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德輝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于教育教學有了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其中對話教學在當今時代備受矚目,它體現了民主時代的訴求,也有助于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新課改提倡讓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互動,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育模式,用互動、對話的模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維領域,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對話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實踐是可行的,同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明確教與學的地位,實現平等的交流對話
高中歷史課堂上進行對話教學的前提就是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讓老師和學生處于一個較為輕松的溝通環境之中,為真正實現對話教學打好基礎。明確教與學的地位,實現平等交流,首先,教師應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以往的歷史課堂以說教為主,不再適應現階段的教學需求,學生的思維越來越靈活,想表達的想法也越來越多元化,教師要學會在傾聽學生表達的同時,引領他們學習到知識的精髓;其次,教師應注重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本身更多的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教師要善于在引導中,激發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讓學生能夠掌握好知識內容;最后,教師要在歷史課堂中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互動方式,使學生意識到他們和教師是處在一種平等交流的氛圍中,讓他們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師實現真正的對話學習。
例如,學習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知識時,在講各種流派不同的思想主張時,學生們往往容易混淆思想家和對應的思想主張,這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習,每組代表一種流派的思想家及其主張進行討論發言,這樣的交流學習,不僅讓學生辨別清楚知識間的界限,而且充分調動起了學生互相學習、討論的積極性、創造性。這樣,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建立起師生有效溝通的對話課堂模式。
二、創設對話教學情境,創新對話教學內容
在歷史課堂開始時,教師會利用各種方式,如新多媒體、名人名言、歷史故事、角色扮演等來引入話題,把學生帶入到他所設置的情境中,讓學生能夠通過對這些事例的思考,明了、直接地對歷史知識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例如,學習“百團大戰”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播放關于百團大戰的資料片段或者電影節選,讓學生通過電影情節不同的角色進行扮演對話,在扮演的過程中,深切體會中共領導和前線戰士們在當時情境下的真實感受,學生也能融入到當時的歷史境況中,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會更加深刻。教師還要根據每堂歷史課程所講內容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學對象的特點,創新對話教學的內容,選擇一種最符合學生認知需求的對話方式。或者綜合運用幾種對話方式,建立起適合課程講授的情境模式,使對話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討論、研究、收獲知識和能力的有意義的活動。例如在講“新文化運動”這一節時,涉及到的相關背景、理論來源等,在經過師生查閱資料后,可以采用師生對話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場運動的爆發是有其深刻的國內、國外原因的。學生有了這樣的理論思維方式,在以后分析五四運動等其他運動的興起,就有了他們自己的思考,在課堂中便可以采用生生對話的方式完成教學目標和內容了。
三、靈活運用評價機制,引領對話課堂
在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教師就要懂得給學生充分想象、質疑的空間,讓他們進行充分地討論,但這并不等于教師就可以置身事外,不參與生生間的對話了,教師這個時候就特別要善于使用靈活、積極向上的評價,把握好尺度,指引性地調整課堂對話內容,保證討論的方向是正確的。在對話教學的實際應用中,當學生的思維出現瞬息萬變、天馬行空時,當學生出現離題千里的討論時,教師可以通過機智、幽默的評價,把學生從那些討論價值不大的話題中拉回來,這樣既不會迷失探討的方向,又可以保證對話有效地進行;當課堂出現學生爭相討論發言,學生情緒過度高漲,或者幾方意見爭執不下,導致課堂無法正常對話時,教師不可一時氣憤打斷學生的熱情討論,而是要用委婉且堅定的語氣來評價,告訴學生對話并不意味著可以不遵守秩序,及時調整課堂對話秩序,使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能夠有條不紊、不失活潑的進行;當大多數同學在積極討論,卻發現有少數學生很少參與,甚至盲從別人的情況時,教師要尤其注意這些很少參與對話的學生,要善于從他們眼神和低聲私語中,準確解讀他們的心態,恰逢時機地給予他們鼓勵性的評價,給他們更多參與到大家共同對話討論中的自信,使他們逐步克服不敢發言,怕回答錯誤,持觀望態度的心理障礙,從而使對話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共同進步的教學新場所。
在高效有序的高中歷史對話教學的模式構建中,不僅要明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逐步建立起師生平等交流的平臺,而且也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評價,能夠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加強師生互動,踐行師生對話,對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話教學是一種符合當今時代進步的教學模式,它將逐步應用于教育教學的各個學科,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體現,在未來的教育中有極強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于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