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勇+譚必忠+王丹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當好貧困村“第一書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從事基層扶貧開發工作的經歷,談一些個人拙見。
扮好四種角色
當好村情民意的調查員。要深入調查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等方方面面的情況,搞清楚農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怨,這是開展農村工作和當好“第一書記”的前提和基礎。
當好農村政策的宣傳員。在農村,涉及農民利益的政策法規很多,農民知曉的卻不多?!暗谝粫洝钡纳矸莘浅L厥猓欢ǔ潭壬洗砹怂趩挝?,又代表了黨委政府,所以“第一書記”對政策的解答非常關鍵。
當好農民的服務員。當前,影響和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農村基礎設施落后,農民缺乏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缺乏引領其發展致富的帶頭人。作為下派干部,要充分發揮好自身的專業技能、理論知識和信息靈通等優勢,溝通好、協調好、落實好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等各項工作,大膽實踐、引領發展,為所在村經濟發展提供大量的新技術、新信息、新點子、新經驗,帶領廣大農民群眾發家致富?!暗谝粫洝币⒅匦袠I和部門優勢,幫助村里改善水利、交通等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難題,也可以為群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工作,與廣大基層群眾建立深厚的感情。
當好社會矛盾的調解員。當前,農村社會矛盾糾紛很多,尤其是一些民事矛盾糾紛、鄰里糾紛、家庭糾紛很多,如果不及時地調和化解,很可能激化成為重大的矛盾。所以,“第一書記”要當好中間人,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對矛盾糾紛雙方進行勸和、調解,化解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疑難復雜矛盾不出縣市區”。
抓好三個關鍵
關鍵一:指導編制扶貧規劃。扶貧項目規劃編制,是“精準扶貧”的核心。一是要堅持“因地制宜、缺啥補啥、群眾決定、精準扶貧”的原則,確定扶貧項目。因地制宜就是因村規劃、因戶規劃,不同的貧困村、貧困戶致貧原因不同,“第一書記”要和鄉鎮干部、村干部一道,聚焦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根據他們的脫貧需求,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貧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結合實際編制扶貧項目規劃,并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征求群眾意見。二是在扶貧項目規劃中要按照三個優先層級確定扶貧項目。第一個層級為解決生存問題,首先整合或切出一部分資金優先解決貧困戶的吃、穿以及保障貧困人口的住房、教育、醫療,即所謂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第二個層級為解決發展條件問題,在確保貧困戶生存的前提下,切出一部分扶貧資金來建設貧困村基礎設施,為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奠定基礎;第三個層級為解決發展增收問題,即在解決了貧困戶生存和發展條件的基礎上,抽取部分資金用于發展增收產業。扶貧規劃的三個層級依次優先,層層遞進。三是注重維護貧困戶權益。在扶貧項目規劃中,要正確理解“群眾決定”原則。扶貧資金是特惠資金,受益對象是“特殊”的貧困戶,要充分聽取貧困群眾的意見,不能讓多數村民的意志剝奪少數貧困群眾的權利。專項扶貧資金,要全面覆蓋項目村的貧困戶。到戶扶貧資金,只能是貧困戶享受,非貧困戶不得平均分享。
關鍵二:督促扶貧項目實施。一是嚴把項目調整關。不按程序擅自調整扶貧項目,是扶貧項目實施中比較突出的問題。經縣級人民政府批準的項目實施方案,具有法定性質,不得擅自調整。因客觀原因確需調整的,必須按“誰批準,誰調整”的原則,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二是嚴把項目質量關。狠抓群眾參與、項目公示、物資采購等關鍵環節,加強項目質量監管。三是嚴把項目進度關。扶貧項目資金下達時間通常比較晚,水利、產業等扶貧項目與農時季節密切相關,導致扶貧項目實施的有效時間較短。“第一書記”及相關駐村干部,在扶貧資金下達后,督促村和鄉鎮盡快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待縣政府批復后,要及時組織項目實施,協助解決項目實施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扶貧項目按計劃進度實施。項目實施完成后,督促村和鄉鎮要及早提出竣工驗收申請,整理提交項目報賬資料,做好扶貧項目村級輔助賬。
關鍵三:加強扶貧項目監管。一是加強扶貧項目監督機制建設。切實制定和完善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的制度,切實制定和完善充分發揮村項目實施小組、民主理財小組、質量監督小組作用的制度。二是督促扶貧項目公示公告。鄉(鎮)以村委會為單位,利用鄉廣播、政務公開欄等形式,在項目實施前,將扶貧建設項目及資金安排計劃向社會公示;在項目實施完成后,將實施結果和資金使用情況向社會公告。村委會以自然村(組)為單位,在項目實施前,利用村務公開專欄或召開干部群眾會議的形式,將扶貧建設項目及資金安排計劃向干部群眾公示;在項目實施完成后,將實施結果和資金使用情況向干部群眾公告。自然村(組)以書面張貼、召開村小組會和群眾大會的形式在項目實施前后,將項目建設內容、建設戶名單、資金補助標準及額度向群眾公告、公示。三是加強監督檢查。經常性開展項目實施程序、項目實施質量、項目實施進度等方面的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