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媒體監督與審計質量研究
吳偉榮1,2,鄭寶紅1
(1.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2.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經濟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64)

摘要:運用高層梯隊理論和公共壓力理論,以我國2009-2013年上市公司為樣本,考察在媒體監督的作用下,簽字注冊會計師的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結果發現: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與審計質量呈倒U型關系;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與審計質量呈正相關;媒體監督在既有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起到了正向調節作用,但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中強于有限責任制,在非國有公司中強于國有公司;媒體監督在預期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尚未起到調節作用,但在特殊普通合伙制和非國有公司中卻起到了正向調節作用。這些研究結論對于深入理解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行為,以及完善媒體監督機制和加強會計師事務所人力資源管理都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既有任期;預期任期;媒體監督;審計質量
收稿日期:2014-10-20修回日期:2015-02-16
基金項目: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3133)
作者簡介:吳偉榮(1983-),女,湖北天門人,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講師。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9753(2015)03-0093-12
Abstract:This article examines on the impact of Signing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CPA’s)actual and expected tenure upon audit quality from the point of media,focusing on the use of Upper Echelons Theory and Public Pressure Theory,using 2009—2013 listed companies as sample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A’s actual tenure and audit quality takes on an inverted-U shap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PA’s expected tenure and audit quality takes on positive correlation. Media plays the function of positive adjustment in the process of actual tenure influencing audit quality, and this function is stronger in special general partnership than that in limited liability, and stronger in non-state-owned companies than that in state-owned ones. Media does not play regulating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expected tenure influencing audit quality, however, it plays the role of positive adjustment in special general partnership and those non-state-owned companies. In a word, these conclusions are helpful and significant in further understanding CPA firms’ audit activity, improving media mechanism and CPA firm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Research on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Media and Audit Quality
WU Wei-rong1,2, ZHENG Bao-hong1
(1.SchoolofManagement,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
2.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
TechnologyWuchangBranch,Wuhan430064,China)
Key Words: actual tenure; expected tenure; media; audit quality
一、問題提出
大量事實和研究表明,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審計質量是企業提高財務公信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會計師事務所增強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正因為如此,審計質量越來越受到企業、政府和學術界等方面的重視和關注。
在對審計質量的研究中,哪些因素會影響審計質量是一個重要方面。大量實證研究表明,政府控制、法律制度、公司治理、審計委員會、客戶特點、審計市場集中度[1]等會計師事務所外部因素,以及審計任期[2]、事務所規模、審計獨立性[3]、審計聲譽等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因素,都會對審計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這些研究都隱含地假定簽字注冊會計師是同質的,忽視了簽字注冊會計師的異質性。這顯然與現實不符。高層梯隊理論認為,由于不同性別、年齡、學歷、教育背景、任期、工作經歷等背景特征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因此會對企業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大量實證研究也表明,管理者背景特征對企業績效、企業戰略、國際化經營[4]、非效率投資、會計政策選擇等方面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根據這些相關研究,我們可以認為,在簽字注冊會計師直接左右審計過程的情況下,如果研究審計質量問題不考慮簽字注冊會計師的背景特征,就可能難以得出有效的研究結論。
近年來,隨著高層梯隊理論的迅速發展,學術界已開始關注簽字注冊會計師背景特征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簽字注冊會計師的技能和個性、教育背景[5]、性別[6]等背景特征都會對審計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不過,目前這些研究仍存在如下兩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一是只考慮了簽字注冊會計師的既有任期,而忽視了簽字注冊會計師對未來任期的預期。相關研究表明,當管理者預判到未來任期較短或臨近卸任時,他們就會采取一些短視行為。所以,如果不考慮簽字注冊會計師對未來任期的預期,就難以全面地考察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二是沒有考慮制度環境的調節作用。例如,就媒體監督而言,Frost(1991)發現,媒體對上市公司虧損的報道會使審計師采取更加謹慎的態度;Mutchler等(1997)發現,華爾街日報對上市公司違約的報道會增加審計師發表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所以,在研究簽字注冊會計師背景特征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時,如果不考慮媒體監督的調節作用,就可能難以得出具有解釋力的結論。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2009-2013年滬深兩市A股類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考察在媒體監督的作用下,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其基本思路是:首先,考察簽字注冊會計師的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對審計質量是否有影響;然后,考察媒體監督對這兩個變量影響審計質量的調節作用。此外,考慮到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同時存在特殊普通合伙制和有限責任制兩種不同的組織形式,以及我國資本市場同時存在國有和非國有兩類不同產權性質的公司,因此本文還將進一步考察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在這些背景下是否存在差異。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與審計質量呈倒U型關系;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與審計質量正相關;媒體監督在既有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起到了正向調節作用,但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中強于有限責任制,在非國有公司中強于國有公司;媒體監督在預期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尚未起到調節作用,但在特殊普通合伙制和非國有公司中卻起到了正向調節作用。對于這些研究結論,本文運用相關理論并結合我國的市場環境和制度背景進行了一定的解釋。
本文的貢獻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第一,通過分別研究簽字注冊會計師的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可以彌補現有文獻僅研究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對審計質量影響的不足,從而有助于人們深入理解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第二,將媒體監督納入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對審計質量影響的研究之中,可以彌補現有文獻在研究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時沒有考慮媒體監督作用的局限性,以揭示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影響審計質量的作用機制。第三,結合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和上市公司的產權性質,可以使本文的研究結論對進一步深化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轉制和企業產權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本文余下的部分是:第二部分是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第三部分是研究設計,包括樣本選擇、數據來源、變量設計和模型構建等內容;第四部分是實證研究;第五部分是結束語。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簽字注冊會計師的任期可以被看作是簽字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生命周期,包括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既有任期是指簽字注冊會計師已履職的年限。預期任期是指簽字注冊會計師對其未來任職年限的估計或預期。相關研究表明,無論是既有任期還是預期任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者的經營閱歷、認知水平、風險傾向、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等心理想法和管理素質。據此,我們可以認為,不同任期的簽字注冊會計師具有不同的心理想法和管理素質,進而影響簽字注冊會計師對審計質量的戰略思維和行為選擇。
審計質量是注冊會計師發現并披露財務報表重大錯報的聯合概率,它主要取決于注冊會計師的能力和獨立性。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價值主要在于對公司財務報表信息進行鑒證。審計質量越高,就越能降低財務報表所發生的錯報風險,從而就能更好地發揮財務信息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高質量的審計對法律制度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7],也能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降低訴訟成本。但是,高質量的審計需要付出高額的審計成本[8],包括有形審計成本和非貨幣化滲透性支出。其中,有形審計成本又可以分為審計資源耗費所形成的直接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折舊等)和預期損失所形成的機會成本(包括法律訴訟風險等);非貨幣化滲透性支出是指會計師事務所因出具低質量審計報告而產生的聲譽損失以及客戶的流失。在審計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按照成本效益原則,在提高審計質量的同時也得考慮審計成本。如果審計投入太少,就可能會造成審計質量下降,導致社會成本增加和影響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相反,如果審計投入太多,可能會提高審計質量,但會計師事務所可能不愿承擔,從而轉嫁給客戶。
同樣,簽字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也存在收益與成本的權衡問題。簽字注冊會計師的收益主要表現為貨幣收益、聲譽收益以及未來的機會收益;其成本主要表現為學習成本、訴訟風險以及未來的機會損失。所以,按照經濟人假設,簽字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質量的決策中,就會根據其任期的長短,從自身利益出發,進行成本與收益的權衡。如果在任期內,簽字注冊會計師提高審計質量的收益大于成本,就會提高審計質量;否則,就會降低審計質量。從既有任期的影響看,如果既有任期較短,可能出現在需要較低水平審計的作業單元,配置了較高級別的審計人員,則雖然完成了任務,但卻造成了審計資源的不能充分利用、形成了浪費、審計成本無謂增高;而在需要較高審計水平的作業單元,配置了較低級別的審計人員,則很可能不能順利完成審計工作,審計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在既有任期較長的情況下,簽字注冊會計師能對審計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在每個審計成本發生的作業單元配置最合適的審計人員,降低各作業所需的審計時間,則可以從總體上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審計質量。但是,相關研究表明,如果管理者的既有任期過長,可能使管理者缺乏創新精神,不愿意改革企業已有的戰略和經營模式[9]。團隊成員的平均任期越長,對企業的運行越了解,越比較安于現狀[10]。因此,我們認為,如果簽字注冊會計師的既有任期過長,可能使簽字注冊會計師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存在一個拐點。在這個拐點之前,由于簽字注冊會計師具有實現個人財富和成就感的強烈愿望,因此隨著既有任期的延長以及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簽字注冊會計師會逐漸提高審計質量。相反,過了這個拐點之后,隨著既有任期的延長,簽字注冊會計師就會逐漸表現出不思進取的心理及行為特征,從而導致審計質量的降低。本研究所指的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是指簽字注冊會計師的執業任期,不是簽字注冊會計師審計某一家上市公司的任期。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設1:
假設1: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與審計質量呈倒U型關系。
再從預期任期的影響看,如果預期任期較短或者臨近卸任時,按照期限問題理論,簽字注冊會計師以較高的代價來提高審計質量,但由于不能獲得其帶來的未來收益,使得簽字注冊會計師對提高審計質量的激勵不足,為了追求當期業績,可能不再考慮聲譽效應,而采取短期行為,更多地關注審計項目的大小或多少,而不關注審計項目的質量。相反,當預期任期較長時,簽字注冊會計師能分享因提高審計質量所帶來的未來收益,因此對提高審計質量有較長期的動力,簽字注冊會計師為了追求長期業績,就會更加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審計資源的長期投入,改進審計技術和方法,提高審計效率。本研究所指的預期任期,是指簽字注冊會計師執業生涯的預期任期,而不是簽字注冊會計師審計某一家上市公司的預期任期。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2:
假設2: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與審計質量正相關。
以上按照經濟人假說,從簽字注冊會計師權衡其成本與收益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的簽字注冊會計師會對審計質量產生不同的影響。但是,人的經濟行為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制度的約束。就媒體監督而言,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媒體已崛起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監督力量,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11]。Joe(2003)發現,媒體會極大地影響審計師的行為,壞消息報道會使審計師出具保留意見[12]。例如,“銀廣夏事件”“藍田股份造假案”“科龍電器舞弊案”等,都是因媒體報道之后而引起了有關監管部門和投資者的關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3:
假設3:在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包括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中,媒體監督有著積極的正向調節作用。
會計師事務所從有限責任制向特殊普通合伙制的轉變,提高了事務所合伙人因審計失敗而遭受的損失,即需要承擔一定的償債責任,而且賠償不僅僅以出資額為限,還需要追償個人財產。Firth等(2011)研究了合伙制和有限責任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發現相對于有限責任制而言,合伙制事務所審計師更穩健[13];Lennox和Li(2012)研究了合伙制轉變為有限合伙制對審計師行為的影響,發現大型事務所和潛在訴訟風險較高的事務所更有可能從合伙制改制為有限合伙制,這種改變沒有降低審計質量[14]。朱小平和葉友(2003)從所有權結構、內部委托代理關系、企業生產要素特點和內部決策程序四個角度層層剖析和總結了事務所應采取合伙制的企業理論依據。但余玉苗和陳波(2002)認為會計師事務所最優的治理結構應該保證人力資本和聲譽等主要資產的投資扭曲問題最小化,因此不能否決事務所自主選擇其它組織形式的權力[15]。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4:
假設4:與有限責任制會計師事務所相比,在特殊普通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中,媒體監督在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的正向調節作用可能相對較強。
由于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存在國有和非國有兩類產權性質不同的公司,因此在這兩類不同的公司中,媒體監督的調節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對國有上市公司而言,在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仍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政府的干預,特別是分權化改革增強了地方政府的干預力度。在面對媒體監督的壓力時,對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的調整動力不如非國有企業強烈,審計質量的改善力度有限。與國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國有上市公司不受政府的管制和保護,對媒體監督這一法律外制度所扮演的公司治理角色的反應更加敏感,調整更加迅速和及時,因此媒體報道越多的上市公司,其審計質量越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5:
假設5:與非國有上市公司相比,在國有上市公司中,媒體監督在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的正向調節作用可能相對較弱。
綜上所述,提出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概念模型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樣本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9-2013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初始樣本,并按下列標準加以篩選:(1)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2)剔除在2009-2013年中出現過ST和*ST等重大事宜的公司;(3)剔除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資料、審計質量信息以及相關財務數據無法獲取的公司。經過篩選,最終得到5年共15812個觀測值,其中特殊普通合伙制9628個,有限責任制6184個;國有上市公司9408個,非國有上市公司6404個。為了消除極端值的影響,本文還采用Winsorize方法對變量進行了處理。本文的數據均來自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www.cicpa.org.cn)、國泰安數據庫(CSMAR)、同花順數據庫、銳思數據庫(RESSET)以及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告。
(二)變量設計
1.審計質量。本文采用Gul等(2013)[7]提出的審計報告激進法來衡量審計質量。首先,按下列模型(1)預測注冊會計師發表非標準審計意見(包括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和否定意見)的概率:
MAOs=α0+α1Quick ratio+α2AR+α3Other+
α4INV +α5ROA+α6Loss+α7Lev+α8Size+α9Listage+α10Indu
(1)
式中,Quick ratio表示速動比率(現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之和除以流動負債);AR、Other和INV分別表示期末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存貨與總資產之比;ROA表示盈利水平(凈利潤除以總資產);Loss表示虛擬變量,即當公司虧損時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Lev表示資產負債率(總負債除以總資產);Size表示公司規模;Listage表示上市年限;Indu表示行業效應。
然后,按下列模型(2)來計算審計報告的激進性:
ARAgg=MAOs-Actualopinion
(2)
式中,Actual opinion表示注冊會計師實際發表的審計意見,當發表非標準審計意見時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
當ARAgg為正(MAOs>Actual opinion)時,表明審計報告的激進性高,審計質量低;當ARAgg為負(MAOs 2.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本文從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兩方面來對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進行衡量。對于既有任期按簽字注冊會計師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實際任職年限計算。對于預期任期則借鑒Antia等(2010)的做法[16],采用下列公式衡量: ETenurei,t=(Tenurendustry,t-Tenurei,t)+ (Ageindustry,t-Agei,t) (3) 式中,Tenurei,t表示i會計師事務所簽字注冊會計師截至t年時任職的年限;Tenureindustry,t表示審計某一行業的所有簽字注冊會計師截至t年時任職的平均年限;Tenureindustry,t與Tenurei,t之差表示在任職年限維度上的簽字注冊會計師的任職預期。Agei,t表示i會計師事務所簽字注冊會計師截止t年時的年齡;Ageindustry,t表示審計某一行業的所有簽字注冊會計師截至t年時的平均年齡。Ageindustry,t與Agei,t之差表示在年齡維度上的簽字注冊會計師的任職預期。上述兩維度的任職預期之和即為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 3.媒體監督。本文借鑒劉啟亮等(2013)[17]的研究成果,選取的媒體監督變量為媒體負面報道次數。 4.控制變量。根據以往文獻,本文選用盈利水平、虧損虛擬變量、資產負債率、公司規模、公司上市年限、所有者權益賬面市值比、客戶重要性、應收賬款與總資產之比、其他應收款與總資產之比、資產周轉率以及行業和年度作為控制變量。上述各變量的定義見表1。 表1 變量定義 (三)模型建立 根據本文的研究思路,為了考察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分別建立如下模型(4)和模型(5): ARAgg=β0+β1Tenure+β2Tenure2+ ControlVariables+ε (4) ARAgg=β0+β1Etenure+ ControlVariables+ε (5) 為了考察媒體監督在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的調節作用,分別建立如下模型(6)和模型(7): ARAgg=β0+β1Ln(Media)+β2Tenure+ β3Tenure2+β4Ln(Media)× Tenure+β5Ln(Media)×Tenure2+ControlVariables+ε (6) ARAgg=β0+β1Ln(Media)+β2Etenure+ β3Ln(Media)×Etenure+ ControlVariables+ε (7) 根據Wooldridge(2009)對交叉項的解釋,在模型(6)和模型(7)中設立了交叉項,以分別用來考察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將如何受媒體監督的調節作用。 四、實證研究 (一)描述性統計 表2是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從全樣本看,審計質量普遍較高,審計報告激進性的均值為-0.001。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的均值為11.444年,而且差異較大,從最短的0年到最長的43年。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偏低,其均值為-0.005年,而且差異十分明顯,從最小的-47.64年到最大的27.36年。其中,-47.64年意味著相對于行業平均水平而言,該簽字注冊會計師早在47年多前就該離任了,而27.36年則意味著該簽字注冊會計師還可以繼續留任這么多年。媒體監督的均值為6.606,其標準差為8.425,說明媒體對各上市公司的關注度差異較大。從國有和非國有公司的比較看,兩種產權性質不同的公司在審計質量上存在顯著差異,即非國有公司高于國有公司。在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方面無顯著差異,其均值都在11年左右。國有公司簽字注冊會計師的預期任期顯著低于非國有公司,這可能是因為審計國有公司的簽字注冊會計師經驗更為豐富。國有公司的媒體監督強度遠高于非國有公司,且差異顯著,這可能與媒體對國有公司更高的關注度有關。 表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二)相關性分析 表3是各變量的相關性分析。由此可見,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均與審計質量呈顯著正相關;媒體監督與審計質量呈顯著正相關;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與媒體監督的相關性不顯著,預期任期則與媒體監督呈顯著正相關。這些分析結論初步表明,既有任期、預期任期、媒體監督與審計質量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與前文的理論分析基本一致。 表3 變量間的相關系數檢驗 注:*表示10%的顯著性水平,**表示5%的顯著性水平,***表示1%的顯著性水平。 (三)回歸分析 1.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表4是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與審計質量的回歸分析。從全樣本公司看,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與審計質量呈倒U型關系,與假設1相吻合,說明隨著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的延長,審計質量的變化是先高后低。經過我們對樣本的統計,計算得出拐點在9.5年,也就是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在9.5年時,審計質量最高。這不僅與饒育蕾等(2012)[25]、Chen(2013)[20]等研究的結論相一致,而且也符合Hambrick和Fukutomi(1991)[26]所提出的管理者生命周期理論。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與審計質量呈顯著正相關,與假設2相吻合,說明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越長,審計質量越高。這與李培功和肖珉(2012)[19]的結論類似。從特殊普通合伙制與有限責任制、國有和非國有公司的比較看,在不考慮制度背景的情況下,在特殊普通合伙制與有限責任制會計師事務所中、在國有與非國有上市公司中簽字注冊會計師的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與上述全樣本公司的回歸結果基本一致,說明不同既有任期和預期任期的簽字注冊會計師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不盡相同是一種普遍現象。 2.媒體監督在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的調節作用 表5是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媒體監督與審計質量的回歸分析。從全樣本的回歸分析看,媒體監督與既有任期的一次項的交叉項系數顯著為正,與二次項的交叉項系數顯著為負。按照Henderson等(2006)、Luo等(2013)[18]對交叉項的解釋,此結果說明媒體監督在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起到了正向調節作用,與假設3相一致。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與媒體監督的交叉項系數為負相關但不顯著,說明媒體監督在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尚未起到調節作用,與假設3不一致。這可能與簽字注冊會計師對未來任期的預期偏低有關。從前文的描述性統計中便可以看到這一點,即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的平均值為-0.005,說明樣本公司中的簽字注冊會計師大多處于即將離任的階段。而對即將離任的簽字注冊會計師來說,可能存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 表4 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與審計質量 注:(1)*表示10%的顯著性水平,**表示5%的顯著性水平,***表示1%的顯著性水平。 (2)括號內是t值。 從區分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后的回歸分析看,媒體監督與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的一次項和二次項的交叉項系數在特殊普通合伙制顯著,而在有限責任制不顯著,說明媒體監督的正向調節作用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中強于有限責任制,與假設4相吻合。這可能是因為與有限責任制相比,特殊普通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的風險意識更強,對媒體的報道反應更加靈敏和及時。媒體監督與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的交叉項系數也僅在特殊普通合伙制顯著為負,說明媒體監督的正向調節作用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中強于有限責任制,與假設4相吻合。 從區分產權性質后的回歸分析看,媒體監督與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的一次項和二次項的交叉項系數在非國有公司顯著,而在國有公司不顯著,說明媒體監督的正向調節作用在非國有公司中強于國有公司,與假設5相吻合。這可能是因為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政府的保護,其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對媒體監督的反應不敏感。媒體監督與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的交叉項系數也僅在非國有公司顯著為負,說明媒體監督的正向調節作用在非國有公司中強于國有公司,與假設5相吻合。 表5 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媒體監督與審計質量 注:(1)*表示10%的顯著性水平,**表示5%的顯著性水平,***表示1%的顯著性水平。(2)括號內是t值。 (四)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上述回歸結果的可靠性,本文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穩健性檢驗。但限于篇幅,沒有列出相應的回歸結果。 1.變量替換。一是考慮媒體監督影響的滯后性,選用滯后一期媒體報道次數的自然對數來重新衡量媒體監督;二是考慮到根據均值所計算的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容易受到極端值的影響,因此用中位數替代均值來對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進行重新衡量。 2.樣本調整。考慮到受管制較嚴的行業與充分競爭的行業可能存在差異性,因此本文在這里剔除了電力、煤氣、供水等管制性行業。 3.群聚調整。考慮到前文分析中的樣本期較短和每年觀測值較多,可能會出現低估標準誤差而高估顯著性水平的問題,因此本文在這里借鑒Petersen(2009)的做法[27],對標準誤差進行了群聚調整。 4.內生性問題。考慮到模型(6)、(7)中未觀察到的變量與媒體監督之間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因此本文在這里借鑒Wooldridge(2002)的做法,采用工具變量法,對媒體監督的影響因素進行回歸,以獲得媒體監督的殘差。該殘差既與媒體監督的影響因素和控制變量不相關,又與媒體監督自身高度相關。所以,將該殘差作為媒體監督的工具變量便能達到緩解內生性問題的目的。 以上穩健性檢驗的結果均與前文的回歸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本文的研究結論較為穩健。 五、結語 本文著重運用高層梯隊理論和公共壓力理論,以我國2009—2013年滬深兩市A股類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從媒體監督的角度考察了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簽字注冊會計師既有任期與審計質量呈倒U型關系;簽字注冊會計師預期任期與審計質量正相關;媒體監督在既有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起到了正向調節作用,但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中強于有限責任制,在非國有公司中強于國有公司;媒體監督在預期任期影響審計質量中尚未起到調節作用,但在特殊普通合伙制和非國有公司中卻起到了正向調節作用。這些研究結論表明,在研究簽字注冊會計師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時,不僅要考慮既有任期,而且還要考慮預期任期和媒體監督的調節作用。同時,這些研究結論對于深入理解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行為,以及完善媒體監督機制和加強會計師事務所人力資源管理都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用媒體監督的負面報道次數來度量媒體監督力度,沒有對正面報道、中立報道進行考慮,這是受媒體的正面報道和中立報道難以嚴格區分的限制。又如,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只披露在職簽字注冊會計師的信息,許多簽字注冊會計師由于離職或者退休,無法獲取其信息,本文不得不將這些公司加以剔除,這就可能會導致樣本存在自選擇性問題,從而對研究結論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莊飛鵬,韓慧林.審計市場集中度對市場績效的影響——基于2002—2012中國證券市場的實證分析[J].科學決策,2014(5):58-71. [2]宋衍蘅,付皓.事務所審計任期會影響審計質量嗎?——來自發布補充更正公告的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2(1):75-80. [3]JAMAL K, SUNDER S. Is mandated independence necessary for audit quality? [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011, 36(4/5):284-292. [4]LEE H U, PARK J H. Top team d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alliances [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6(17):195-213. [5]NELSON M. A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professional skepticism in auditing [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009, 28 (2): 1-34. [6]GOLD A, HUNTON J E, GOMAA M I. The impact of client and auditor gender on auditors’ judgments[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9, 23 (1): 1-18. [7]GUL F A, WU D, YANG Z. Do individual auditors affect audit quality? Evidence from archival data [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3, 88(6):1993-2023. [8]DEIS D R J, GIROUX G. The effect of auditor changes on audit fees,audit hours,and audit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996(15): 55-76. [9]BARKER V L, MUELLER G C. CEO characteristics and firm R&D spending [J].Management Science,2002(48):782-801. [10]朱晉偉,彭瑾瑾,劉靖.高層管理團隊特征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影響的研究——激勵的調節效應[J].科學決策,2014(8):17-33. [11]DYCK A, VOLCHKOVA N, ZINGALES L.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media: evidence from Russia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8, 63(3):1093—1135 [12]JOE J R. Why press coverage of a client influences the audit opin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3,41(1):109-133. [13]FIRTH M P L, WONG R M. Auditors’ organizational form, legal liability, and reporting conservatism: Evidence from China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1, 29 (1):57-93. [14]LENNOX C, LI B. The consequences of protecting audit partners’ personal assets from the threat of liabil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2, 54 (2):154-173. [15]余玉苗,陳波.資產特征、治理結構與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J].審計研究,2002(5): 27-31. [16]ANTIA M,PANTZALIS C,PARK J C.CEO decision horizon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0(16): 288-301. [17]劉啟亮,李祎,張建平.媒體負面報道、訴訟風險與審計契約穩定性——基于外部治理視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3(11):69-80. [18]LUO X,KANURI V K, ANDREWS M. How does CEO tenure matter? The mediating role of firm-employee and firm-customer relationship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3(35):492-511. [19]李培功,肖珉.CEO 任期與企業資本投資[J].金融研究,2012(2):127-141. [20]CHEN H L. CEO tenure and R&D investment: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board capital [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2013(49): 437-459. [21]BLOCK J H.R&D investments in family and founder firms: An agency perspective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2(27):248-265. [22]SHEN C H, ZHANG H. CEO risk incentives and firm performance following R&D increases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13(37):1176—1194. [23]DALZIEL T, GENTRY R J, BOWERMAN M. An integrated agency-resource dependence 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directors’ human and relational capital on firms’ R&D spend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1(48):1217-1242. [24]張西征,劉志遠,王靜.企業規模與 R&D 投入關系研究——基于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J].科學學研究,2012(2):265-274. [25]饒育蕾,王穎,王建新.CEO 職業生涯關注與短視投資關系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2012(5):30-40. [26]HAMBRICK D C, FUKUTOMI G D S. The seasons of a CEO’s tenur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16):719-742. [27]PETERSEN M A. Estimating standard errors in finance panel data sets: Comparing approaches [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9(22): 435-480. (本文責編: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