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康
【內容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我國的課程體系實施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初中化學屬于科學學科范疇,其涉及到的實驗等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初中化學的教學目標在于引導學生認知和了解一定的物質直接變化規律,形成一定的科學凈勝和素養等等。因此,校本課程開發視角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迫切性的。
【關鍵詞】校本課程 ?初中化學 ?教學 ?學生
新課改指出: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階段,主要教學任務在于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引導學生認知一定的事物變化規律,強化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學生清楚的了解科學與其他一切事物之間的內在關聯性,體驗和感悟科學的本質,進而形成一定的科學素養等等。在新課改進行如火如荼的今天,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是初中化學改革的熱點話題。初中化學本身屬于自然性的科學學科范疇,涉及內容較廣,資源也較為豐富,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點。化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能夠直接性的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是綜合性的,能夠促使學科與實踐之間的融合性等等,有利于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的談一下基于校本課程開發視角下的初中化學教學。
一、開發和利用化學史滲透科學精神
我國著名的化學家戴安邦教授曾說:“全面的化學教育不僅要傳授化學知識、技術,更要訓練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化學教學中每個理念以及實驗的出現都有著一定的背景,理論界將其稱之為是化學史。開展化學史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清楚的了解化學理念形成的過程。開發和利用化學史其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認知和了解化學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去探究其形成過程中出現的辯論問題。筆者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利用化學史來引導學生感受、想象化學科學家們追求科學的執著精神,以及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等等,以此給予學生思維和探究上的啟發,滲透一定的科學精神。
如:在學習“燃素說”相關的內容時,筆者引入燃素說的化學史:燃素說的辯論問題,它的出現是錯誤的、它是不存在的等等辯論內容,同時筆者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內容,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找出了諸多運用燃素學說來解釋的化學現象和化學反應等等,并通過收集信息,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燃素說雖然有異議但是他是作為一個概念出現的,對于化學來說是一種發展和進步,是化學史的有效資料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說,開發和利用化學史很大程度上啟發了學生的科學精神。
二、開發和利用生活資源強化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素養
新課改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倡導學生對化學知識掌握的同時,能夠運用化學解決一定的問題,了解化學知識的認知結構、能力結構等等,進而形成一定的綜合技能和素養。我們知道,初中化學知識本身是對生活、自然的一種升華性、理論性的總結和顯現,其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性。新背景下就初中化學的本體內容主題也都是生活化的顯現,諸如: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的化學變化等等。可以說,化學與生活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資源和途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生活中的一些資源來整合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和了解,凸顯生活的教育功能等等。進而通過生活化的化學教學來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生活認知和實踐,強化自我對化學知識的掌握信心。
如:筆者就化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其本職內容,諸如:在學習化學與環境章節內容時,筆者給予每個章節的內容以生活化的命名,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到化學的生活性,即:大氣污染:還我青山綠水;水體污染:生活中的敗血癥;土壤污染:大地母親的痛苦等等,以生活中學生最為常見的內容來代替化學教材中的內容,生活化的引導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本質,強化自我的化學學習等等。
三、開發和利用社會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化學的學習
化學的生活性決定了化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相聯系。新課改下化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強化學生自主探究等,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形成一定的化學實驗技能等,真正的感受、參與化學與生活。開發和利用社會實踐活動是校本課程的另一重要資源,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深化學生對化學的學習。
如:在學習“飲水與健康”教學內容時,筆者就目前社會上對干凈水的呼吁情況,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首先,引導學生感受水對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即:水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其次,讓學生就目前城市中水污染的情況進行調查:工業排水、農藥化肥污染、管道、下水道等等。再次,就目前我們喝的水進行分析和闡述:我們現在喝的水中好多都加入了化學物質,諸如:氯、沉淀劑等。最后,引導學生就社會實踐活動中水的問題進行實驗。收集多種水樣,將其運用化學來進行分析等等。讓學生親身的參與到化學實驗,進而,通過自我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化學實驗來增強學生對水的節約意識以及環保意識等。
總的來說,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對一切教學資源的整合,主要是基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提出的。有助于從根本強化了學生對化學知識本質的認知和了解。我們作為初中化學教師應正確認知、了解并運用校本課程,挖掘和整合一切可以運用的教學資源,以此來輔助化學課程教學,最大限度的凸顯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制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宣婕、徐培珍、孫爾康. 最貼近生活的化學實驗[M].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江西省瑞金市大柏地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