為基礎,但其本身不能脫離社會性本質。財產是虛擬的,但是產生的利益確是實際的,虛擬財產具備商品的一般現實屬性。比特幣甚至可以直接和各國的現實貨幣進行兌換,未來很有可能對現有金融體系構成沖擊。
虛擬財產具有技術方面的脆弱性,虛擬財產無法脫離網絡平臺而獨立存在,虛擬貨幣只是一串毫無物質意義的數字符號,一旦其發行體系出現運行問題,虛擬財產也就會隨之消失。另一方面,黑客入侵始終威脅著虛擬財產的安全性。而虛擬財產在法律中的界定還尚未明確,人們的虛擬財產一旦遭受損失,很難成功維護自身經濟利益。
三、大眾媒體的社會控制功能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和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大眾媒體正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眾媒體以其特有的方式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改變著人們的社會環境、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推動著人類教育的發展,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生活,于潛移默化中達到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有效控制,從而成為現實社會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虛擬財產的概念、現象以及本質問題正在困擾著人們的思維,由虛擬貨幣而生的經濟亂象和違法犯罪活動擾亂著現實生活的經濟秩序,威脅著人們的財產安全,大眾媒體是社會前行的瞭望者,發揮好大眾媒體的社會控制功能,有助于網絡虛擬社會的健康發展,有助于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大眾媒體通過輿論引導實現社會控制。大眾媒體通過對某一事件的極力宣揚或者貶低的態度,造成一種社會氛圍,來影響廣大受眾的態度,從而實現社會控制。就近期的“比特幣熱”現象而言,大眾媒體選擇報道由比特幣引發的危機和一些列險象,會營造出“比特幣不值得信任,更不值得投資”的社會輿論,進而使人們保持冷靜,適度參與,避免個人財產受損;選擇報道比特幣在之前一段時間內的高漲跌,營造出比特幣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選擇氛圍,則會助長更多狂熱網民和投資者紛紛參與其中。
大眾媒體構建社會現實。大眾媒體可以通過不斷重復某些新聞報道或故事主題來構建人們頭腦中當前的社會現實。它主要是通過大眾媒介議程設置和媒介編碼的功能實現的。在向受眾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大眾媒介通過議程設置來告訴人們社會上發生了什么,哪些事情重要,指導人們看世界,而大眾則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大眾媒介所構造的“社會現實”。當下,網絡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大眾媒體對網絡社會有選擇的報道,將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財富現象提上議程,會引起廣大受眾、學者、專家以及政府的關注,從而有助于人們的積極探討,法律的早日完善,以及虛擬財富安全性的分析和冷靜客觀態度的養成。
大眾媒體通過教育實現社會控制。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傳播手段的不斷豐富,大眾媒體稱為教育的重要載體。大眾媒體通過傳播支持現行體制的政治經濟文化,增加人們對現行體制的認同,進而熱情參與。其次,大眾媒體通過傳播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道德規范,實現對社會成員的道德控制。當下,網絡虛擬社會亂象迭生,網絡犯罪現象日益嚴峻,正需大眾媒體正確引導,通過教育來規范人們的網絡行為,提高分辨能力,遠離網絡犯罪,保護自身信息、財產安全不受威脅。
結語:網絡虛擬社會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促使人們充分認識和合理運用網絡虛擬社會的積極作用,有賴于大眾媒體發揮好社會控制功能,做好輿論引導、氛圍構建以及教育功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張嬌.《論新媒介生態下的大眾媒介與社會控制》[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4年9期:P111—P114
[2]謝永江.《網絡虛擬貨幣的法律分析與監管建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年2月:P29—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