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竜夫
中國的產業結構開始發生變化,從制造業向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進行著轉型。
2015年以來,“新常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詞,中國開始朝向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轉型,中日企業合作重心出現了新的變化。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的GDP擁有一段高速增長期,2006年中國的GDP實際增長率高達10.7%,并連續四年實現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2010年中國的GDP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
隨后中國的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和其他經歷過高速增長的國家一樣,中國所面臨的貧富差距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凸顯和加劇。伴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未來十年中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加復雜,并在人口、社會、經濟、產業、資源、環境六個方面迎來新的結構性變化和挑戰。
未來全世界將會有更多的國家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預計到2020年發達國家中65歲以上人口的占比將達到20%,健康、醫療、社會保險和養老問題將會成為社會發展的關鍵詞。而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占比會進一步提高,如何解決住宅、交通、環境等社會問題以及吸引優秀人才,會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經濟方面,亞洲地區的重要性會逐漸加大。亞洲在全球GDP當中所占的比例2015年是29%,預計到2025年會提升到35%,貿易、人口、投資份額的占比會繼續提升世界經濟的重心會移向亞洲地區。
以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為中心,中產階層的人群會進一步增加,對汽車、家電、產品等消費需求會大大拉動世界經濟的增長。而發達國家集中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基礎設施老化,新興國家會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投資電力、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領域,為了在國際市場提升競爭力,企業間開展跨國戰略合作會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特點。
過去35年當中,金融領域的增速始終超過了經濟增長的速度。金融業已經超越了經濟活動“潤滑油”的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金融對實體經濟造成的影響也會有所提升。
由于人口的不斷增加,未來社會對于農作物的需求會不斷增大,因此農業現代化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協調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市場對于能源的需求會出現多樣化的特點,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會繼續提高,隨著企業的不斷創新,目前大規模的集中供電系統未來也會發生變化。
這些變化已經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在中國2015年前三季度的GDP中,第三產業的占比首次超過了50%,同期GDP增長率中服務業的占比已經超過了60%,這說明中國的產業結構開始發生變化,從制造業向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進行轉型。
雖然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我并不擔心這會對世界的發展產生不好的影響。中國已經擁有相當大的經濟規模,即便現在以低于預期的增長率發展,預計也會在2028年實現GDP總額突破20萬億美元。
近幾年中國使用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概念,并提出了“一帶一路”、絲綢之路基金、長江經濟帶等戰略規劃,這些政策都將有利于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順利向穩定增長過渡。
在過去十年中,中日兩國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對日本而言中國是第二大出口國,第一大進口國,而對中國而言日本是第三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為了建設更為富足的社會,中國還面臨著很多課題的挑戰,在未來十年中,三井物產希望能為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貢獻出力量。
作者系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社長,本文根據其在北京大學三井創新論壇上的發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