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功
當前,全國各地正大力推動精準扶貧工作,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但在精準識別、精準扶持和精準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識別貧困對象時,一些地方按照上級規模分解、基層村組認定的操作方法,出現貧困對象“縮水”現象;有些地方按戶識別,其標準比較模糊隨意,導致真正貧困人口未納入扶持范圍。一些地方實施的扶持措施,與前些年開展的扶貧工作沒有區別,多是“新瓶裝舊酒”;有些縣市推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扶持模式,駐村干部、對口幫扶單位為完成任務,不得不各顯神通,送物資、送慰問金、聯系買家……方法紛呈,但大多比較簡單和短期,效果不理想。一些縣市對扶持項目和資金運用的管理相對忽視,扶貧資源“精英捕獲”現象比較嚴重。一些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打著扶貧幌子,套取國家扶貧資金,侵占土地資源,并沒有給當地貧困農戶帶來好處,反而造成農村內部的不平等現象加劇。同時,由于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農村很難找到有能力、有見識、愿意服務的干部人才和脫貧帶動人,精準扶貧效果還不明顯。
要糾正精準扶貧中的新問題,要求各級政府在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把握“四個重點”,切實提高扶貧效率。
把握重點工作原則
當前,一些縣市在推動精準扶貧工作中出現的識別程序不規范、排斥真正的貧困人口,以及扶貧資源被“精英捕獲”現象,說明開展扶貧工作時要強調和堅持一些原則,建議把增加透明度和維護農村公正公平作為重點工作原則。
堅持增加透明度原則。一是要做好宣傳工作。調查中發現,一些村組干部和農戶并不了解精準扶貧工作,特別是與以前的扶貧開發工作有何區別不了解。各縣市要通過干部業務培訓、張貼和刷寫上墻標語,制作展板、入戶宣講等方式宣傳精準扶貧開發工作,讓群眾了解精準扶貧的內容、程序和方法。二是要真正做好公示公告工作。一些鄉鎮和村組省略了此項環節,以致真正的貧困人口沒有識別出來,扶貧項目也沒有落實到貧困戶身上。公示公告不僅要張貼在鄉鎮、村級辦公地,也要進村入戶,讓貧困對象相互了解、相互監督。三是要做好抽檢復查工作。各省市要建立自上而下的抽檢復查制度,重點對偏遠村鎮進行抽檢,及時糾正遺漏和錯誤。
堅持維護公正公平原則。一是要強調標準的一致性,不搞區別對待。在識別貧困對象、確定幫扶項目資金時,要按照統一的標準來執行,防止因人而異。二是要強化程序管理,嚴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步驟來操作,不搞彈性和區別對待。三是要建立申訴反饋渠道。要通過一定方式和渠道,允許群眾把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違規現象和好的建議向有關部門反映,各縣市要強化紀檢部門的監督作用。
把握重點工作標準
精準扶貧的深處是賦權,賦予貧困群眾知情權、選擇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特別是直接參與項目的制定、執行、監測和評估,讓農民從被動的受益者真正轉變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建議各縣市把調動群眾主動參與、充分發揮民眾權利作為一項內容和標準納入精準扶貧工作績效考核之中。
一是建立一個相對科學、易操作的賦權考核標準。可以通過一些簡化和關鍵指標來衡量群眾主動參與精準扶貧和使用相關權利的綜合情況,例如貧困人口參與率、建議率、申報率、反饋率等類似指標,反映精準扶貧中的賦權情況。
二是要切實發揮對口幫扶和駐村干部的作用,真正實現干群共建。通過駐村干部和對口幫扶干部的入戶訪談活動,充分了解群眾困難和扶持意愿,匯集相關信息。
三是通過入村入戶調查、前期評估、后期追蹤反饋等方式,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想法,尊重群眾意愿,與群眾一起對扶持項目的選擇,以及如何投入等重要事項作出慎重決策;不能由上級部門大包大攬,更不能搞“一刀切”。
四是制定一定的獎勵辦法,對主動參與扶貧活動的貧困群眾予以激勵。扶貧要注意扶志,要教育那些“等靠要”思想嚴重的貧困群體,對期限內脫貧戶予以宣傳表彰。
把握重點工作對象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組織是落實國家和省市各種扶貧和發展政策、項目的具體責任人。針對目前農村普遍存在的基層干部力量薄弱、脫貧帶頭人和技術人才相當缺乏的現實,建議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把村組干部和脫貧帶頭人作為開展工作的重點對象,發揮其戰斗堡壘和示范作用。
一是選用一批有能力、無私心的村干部,建立好基層組織。要結合群眾意見,充分發揮基層民主政治,選用那些熟悉村組情況、群眾信服、市場意識較好,有較強黨性和服務意識、敢干事能干事的黨員干部,組成戰斗力和服務力較強的基層組織。
二是合理利用獎懲辦法,發揮村組干部的指導參謀和具體參與項目實施的作用。要通過一定方式,充分發動黨員干部積極投身精準幫扶工作中,及時參與實施各個扶持項目,引導和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努力脫貧致富。
三是積極培育脫貧帶頭人。一個貧困村要脫貧摘帽,少不得幾個帶頭人。要從頂層設計角度看待村組脫貧帶頭人的重要作用,在扶貧資金項目中要安排專項資金加以培育,也可以在規范帶領貧困戶脫貧任務基礎上通過產業扶持方式重點扶持脫貧帶頭人。
把握重點工作內容
要解決精準扶貧政策體系不完善、措施不精準的問題,應該制定和實施一些關鍵性的扶持政策,找準農村減貧的最有效措施方法。
一是要制定就業創業方面的政策。要通過減稅、金融支持等措施鼓勵和吸引現代服務業落戶貧困地區,努力培育和創造就近就業的機會。要通過小額信貸、簡化行政審批手續、財政補助等手段,鼓勵返鄉農戶創業,帶領更多貧困人口增收。
二是要制定教育發展和技能培訓方面的政策。在進一步提高基層教師待遇基礎上,要對貧困戶子女上學、寄宿、飲食等方面給予生活補助。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鼓勵大學生回到家鄉就業創業,增加人才回流的機會。要加大財政投入,切實做好農村實用技術方面的培訓工作,提高貧困農戶轉型生產的能力。
三是要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政策,提高“低保”“五保”戶的財政補貼力度。省級財政要加大投入,提高農村醫療保險補助標準,降低大病救助補助門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要進一步做好低保和扶貧相銜接的工作,著重關注低保和五保戶,提高極端貧困人口的生活福利保障水平,阻止貧困代際傳遞。
四是要把現代種植業作為重點產業進行扶持。目前,一些地區產業扶持項目中有較大比例的養殖業,以及茶、煙等種植業,缺乏一些精品型、環保型、安全型的農業項目。要結合各地土壤和氣候條件,以及市場潛力和貧困農戶的生產能力,選擇一些農業種植業,例如土豆、玉米、蔬菜、水稻等進行重點扶持。在不損害貧困戶長遠生存條件基礎上,慎重利用農地流轉制度,探索規模經營和分散經營結合方式,重點扶持貧困戶發展現代種植業。
五是建議各縣市對近兩年實施的產業項目進行清理、評估,對效果差的產業實施“兜底補貼”式退出。在扶貧資金中,可以留存一部分作為“產業兜底基金”,為今后所扶持項目進行補貼保障,以防特色產業市場前景惡劣帶來的負面沖擊。
六是要把電商扶貧作為精準扶持的突破口。要通過政府出資方式建立和引入農村電商平臺,開拓機動靈活的物流渠道,培育一批有能力、有良心的農產品收集人,幫助貧困戶將產品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