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生產率收斂是否會帶來經濟增長收斂?——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

2016-01-19 07:23:16孫元元
中國軟科學 2015年1期

生產率收斂是否會帶來經濟增長收斂?——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

孫元元

(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湖北武漢430072)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生產率收斂是否會帶來經濟增長收斂,即分析中國國內、沿海以及內地全要素生產率(TFP)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的一致性問題,同時分析這種一致性(不一致性)的形成機制和演變方式,進而找出縮小中國地區差距的可能路徑。本文的分析結果表明,中國國內、沿海以及內地TFP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影響是不一致的,而存在不一致性的原因在于物化型技術進步使TFP及其三個增長源泉對經濟增長收斂存在雙重作用途徑,即生產率(或者其三個增長源泉)是否會導致經濟增長收斂同時取決于其自身的收斂性和其對產出中勞均資本存量貢獻收斂性的影響。本文的結論說明相對落后地區短期應該加大對具有較高技術含量資本的投入,而長期只有提高其技術創新效率才能真正縮小地區間的差距。

關鍵詞:TFP增長分解;技術創新效率;物化型技術進步;收斂的一致性

收稿日期:2014-09-20修回日期:2015-01-10

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2013M540591、2014M55044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13YJC79017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BJL049)。

作者簡介:孫元元(1981-),男,漢族,湖北松滋人,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空間經濟。

中圖分類號:F0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9753(2015)01-0047-12

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judge whether or not the convergence of TFP cause the convergence of economy growth,or to analyze the consistency among the effect of TFP on economy convergence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FP in china,as well as coastal and inland area,then analyze the mechanism on this consistency. This will be helpful to find the feasible paths which can be used to narrow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TFP on economy convergence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FP in china is not consistent,as well as coastal and inland area. The reason is that there are dual effect of the TFP on economy convergence because of the capital embodi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so whether TFP (or three sources of TFP) can or can not lead to the convergence of economic growth also depends on its convergence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convergence of output per worker capital stock. The results imply that increasing high-tech capital input can narrow economy regional difference in the short term,but only by improving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can one country truly narrow economy regional difference in the long term.

Does the Convergence of TFP Cause the Convergenc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SUN Yuan-yuan

(InstitutefortheDevelopmentofCentralChina,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

Key words:decomposition of TFP growth;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capital embodi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consistency of convergence

一、引言

研究中國經濟增長的收斂性以及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收斂性的相關因素,是有效識別中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主要成因、全面弄清中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形成機理與演變脈絡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就如何縮小中國地區差距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對促進中國地區均衡發展有著重要現實意義。有關中國經濟增長收斂以及經濟差異化增長的研究也一直是縱多文獻的研究重點,這些文獻主要關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中國經濟增長是否存在收斂,即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率是否高于發達地區;二是哪些因素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收斂。由于經濟增長的主要由技術進步和資本投入驅動,因此對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分析主要是從生產率是否收斂,即生產率較低地區的技術進步速度是否更快,以及資本投入邊際收益如何變化這兩個角度展開。在經濟增長是否存在收斂方面,覃成林和張偉麗(2009)發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區域經濟增長發生了明顯的俱樂部趨同[1];潘文卿(2010)認為存在東部與中部兩大“俱樂部”收斂的趨勢,而西部地帶的收斂特征并不顯著[2];王陸雅等(2013)發現我國區域經濟整體上存在極弱的條件收斂,并且呈現出東部地區稍強、中部和西部較弱的態勢[3];Lemoine等(2014)認為中國內地與沿海之間的經濟差距在逐步縮小[4]。張學良(2010)利用空間計量方法得到的結果表明,物質資本積累是惟一使得長三角地區間差距縮小的因素,主導著長三角地區經濟收斂的方向,而生產率的增長,即技術效率改善與技術進步會使長三角的經濟增長趨異[5]。覃成林等(2012)運用包含空間外溢的區域經濟增長理論模型證明,空間外溢有可能導致空間俱樂部趨同,對中國長江三角洲1990-2007年區域經濟增長過程所做的經驗分析表明,空間外溢對區域經濟增長確有影響,空間俱樂部趨同客觀存在,在考慮空間外溢的情況下,長江三角洲的空間俱樂部趨同速度為1.57%[6]。宋志濤(2012)在經濟收斂理論分析框架中加入市場分割和經濟開放因素,發現東部地區存在絕對β收斂,中部地區不存在絕對β收斂,西部地區的絕對β收斂特征不明顯,但是三個地區內部都存在明顯的條件β收斂[7]。

考慮到物化型技術進步的存在,生產率自身收斂,并不意味著其也會使經濟增長收斂,有可能生產率會通過物化型技術進步使經濟增長趨于發散,從而出現生產率自身收斂,但是生產率卻會使經濟增長發散的結果,或者說可能出現生產率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影響是不一致的。更加重要的是,面對可能出現的結果,如生產率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影響是一致的或者不是一致的,可以給出其形成的原因,分析導致這種一致性(不一致性)形成的可能來源因素,并通過分解上述來源因素對生產率增加的貢獻,從其對生產率和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的異同入手,設法找出其在一致性(不一致性)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機制,這有助于正確理解中國地區差距的形成及其可能的演變路徑。

那么,對于上述的一致性或不一致性,應該從哪些因素入手分析?這就需要弄清中國生產率增長的主要來源是什么。首先應該是進口貿易的技術溢出效應,因為在國際技術溢出的過程中,進口貿易是國際技術溢出的重要渠道(Keller,2009[8];Enrica和Ramiro,2012[9];Keller和Yeaple,2013[10]),更是發展中國家技術存量的重要來源(Keller,2001)[11],故而在分析中國TFP增長的源泉時,國內進口品所含的國外研發存量不能忽視;其次應該是國內自身的研發存量(Abramovitz,1986[12];Keller,2002[13]);最后是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研發新技術的“生產率”,其決定了同樣的國內外研發投入可以產生多大的技術進步或生產率增長(Acemoglu等,2006[14];Stokke,2008[15])。

當確定了國內TFP增長的主要三種來源,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將國內外研發存量以及研發新技術的“生產率”對TFP增長的貢獻予以分解?可以參考對產出增長的相關分解方法,Kumar和Russell(2002)將產出增長率分解為技術效率的改善、技術進步以及物質資本積累的貢獻[16],郝睿(2006)[17]和Henderson等 (2007)[18]又進一步將產出增長分別分解為技術進步、技術效率的改善、物質資本積累的貢獻以及人力資本積累的貢獻。本文將參考Henderson等(2007)的分解方法,對TFP增長進行分解。

二、TFP增長的分解與數據說明

(一)對TFP增長的分解

本文對TFP增長的分解方法類似于對產出增長的分解方法,參考Henderson等(2007)的分解方法,同時結合Kumar和Russell(2002)對于技術可行集的設定,將TFP的增長分解為進口品所含的國外研發存量(frd)的貢獻、國內研發存量(drd)的貢獻以及創造新技術時“生產率”(ntfp)的貢獻這三個部分,第三個部分是將創造新技術時的技術效率改善與技術進步合并為創造新技術時生產率的提高,為便于表達,后文均將其稱為“技術創新效率改善”。因此,可將TFP的增長(tfpch)分解為技術創新效率改善(ntfpch),進口所含國外研發存量的貢獻(frdch)以及國內研發存量積累的貢獻(drdch):

tfpch=ntfpch×chfrdch×chdrdch

(1)

在做面板收斂分析時,為了保證由收斂分析所得結果的穩定性,一般將收斂的時間段取為4到5年,考慮到可得數據樣本的大小,本文將時間段取為4年,具體是將1997-2009年劃分為:1997-2000年,2000-2003年,2003-2006年,2006-2009年。在計算tfpch、ntfpch、frdch以及drdch這4個指標時,根據本文的實證需求,本文分別計算了上述4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的指標值,以及逐年的指標值。本文選擇絕對β收斂方程作為收斂模型,具體的收斂模型與郝睿(2006)[17]以及張曉旭和馮宗憲(2008)[19]等的類似,與郝睿(2006)的觀點相同,本文之所以采用絕對收斂方程而非條件收斂方程,是因為本文主要關注各地區朝著各自穩定狀態收斂的過程,而非各地區間的收斂問題,故而絕對收斂更適合本文的研究。以勞均產出的地區絕對β收斂模型為例,此時yi,s為第i個地區第s年的勞均產出,T為時間跨度,t表示為第t個時間段,u是個體效應,ε為隨機擾動項,具體的收斂模型如下所示:

(2)

(二)數據來源

本文用到的指標有:GDP、資本存量、勞動力、勞均產出、全要素生產率、國內研發存量、進口貿易所含的國外研發存量。各個指標或計算指標所依據的數據主要來自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人口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以及各個地區歷年的統計年鑒。整個樣本的時期從1997年到2009年,西藏因為部分數據缺失而未放入樣本之內,并將其他省份劃分為沿海和內地兩大區域,其中沿海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山東、海南、河北以及遼寧;內地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陜西、寧夏、青海、內蒙古、廣西、甘肅、新疆、四川、云南、貴州、重慶、黑龍江以及吉林,各個指標的計算方法如下所示。

(1)總產出(Y),總產出(GDP)以1997年為基期,各年的GDP都轉化為1997年價格水平下的實際GDP。(2)資本存量(K),利用永續盤存法計算各省的資本存量:Kt=(1-δ)Kt-1+It,其中Kt為當期的資本存量,Kt-1為上期的資本存量,δ為折舊率,It為當期的投資額,當年的投資指標采用資本形成總額,并且將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轉換為以1997年價格為基準的資本形成總額,折舊率采用9.6%(張軍等,2004)[20],1997年初期資本存量的計算公式為:K0=I0/(g+δ),其中g為樣本時期內各省資本形成總額的年均增長率,K0和I0分別為1997年的資本存量和資本形成總額。(3)勞動力(L),勞動力用各省就業人員總數衡量。(4)勞均產出(y),勞均產出用當期的GDP除以當期的勞動力數額。(5)全要素生產率(tfp),全要素生產率可以如下定義:

(3)

(6)國內研發存量(drd),國內研發存量與資本存量一樣,也可用永續盤存法計算:

drdt=(1-δ)drdt-1+Et-1

(4)

此時drdt為當期的研發存量,drdt-1為上期的研發存量,δ為折舊率,Et-1為上一期的研發支出。各期的研發支出都用價格指數轉換為以1997年價格為基準的研發支出,朱平芳和徐偉民(2003)將研發支出價格指數設定為消費物價指數和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的加權平均值[21],其中消費價格指數的權重為0.55,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的權重為0.45,本章也用同樣的方法構建國內研發支出的價格指數。吳延兵(2006)認為,由于新知識對舊知識的取代以及知識的擴散會造成知識的專用性下降,研發資本的折舊率會高于物質資本的折舊率,故而中國資本存量的折舊率應該高于物質資本存量的折舊率[22]。本章研發存量折舊率的設定與其一致,設為15%。1997年初期研發存量的計算公式與1997年初期資本存量的計算公式一致:drd0=E0/(g+δ),此時g為樣本時期內各省研發支出的年均增長率,drd0和E0分別為1997年的研發存量和研發支出。

(7)進口貿易所含的國外研發存量(frd),frd為進口貿易所含的國外研發存量,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1998)提出了以下的估算方法來計算進口貿易所含的國外研發存量[23]:

(5)

根據上述數據和對TFP增長的分解方法,可以分別求出tfp、tfpch、ntfpch、frdch以及drdch,這5個指標逐年計算值的統計描述見表1。

表1 TFP以及對TFP增長分解后所得

三、對實證結果的分析

(一)對實證結果的比較分析

利用Hausman檢驗判斷估計面板模型時,應該選用固定效應還是隨機效應,原假設是個體效應與解釋變量不相關,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則選用固定效應,接受原假設則選用隨機效應,不過表5模型(4)Hausman檢驗的結果為負值,這是因為檢驗的基本假設得不到滿足,故而也應該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估計。盡管部分模型的擬合度很低,但是本文關注的重點只是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故而很低的擬合度也是可以接受的,關鍵在于估計的系數是否顯著。

全國、沿海以及內地關于TFP收斂性的實證結果分別見表2至表4中模型(1)至模型(4)的檢驗結果。由實證結果可知,中國國內的全要素生產率存在顯著的收斂趨勢,而對于生產率增長的三個源泉,可以發現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和國外研發存量對TFP的貢獻會使TFP趨于收斂,而國內研發存量對TFP的貢獻會使TFP趨于發散。

而由表3的實證結果可知,沿海的全要素生產率存在顯著的收斂趨勢,但是TFP初始值估計系數的P值已經接近10%,對于生產率增長的三個源泉,可以發現沿海地區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對TFP的貢獻會使TFP趨于發散,國內研發存量對TFP的貢獻會使TFP趨于收斂,而進口品所含的國外研發存量對沿海地區TFP的收斂性無顯著影響。由表4的實證結果可知,內地的全要素生產率也存在顯著的收斂趨勢,這與全國以及沿海一致,而內地技術創新效率以及國內研發存量對生產率收斂的影響與沿海剛好相反。若從TFP的收斂性來看,全國、沿海以及內地的TFP全都存在顯著的收斂性,即無論是全國范圍、沿海還是內地,其內部各地區間TFP之間的差距都存在縮小的趨勢,但是檢驗結果也說明沿海TFP收斂的趨勢要弱于全國和內地TFP收斂的趨勢。

表2 全國范圍內收斂性檢驗的實證結果

注: *、 **、 ***分別表示在1%、5%、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 y0是勞均產出的初始值, tfp0是 TFP的初始值。

注: *、 **、 ***分別表示在1%、5%、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 y0是勞均產出的初始值, tfp0是 TFP的初始值。

注:*、**、***分別表示在1%、5%、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y0是勞均產出的初始值,tfp0是TFP的初始值。

表2至表4中的模型(5)至模型(10)分別對全國、沿海以及內地經濟增長的收斂性及其成因進行了實證檢驗。表2至表4中模型(5)的實證結果表明,全國和內地的經濟增長顯著發散,而沿海的經濟增長并無顯著的收斂或發散。表2至表4中模型(6)和(7)的實證結果表明,全國和內地經濟增長的顯著發散都來源于各自的TFP使其經濟增長顯著發散,它們勞均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對其各自的經濟增長收斂性均無顯著影響,雖然沿海的TFP也會使其經濟增長顯著發散,但是沿海勞均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增加會使其經濟增長顯著收斂,這使得沿海的經濟增長并沒有表現出顯著的收斂性。表2至表4中模型(8)和(10)實證檢驗了TFP增長的三個源泉,即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進口品所含國外研發存量對TFP的貢獻,國內研發存量對TFP的貢獻對全國、沿海以及內地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會使全國、沿海以及內地的經濟增長顯著發散,而國內研發存量對TFP的貢獻會使全國、沿海以及內地的經濟增長顯著收斂,不過進口品所含國外研發存量只會使全國和沿海的經濟增長顯著發散,雖然實證結果表明其可以使內地的經濟增長發散,但是產出初始值的估計系數并不顯著。

(二)生產率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的影響是否一致?

在分析生產率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的影響是否一致之前,先分析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收斂的影響。經濟增長收斂與否取決于勞均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以及TFP對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影響,與研發存量類似,當勞均資本存量很低時,其對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開始會有所增加,但隨著勞均資本存量的增加,資本收益的邊際遞減效應會逐步體現。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沿海,還是內地,其固定資產投資都增長迅速,勞均資本存量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資本投入增加所帶來的邊際收益遞減效應開始顯現,這導致勞均資本存量的增加使沿海和內地的經濟增長開始出現收斂趨勢(見表3和表4),但是僅僅只有沿海的資本存量可以使其經濟增長顯著收斂,而內地資本存量的增加只是使其經濟增長存在收斂趨勢,這種收斂趨勢并不顯著,原因可能在于,隨著資本存量的增加,資本邊際收益遞減是基于資本技術含量不變的前提下得到的結論,如果存在物化型的技術進步,即一部分技術進步會體現于資本之中,郭慶旺和賈俊雪(2005)[24]以及林毅夫和任若恩(2007)[25]的研究結果所示,其實基于索洛模型估算的TFP僅僅反映了沒有體現在資本之中的技術進步,從而資本的技術含量就會有所增加,那么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的情況會有所緩解,甚至在某個階段資本的邊際收益還會隨著資本存量的增加而提高,可見即使內地的勞均資本存量也得到大幅增加,但是物化型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資本邊際收益遞增會減弱勞均資本存量增加所帶來的經濟收斂趨勢,最終使內地資本存量的增加只是使其經濟增長存在收斂趨勢,然而收斂趨勢并不顯著。無論是假設沿海和內地資本的技術含量是一樣的,還是假設沿海資本的技術含量要高于內地資本的技術含量,上述實證結果都說明沿海的勞均資本存量要遠遠高于內地,從而使沿海資本的邊際收益遞減效應要大于內地資本的邊際收益遞減效應,進而導致沿海資本存量的增加使其經濟增長顯著收斂。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勞均資本存量的增加會使其經濟增長發散(見表2),盡管這種發散的趨勢并不顯著,但是也說明就全國范圍而言,資本存量增加所隨之而來的資本邊際收益遞減效應并不顯著,這似乎與沿海和內地得到的實證結果相互矛盾,因為資本存量的增加都會使沿海和內地的經濟增長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收斂性(即使內地得到的實證結果并不顯著),但是若考慮到國內資本的流動性,即沿海地區較高的資本收益決定了資本主要由內地向沿海流動,沿海地區資本的迅速積累及其較高的全要素生產率使中國沿海與內地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可見中國國內資本的流動性會導致其資本存量使其經濟增長表現出一定的發散性。陳曉玲和李國平(2006)就認為,由于循環累積因果效應的存在,空間聚集具有區位黏性,東部地區會吸引中西部的資金等各種生產要素進一步強化其空間聚集性,從而導致中國國內地區經濟增長的差距不斷擴大[26]。

TFP對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影響,也即三個生產率增長源泉對經濟增長收斂性總的影響。對于TFP而言,盡管TFP自身在全國、沿海以及內地都趨于收斂,但是無論是在全國范圍內,還是在沿海和內地,TFP的提高都會使其經濟增長趨于發散,可見生產率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的影響是不一致的,關鍵在于技術進步會結合資本存量來促進經濟的增長。由于y0由tfp0和k0這兩部分組成,其中y0是勞均產出的初始值,tfp0是TFP的初始值,k0是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的初始值,故而TFP(以及TFP增長的三個源泉)是否會導致經濟增長收斂,實際上取決于TFP自身的收斂性(或者是TFP增長的三個源泉對TFP收斂性的影響)以及其對產出中勞均資本存量貢獻收斂性的影響。

表面而言,在進行經濟增長的分解時,國內外研發存量以及技術創新效率的提高都只會提高TFP,而資本存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僅僅只是來自資本的積累,而與生產率或者上述生產率增加的三個源泉無關,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與技術相配套的物質資本的技術含量也會隨之提升,即存在物化型的技術進步,如趙志耘等(2007)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中存在著明顯的體現在設備資本中的技術進步,物質資本積累與技術進步的動態融合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典型事實,高投入式增長并非一定是低效增長[27],故而等量的物質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可能會增加。可見,此時隨著物質資本的增加,不但存在著資本邊際收益遞減效應,在考慮技術進步的情況之下,還可能存在著資本邊際收益遞增效應,因此在技術進步的情況下,資本邊際收益也有可能是遞增的。上述分析意味著生產率和它的三個增長源泉,即技術創新效率、國內外研發存量對經濟增長收斂存在雙重作用途徑,故而生產率或者它的三個增長源泉是否會導致經濟增長收斂,實際上取決于生產率自身的收斂性(或者是生產率增長的三個源泉對生產率的收斂性)以及其對產出中勞均資本存量貢獻的收斂性。即使生產率自身收斂或者它的三個增長源泉不能使生產率顯著發散,但是如果可以使勞均資本存量貢獻顯著發散,那么其最終可能會使經濟增長發散而非收斂。同樣,即使生產率自身發散或者它的三個增長源泉能使生產率顯著發散,但是如果其會使勞均資本存量貢獻顯著收斂,那么其最終可能會使經濟增長收斂而非發散。表5的實證結果表明,無論是生產率的提高,還是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或者進口貿易的技術溢出,都會使全國、沿海及內地的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的貢獻顯著發散,結合表2至表4的實證結果,說明即使生產率或其某一個增長來源會使生產率收斂,但是其同時卻有可能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的貢獻發散。

表5 全國、沿海和內地的TFP及其三個增長源泉對產出中勞均資本存量貢獻的收斂性

注:*、**、***分別表示在1%、5%、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k0是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的初始值。

為什么在生產率自身收斂的情況下,生產率的提高有可能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的貢獻發散?原因可能在于,當某一個區域的生產率的大小位于某一個區間時,對于等量的生產率增加所帶來的資本技術含量的提高或者物化型的技術進步,區域內高生產率水平地區勞均資本對產出貢獻的增加值要大于區域內低生產率水平地區勞均資本對產出貢獻的增加值,即生產率的提高有可能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的貢獻發散,不過生產率提高所導致的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的發散程度可能并非固定的,而是隨著區域的整體生產率水平的變化而變化的。從表3和表4的實證結果可知,內地TFP的收斂程度要大于沿海TFP的收斂程度,但是內地TFP使其經濟增長發散的程度卻要大于沿海TFP使其經濟增長發散的程度,這說明就TFP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發散的程度而言,內地要大于沿海,這意味隨著區域的生產率水平的提高,生產率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之間的差異會逐漸縮小,即生產率的提高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發散的程度會隨著生產率水平的增加而減弱,表5中模型(1)、(5)及(9)的實證結果也驗證了上述分析。可見,當一個區域的生產率水平越低時,這個區域資本存量技術含量的增加或者物化型的技術進步會放大區域內部各地區間由TFP差距所產生的地區經濟差距,如果將物化型的技術進步也視為生產率的增加,最初生產率的增加值(即TFP的增加值)與隨之而來的物化型的技術進步加總得到總生產率水平的增加值,那么最初各地區間TFP的等量增加會導致各地區間總的生產率差距的擴大,即使TFP是收斂的,但是各地區間總生產率水平仍然有可能是發散的,只不過隨著區域生產率水平的上升(如從內地到沿海),總生產率水平發散的程度會逐漸減弱。

由上文的分析可見,隨生產率增長而來的物化型技術進步是生產率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不一致的原因所在,然而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生產率的增長,以及生產率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影響不一致的來源和形成機制是什么?合理且自然的考慮是從生產率增長的源泉入手分析這種不一致的來源及其可能的形在機制。

(三)生產率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影響不一致的來源

生產率的三個增長源泉,是決定生產率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影響是否一致的關鍵因素,基于它們可以進一步分析生產率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影響不一致的形成機制。將表2至表4中模型(8)至(10)的實證結果與表2至表4中模型(2)至(4)的實證結果對比,會發現技術創新效率的提高,進口貿易技術溢出以及國內研發對TFP收斂性的影響和對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影響是有差別的,即生產率的三個增長源泉對TFP收斂與經濟增長收斂的影響是不完全一致的,而這又導致了生產率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影響的不一致:技術創新效率的提高會使全國和內地的TFP顯著收斂,并且會使沿海的TFP顯著發散,同時它又會使全國、沿海以及內地的經濟增長顯著發散;進口貿易的技術溢出會使國內的TFP顯著收斂,雖然對沿海和內地TFP的收斂性均無顯著影響,但是TFP初始值的系數也為負值,同時進口貿易技術溢出會使全國和沿海的經濟增長顯著發散,其也會使內地的經濟增長表現出一定的發散趨勢(雖然并不顯著);沿海國內研發使其TFP顯著收斂,而全國和內地的國內研發會使其TFP顯著發散,但是全國、沿海和內地的國內研發都會使其經濟增長顯著收斂,表6將上述實證結果與表5的實證結果合并在了一起。

由于TFP的這三種源泉對TFP的作用機制并非一致,故而TFP的三個增長源泉對TFP收斂與經濟增長收斂影響的不完全一致性可能來源于TFP增長的三個源泉對TFP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因此下文將進一步分析生產率的三個增長源泉對TFP收斂和經濟增長收斂影響的一致性及其形成機制。

首先就技術創新效率對TFP收斂和經濟增長收斂影響的一致性展開分析。就技術創新效率和進口品所含的國外研發存量對TFP收斂性的影響而言,沿海和內地剛好相反,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會使沿海的TFP趨于發散,但是會使內地的TFP趨于收斂(見表6),這是因為內地主要是通過技術模仿獲取先進技術,而沿海主要通過自主創新來獲取先進技術。雖然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只會使沿海的TFP發散,但是其會使全國、沿海以及內地的經濟增長都發散(見表6),可見在全國和內地,生產率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的影響是不一致的,而沿海與之相反。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使沿海TFP發散,進而導致沿海經濟增長發散,這是因為對于經濟發達地區而言,隨著其市場機制越來越完善,其技術創新效率也會越高,較高的技術創新效率會推動經濟較快的增長,而經濟的增長又會促使技術創新效率進一步改善,而對于落后地區而言,較低的經濟水平往往伴隨著較低的技術創新效率改善度,最后的結果便是技術創新效率會使經濟增長收斂趨勢變緩或者發散。不過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在使全國和內地的TFP收斂的同時,卻使全國和內地的經濟增長發散,原因在于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首先會使生產率增加,進而又會提高資本的技術含量并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的貢獻值存在發散的可能性。表5中模型(2)、(6)以及(10)的實證結果表明,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會使全國、沿海以及內地的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的貢獻均顯著發散,此時若就技術創新效率對經濟增長收斂的雙重作用途徑而言,技術創新效率的提高所帶來的物化型技術進步對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收斂性的影響要大于其對生產率收斂性的影響,進而就會使內地以及全國的經濟增長趨于發散。

表6 TFP以及其三個增長源泉對TFP、勞均資本對產出貢獻以及勞均產出收斂性檢驗結果的對比

注:收斂的結果來自于表2至表5,其中+表示發散,-表示收斂,上標為1表示至少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上標為0表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不顯著。

其次就國內研發存量對TFP收斂和經濟增長收斂影響的一致性展開分析。沿海和內地國內研發存量對TFP收斂性的作用也剛好相反,沿海的國內研發存量使其TFP顯著收斂,而內地的國內研發存量使其TFP顯著發散(見表6)。與技術創新效率不同的是,國內研發會使全國和內地的TFP發散,也會使其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的貢獻收斂,進而使其經濟增長收斂(見表6)。可見,雖然在全國和內地,生產率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的影響是不一致的,而沿海與之相反,這與技術創新效率在全國、沿海以及內地對一致性的影響是相同的,但是國內研發存量對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收斂性的具體影響和對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具體影響與技術創新效率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這種明顯的差異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技術創新效率和國內研發對TFP作用的大小有所區別,技術創新效率的提高對TFP的促進作用要大于國內研發對TFP的促進作用;二是技術創新效率和國內研發對TFP作用的邊際效應變化方向不一致,當技術創新中自主創新的成分較大時,其對生產率的邊際貢獻會不斷增加,而國內研發存量對生產率的邊際貢獻會先增加后減小。

最后就進口品所含國外研發存量對TFP收斂和經濟增長收斂影響的一致性展開分析。對于進口所含的國外研發存量對TFP收斂性的影響,沿海和內地的實證結果類似,進口貿易技術溢出對沿海和內地TFP的收斂性均無顯著影響,但是全國范圍內進口貿易技術溢出卻會使國內的TFP顯著收斂(見表6),原因可能在于,到全國各地區間進口貿易量差距縮小的程度(主要是沿海與內地之間的差距在縮小)要大于沿海和內地各自內部進口貿易量差距縮小的程度,故而全國進口貿易技術溢出可能會使其TFP收斂的程度高于沿海和內地。進口品所含國外研發存量會使全國的TFP顯著收斂,也會使沿海以及內地的TFP都有收斂趨勢,不過均不顯著,但是其會使全國和沿海的經濟增長顯著發散,同時也會使內地經濟增長有不顯著的發散趨勢(見表6),可見在全國、沿海以及內地,進口品所含國外研發存量會使TFP有收斂的趨勢,而使經濟增長有發散的趨勢,這種不一致性產生的原因仍然在于進口貿易技術溢出會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的貢獻發散。與國內研發存量對經濟增長收斂的影響相比,由于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和進口貿易技術溢出都可以較大程度地提高TFP,進而可以顯著增加勞均資本對產出的貢獻,故而盡管這兩者都使TFP表現出一定的收斂趨勢(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對沿海TFP收斂性的影響除外),但是總體而言還是會使經濟增長趨于發散而非收斂。

(四)生產率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影響之間不一致性的演變

前文分析表明,當一個區域的生產率水平越低時,這個區域資本存量技術含量的增加或者物化型的技術進步會放大區域內部各地區間由TFP差距所產生的地區經濟差距;或者說隨著區域的生產率水平的提高,生產率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之間的差異會逐漸縮小,即生產率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之間的不一致性會縮小,生產率的提高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發散的程度會隨著生產率水平的增加而減弱,那么這種變化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同樣由前文的分析可知,由于TFP自身的收斂性既取決于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也取決于國內外研發存量的大小和地區生產率水平的大小,而隨著一個地區生產率水平的提高,研發存量所起到的作用會逐步減弱,國內外研發存量對TFP的邊際貢獻先大后小,隨后逐漸提高的技術創新效率會使TFP具有某種自我加速效應,即TFP會越來越依賴于技術創新效率的提高。隨著技術進步中技術創新效率改善所作的貢獻越來越大,物化型的技術進步或資本技術含量的提升也會越來越依賴于技術效率的改善,而資本技術含量的提升又會提高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的貢獻的發散程度。可見隨著生產率的逐步提高,生產率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發散的程度開始會依賴于國內外研發存量的投入,而后會越來越依賴于技術創新效率而非國內外研發存量。由于技術創新效率又依賴于人力資本和市場制度,故而也可以說生產率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發散的程度最終要依賴于人力資本水平和市場制度的完善程度。

這也意味著,在生產率水平不同的地區,在生產率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的影響是否一致的形成過程中,國內外研發存量與技術創新效率所起到的作用會有所區別,即生產率的三個增長源泉對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收斂性的影響是有差別的。隨著生產率水平的提高,國內外研發存量會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的發散程度減弱或者是使其收斂程度增強。而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會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的發散程度增強,故而可以推斷,隨著一個地區生產率水平的提高,生產率會先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的發散性減弱(收斂性增強),而后生產率會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的發散性增強(收斂性減弱)。由表5的實證結果可知,隨著內地、全國以及沿海的生產率水平的逐步提高,國內研發存量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收斂的程度逐步增強,進口貿易技術溢出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發散的程度逐步減弱,而技術創新效率的改善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發散的程度不斷增強,這與上文的分析相符。雖然觀察到的是生產率會使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的發散性不斷減弱,但是可以預期隨著國內技術創新效率和生產率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隨之而來的資本技術含量的提升,生產率可能會使國內勞均資本存量對產出貢獻的發散性趨于增強,即生產率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之間的不一致性會擴大。

可見,當一個國家的技術水平較低時,生產率趨于收斂,同時生產率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之間的不一致性會縮小;而當一個國家的技術水平較高時,生產率趨于發散,同時生產率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之間的不一致性會擴大。上述結論意味著,當一個國家的技術水平較低時,縮小這個國家內部各地區間差距的重點在于落后地區加大對具有較高技術含量資本品的投入;而當一個國家的技術水平較高時,縮小這個國家內部各地區間差距的重點在于提高相對落后地區的技術創新效率,也即提高其人力資本水平和市場化水平。當然,此時落后地區加大對具有較高技術含量資本品的投入仍然重要,只不過其對縮小地區差距的作用已經不如當這個國家技術水平較低時那么明顯。

四、結論與對策建議

由本文的分析可知,中國國內、沿海以及內地TFP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影響是不一致的,存在不一致性的原因在于,由于物化型技術進步的存在,TFP對經濟增長收斂存在雙重作用途徑,故而即使生產率是收斂的,生產率是否會導致經濟增長收斂卻取決于其自身的收斂性與其對產出中勞均資本存量貢獻收斂性影響的相對大小。TFP自身收斂性與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的不一致來源于TFP的三個增長源泉對TFP收斂性的影響與對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的不一致,而且這種不一致性產生的原因仍然在于TFP的三個增長源泉對經濟增長收斂的雙重作用途徑。

由于隨著一個地區生產率水平的不斷增加,其物化型的技術進步會越來越依賴于其自身的技術水平,特別是其技術創新效率或者是人力資本和市場制度,故而短期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加大較高技術含量資本品的投入來縮小地區差距。但是從長遠來看,只有提高相對落后地區的技術創新效率,特別是提高其創新研究能力,才能真正縮小地區間的差距,可見國內特別是內地實施創新性的發展戰略,是縮小地區差距的關鍵。在實施創新性的發展戰略時,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研究和制定科學、規范、可行的科學研究績效評估體系。一是構建科學研究績效評估的基礎條件,明確各類科學研究財政投入的目標,為績效評估中評價指標的選取指明方向、提供依據,對基礎研究中各類科技投入的類別進行優化;二是完善績效評估體系,科學實施分類績效評估,重新審視不同類別基礎研究中各類研究成果,如論文、專利、工程運用等在評估中所占權重,積極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績效評價,并針對不同評估對象建立評價指標庫,提高評價指標體系的靈活性;三是建立對評價結果的反饋和跟蹤制度,將績效評估結果及評價報告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的建議反饋給被評價對象,要求其制定改進方案,并作為后續決策的依據。

其次是構造良好的科研環境。一是努力保障科研人員直接從事科研活動時間,加大對公共科研機構穩定支持力度,簡化科研管理和考核評價機制,縮減科研人員參與非科研活動的時間;二是開展不同類型科研機構綜合配套體制改革試點,積極探索新的科研機構治理模式,在充分調動科研人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同時,增強各級科研機構自主管理力度,激發科研人員創造力的充分發揮;三是完善科研經費分配機制,在不斷增加科研投入的同時,還要整合資源,擴大科研院所對經費的支配權,同時要合理確定財政穩定支持經費與項目競爭分配經費的比例,對前沿科學研究的支持經費占比要適當提升。

最后是加強對青年科研人才的培養。一是大力培養和吸收高水平的青年創新人才,積極培養青年科研人才的獨立思考能力,對高水平青年人才給予持續穩定的支持,鼓勵和支持在前沿領域和重大戰略方向上開始獨立創新研究的青年科學家;二是實施 “走出去”戰略,快速提升青年科研人員的研究視野和國際交流能力,在積極推動各類人才進行國際交流的同時,大幅增加國際科技合作和交流基金中青年科研人員所占比例,不斷加大對中青年科研管理骨干學術出訪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覃成林,張偉麗. 中國區域經濟增長俱樂部趨同檢驗及因素分析——基于CART的區域分組和待檢影響因素信息[J] . 管理世界,2009(3): 21-35.

[2] 潘文卿. 中國區域經濟差異與收斂[J] . 中國社會科學,2010(1): 72-84.

[3] 王陸雅,齊天翔,李鯤鵬. 地理環境差異、現代化進程與經濟收斂[J] . 經濟科學,2013(3): 45-55.

[4] LEMOINE F,MAYO G,SANDRA P,et al. Blue and yellow China: spatial dynamics and convergence [J] . CEPII Panorama analytique,2014,CEPII research center,issue 2.

[5] 張學良. 長三角地區經濟收斂及其作用機制:1993-2006 [J]. 世界經濟,2010(3): 126-140.

[6] 覃成林,劉迎霞,李超. 空間外溢與區域經濟增長趨同——基于長江三角洲的案例分析[J]. 中國社會科學,2012(5): 76-94.

[7] 宋志濤. 經濟開放、市場分割與我國地區經濟收斂研究[J].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1): 90-96.

[8] KELLER W. The geography and channels of diffusion at the world’s technology frontier [R]. NBER,2001,Working Paper 8150.

[9] KELLER W. International trade,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 [R] ]. NBER Working Papers,2009,15442.

[10] ENRICA D C,RAMIRO P. Technology spillover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temporal,regional and sectoral effects in a global CGE [R].Working Papers 2012.27,Fondazione Eni Enrico Mattei.

[11] KELLER W,YEAPLE S R. The gravity of knowledg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103(4): 1414-1444.

[12] ABRAMOVITZ M. Catching up,forging ahead,and falling behind [J].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86,46(2): 385-406.

[13] KELLER W.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92(1): 120-142.

[14] ACEMOGLU D,PHILIPPE A,FABRIZIO Z. Distance to frontier,selection,and economic growth [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6,4: 37-74.

[15] STOKKE H.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J].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8,12 (4): 764-778.

[16] KUMAR S,RUSSELL R. Technological change,technol ̄ogical catch-up,and capital deepening: relative contributions to growth and convergenc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92: 527-548.

[17] 郝睿. 經濟效率與地區平等:中國省際經濟增長與差距的實證分析(1978-2003)[J]. 世界經濟文匯,2006(2): 11-29.

[18] Henderson D J,Kiril T,Oleg B. A drive up the capital coast? contributions to post-reform growth across Chinese provi ̄nces [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7,29: 569-594.

[19] 張曉旭,馮宗憲. 中國人均GDP的空間相關與地區收斂: 1978-2003[J]. 經濟學(季刊),2008(2): 399-414.

[20] 張軍,吳桂英,張吉鵬. 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算:1952-2000[J]. 經濟研究,2004(10): 35-44.

[21] 朱平芳,徐偉民. 政府的科技激勵政策對大中型工業企業R&D投入及其專利產出的影響[J]. 經濟研究,2003(6): 45-53.

[22] 吳延兵. R&D存量、知識函數與生產效率[J]. 經濟學(季刊),2006(4): 1129-1156.

[23] LICHTENBERG F,POTTELSBERGHE Bvan de la Potterie.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a comment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8,42: 1483-1491.

[24] 郭慶旺,賈俊雪. 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1979-2004[J]. 經濟研究,2005(6): 51-60.

[25] 林毅夫,任若恩. 東亞經濟增長模式相關爭論的再探討[J]. 經濟研究,2007(8): 4-12.

[26] 陳曉玲,李國平. 我國地區經濟收斂的空間面板數據模型分析[J]. 經濟科學,2006(5): 5-17.

[27] 趙志耘,呂冰洋,郭慶旺,等. 資本積累與技術進步的動態融合: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典型事實[J]. 經濟研究,2007(11): 18-31.

(本文責編:辛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免费一极毛片| 中文字幕色在线| 99在线观看国产|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狠狠色综合网|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久久男人资源站|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91啦中文字幕| 婷婷伊人五月| 亚洲aaa视频| 国产丝袜91| 丁香六月综合网|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在线五月婷婷| 美女免费黄网站|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va|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中文字幕va| 色AV色 综合网站|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欧美午夜精品|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天堂|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一级片一区|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天堂久久|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精品视频|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亚洲精品你懂的|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亚洲国产|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欧美成人一级| 成色7777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