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外資企業在華研發機構創新效率研究

2016-01-19 09:35:14陳關聚,安立仁
中國軟科學 2015年3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外資企業在華研發機構創新效率研究

陳關聚,安立仁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安710069)

摘要:外資企業在華研發機構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如何促進外資研發機構在區域間均衡發展及帶動區域創新能力提升,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采用隨機前沿技術研究了27省市外資企業研發機構的創新效率,對2006-2012年面板數據的研究結果發現:外資企業創新效率區域間分化明顯,沒有呈現自東向西逐漸下降的特征,各地區創新投入要素對創新產出的貢獻差異較大,外部因素對效率的影響也表現出區域差異。根據實證研究結果,建議實施差異化的創新管理政策,改革外資研發機構管理體制,實施基于創新項目收益的新產品稅收優惠政策。

關鍵詞:外資研發機構;創新效率;區域差異;影響因素

收稿日期:2014-05-13修回日期:2014-10-16

基金項目:科技部中外創新對話專項“美資企業在華設立的研發機構相關問題研究”(編號2014kjbmdzm15)。

作者簡介:陳關聚(1970-),男,山東聊城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技術經濟及管理。

中圖分類號:F0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9753(2015)03-0117-10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foreign R&D institutions distributed in 27 Chinese provinces according to panel data from 2006 to 2012 by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approach.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foreign R&D institutions had a large tendency of deviation among regions,and there is no tendency of declination from Eastern to western.There was a little big difference of innovation input contributions to performance among regions.every factors has different influence on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four regions.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implement innovation policy suffused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management system about foreign-funded R&D institution should be reformed,and tax policy based on new products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Foreign Funded R&D Institution in China Based on SFA

CHEN Guan-ju,AN Li-ren

(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

Key words: foreign-funded R&D institution; innovation efficiency; regional difference;influence factors.

一、引言

技術創新包括產品、工藝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創新,企業研發機構是實施產品創新的主要承擔者。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研發機構的技術轉移和技術擴散,有助于提升本土企業整體研究開發水平,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步伐,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為了鼓勵跨國企業在華設立研發機構,國家海關總署(1999)、商務部(2000)、北京(2002)、蘇州(2003)、南京(2003)、杭州(2006)、重慶(2006)、福建(2009)、上海(2012)等先后頒布了優惠政策。在中國市場需求和政策雙輪驅動下,外資研發機構數量快速增長,分布范圍從京滬粵等發達省市向中西部擴展,2012年外資企業辦研發/科研機構人數達到39萬,

經費支出1083億元*資料來源:國研網統計數據庫。。在這樣快速擴張過程中,是否存在重視增加創新投入數量而忽視創新效率的問題呢?大量研究表明,在效率低下時R&D資源難以實現較高的創新績效,投入大量高水平的R&D資源未必能獲得較高績效(Song,2007[1];Chiesa和Frattini,2009[2])。在我國創新資源總體處于稀缺狀態下,合理配置資源以實現創新產出最大化是一項長期課題。因此,研究外資企業在華研發機構創新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資源基礎觀(RBV)認為,創新是把知識、技能和資金等一系列資源通過協調和配置轉化為市場需求及客戶滿意產品的過程。技術創新效率包括技術方面的貢獻和市場方面的貢獻,技術創新評價標準不僅是知識創造量,更重要的是商業績效,成功的技術創新必須能夠收回開發投資及產生一些附加收益(羅伯特·A·伯格曼,2004)[3]。外資企業在華研發機構雖然具有雄厚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吸納了大量優秀人才資源,但每年開發出的眾多專利技術能否轉化為商業成功,依賴于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的程度及外部環境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在華外資研發機構的創新效率存在較多不確定性。

Claudio (2013)[4]將創新效率定義為企業在一定數量的創新投入前提下最大化創新產出的相對能力。現有文獻分別從區域、產業或企業層面研究了創新效率問題,研究方法多采取數據包絡分析。白俊紅、江可申和李婧(2009)[5]考察了區域創新系統內部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地方政府及金融機構等主體及其聯結關系對創新效率產生的影響;池仁勇(2004)[6]、張宗益(2006)[7]等測度了不同時期的區域創新效率;官建成(2009)[8]、韓晶(2010)[9]等研究了高技術產業創新效率。關于創新效率影響因素的認識,Schankerman (2004)認為企業層面的創新效率與專利質量和需求層次負相關。Francesco (2012)[10]發現跨國公司總部參與分支機構創新項目,對創新效率產生負影響。Keupp和Gassmann(2009)[11]認為企業開放創新程度對創新效率產生倒U型影響,樊華和周德群(2012)[12]發現對外開放程度對省域科技創新效率正向影響。孫瑋,王九云和成力為(2011)[13]分析了FDI對創新效率的作用。馮宗憲(2011)等[14]研究了企業所有權結構、政府投入和市場化程度等對企業創新效率的影響。趙樹寬、余海晴和鞏順龍(2013)[15]認為創新綜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在于規模效率。

關于外資在華企業及其研發機構創新效率的文獻較少,劉志迎和張吉坤(2013)[16]比較了三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創新效率,認為造成二者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規模效率。肖仁橋、王宗軍和錢麗(2014)[17]發現外資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接近前沿值,原因是利用了母公司的先進技術和市場能力。葉嬌(2009)[18]測度2004-2006年外資企業研發效率,認為專利申請量對研發效率有正向影響,區域科技資本存量、技術市場發展水平與外資企業研發效率無關。

上述關于創新效率問題的研究還有兩個方面比較薄弱:一是缺乏以外資企業研發機構為對象的實證研究,針對區域或產業層面的研究結論未必適用于外資研發機構。二是實證研究的投入要素未考慮物質資本的貢獻,儀器和設備等物質資本是開展研發活動必需的工具和平臺,投入指標不合理將影響效率評價結果。本文擬在以下方面做出研究拓展:以外資研發機構為研究對象,以人力資源、創新經費和物質資本為投入要素,以滯后1年的新產品銷售收入為產出,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隨機前沿模型;對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經濟區域相關數據分別做隨機前沿分析,比較外部因素對不同區域創新效率的影響差異。補充現有研究的不足,為政府完善外商研發投資政策及提高外資利用水平提供借鑒。

二、研究模型

(一)研究方法

測度效率常用非參數型數據包絡分析或參數型隨機前沿技術。DEA具有非參數和多產出的計算優勢,但沒有統計檢驗作為樣本擬合度和統計性質的參考,對觀測數也有一定限制,影響了觀測結果的穩定性。參數型方法根據誤差項來源分為隨機性和確定性。確定性前沿生產函數把影響最優產出和平均產出的全部誤差統歸入一個誤差項ε中,稱之為生產非效率。Farrell(1957)[19]提出了隨機前沿生產函數,隨機擾動項ε由v和u組成,v是企業不能控制的隨機誤差項,用以計算系統非效率;u是企業可以控制的技術損失誤差項,用來計算技術非效率。SFA模型具有統計特性,可以對參數進行t檢驗及對模型進行LR檢驗,對面板數據的研究結果優于非參數型方法。許多學者對隨機前沿方法進行了拓展,最為著名的是Battese和Coelli(1995)[20]提出的BC模型,把技術無效率表示為一組影響因素和隨機因素變量的函數,對效率差異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定量分析。BC模型可以測度決策單元的技術效率,也能分析相關因素影響的性質和程度,克服了數據包絡分析方法的若干局限性,因而被廣泛的使用,限于論文篇幅不再贅述基本原理。

(二)變量選擇

1.投入要素

采用隨機前沿技術要對生產函數和隨機項的概率分布進行假設,生產函數改變后測度結果即發生變化,因而生產函數形式及投入產出指標的選擇很重要。本文假設各投入要素的產出彈性不變,選擇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但對投入要素適當調整。

從創新價值鏈來看,技術創新始于創新投資而止于成功的商業化,創新活動核心的資源是人才、經費和必需的儀器設備等,創新資源擁有量及配置水平決定了企業創新能力及創新績效,經理層和R&D、生產、財務和市場等部門必須對上述投入資源進行整合。

人力資源:員工是技術創新活動的承擔者,是幫助企業完成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資產(Becheikh N、 Landry R、Amara N,2006)[21]。技術創新人員除了R&D工程師外,還包括市場需求分析、產品規劃、新產品推廣及售后服務等人員,他們均應作為技術創新的人力資源投入。由于統計年鑒中缺乏詳細崗位人員數據,本文采用外資企業內設研發機構總人數。

創新經費: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包括技術攻關、新產品研發、市場拓展費等,所需資金涵蓋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新產品開發經費等,本文采用外資企業辦研發機構經費支出。

物質資本:物質資本是技術創新活動必需的物質基礎,充足的物質資本投入有利于保證實現新產品開發項目目標,縮短新產品進入市場時間。本文以儀器和設備價值表示物質資本存量。

2.產出要素

企業技術創新的根本動力是追求項目商業回報,技術創新在本質上具有生產性特征,以經濟性指標評價創新績效能夠反映企業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Thornhill(2006)[22]認為創新活動的經濟產出主要體現于銷售收入。由于新產品銷售收入反映了新知識創造與商業化的結果,本文將其作為產出指標。

從啟動技術創新項目到商業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商業回報必然滯后于創新投入時間,二者存在一個滯后期。但各種新產品的開發周期和市場轉化周期差異很大,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滯后期,本研究假設滯后期為1年。

基于上述變量選擇基礎上,建立如下對數型生產函數模型:

LnYi,t+1=β0+β1lnHit+β2lnFit+β3lnEit+vit-uit

(1)

3.影響因素

經濟發展水平:外資研發機構區位選擇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市場規模和人力資源[23]。按照Todaro(1988)提出的預期收入差異決定了勞動力流動理論,高素質人力資本總是流向收益更大的經濟發達地區,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人才富集程度。我國外資研發機構空間分布與經濟發展水平高度相關,與城市群發育態勢呈現空間上的耦合性(張站仁、杜德斌和黃力韻,2010[24];李武威和曹勇,2012[25])。外資研發機構獲得的人才數量及人力資本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影響到新產品開發以及商業化進程。Eric.Wang(2007)[26]發現R&D研發績效表現出與收入水平正相關關系。從市場規模來看,東部發達地區擁有更廣闊的需求和新產品出口條件,新技術商業化的潛力較大;西部地區人口數量少且購買力弱,多數產品的有效市場需求低于東部,跨區域銷售要增加額外成本,西部企業在商業化階段處于競爭劣勢。因此,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對創新效率產生影響。

區域科技實力。隨著技術創新項目的復雜性提高,創新模式逐漸從封閉式創新向開放式創新轉變,企業通過與外部主體建立合作關系,包括R&D、資源、技術、生產和市場等各個層面的合作,吸取外部資源和人才,分擔不確定性和風險(Keupp和Gassmann,2009)[11]。開放式創新理論認為內外部知識同樣重要,企業應打破組織邊界,進行內外創新資源整合及有價值創意的商業化,充分利用組織外部創新知識源,將有價值的外部知識轉化為組織內部知識,以提升組織創新績效(陳勁、陽銀娟,2014)[27]。外資研發機構在培養內部研發能力的同時,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形成合作創新關系,吸收外部成功的技術可減少自主開發成本及縮短創新周期。區域科技實力對外資創新效率的影響較為復雜,一是我國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共研究機構分布不均衡,各地區創新資源數量和質量差異很大,決定了外資企業獲取外部創新資源的數量。二是外資企業對核心技術嚴格控制,與本土創新主體合作的積極性不高,吸收外部技術及其技術溢出的數量有待評估。白俊紅、江可申和李婧(2009)[5]實證發現產學研主體形成的區域創新系統對創新效率沒有起到積極作用。本文以國內專利申請受理數量表示區域科技實力,評估其對外資研發機構創新效率的影響。

技術市場活躍程度。企業獲得新技術的內部來源取決于自身研究開發能力,外部來源除了合作創新外,可能還通過排他性合同或優先許可合同、戰略聯盟等方式。技術市場是獲取外部成熟技術的來源和交易平臺,也是獲取本土研發機構信息并建立交易性合作關系的重要渠道。繁榮的技術市場可以降低企業新技術尋找成本,縮短技術引進周期,搶先競爭者贏得商業化先機。外資企業也可通過技術市場實現技術轉讓與授權,以阻礙競爭對手的模仿行為,實現創新投入的最大化回報。因此,技術市場活躍程度可能對創新活動及其績效產生影響。本文以技術市場交易額表示市場活躍程度,定量估計其與創新效率的關系。

地區對外開放程度。首先,在經濟和技術全球化背景下,外資在華研發機構是母公司全球研發網絡的一個節點,技術創新活動離不開母公司支持,在某些技術創新項目中可能需要國際合作者參與。R.veugelers(2004)[28]認為外資分支機構主要依賴于從母公司獲得資源,母公司也積極向分支機構轉移核心技術。顯然,一個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與國際交流的便利性決定了企業開展國際合作創新的難度與成本。其次,在華研發機構也需要從國際范圍吸收先進技術,國際貿易與外商直接投資(FDI)是跨國公司技術溢出的主要渠道(Bin Xu,2000)[29],對外開放程度高的地區,國際貿易及外商直接投資更活躍,有利于外資研發機構吸收國際范圍內溢出的先進技術。另外,外資企業不僅面對中國市場也面向全球市場,對外開放程度制約了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的機會,影響研發成功的商業化結果,如上海外資企業出口額占全市出口額的一半。本文以進出口額表示當地的對外開放程度,定量評估其對外資研發機構創新效率的影響。

基于上述分析,建立如下技術無效率模型

Uit=δ0+δ1GDPit+δ2TECit+δ3TMit+δ4IEit

(2)

式中:GDPit、TECit、TMit和IEit分別代表i年度t省份生產總值(億元)、區域科技實力、技術市場成交額(萬元)、地區進出口總額(萬美元)。δ0為常數項,δi是有待估計的系數向量,若系數為正值則該因素對技術效率有負影響,系數為負值表明對技術效率有正向影響。

三、數據來源及描述性統計

本文研究對象為各省外資企業辦研發機構,數據來源于《國研網統計數據庫》,鑒于歷史數據不完整,本文收集到的研究數據為2005-2012年。西藏、青海、甘肅、新疆和寧夏統計資料不全被剔除,本文研究范圍限于27個省市。

外資研發機構分布和研發資源投入差異很大,外資企業高度集中于上海、北京和廣東等發達省市,研發機構也相對集中在這些地區,中西部地區外資企業數量及規模總體較弱,研發機構數量明顯較少。從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可以看出各項指標的極大值與極小值差距懸殊,極小值分布于2005年,極大值分布于2012年。

表1 描述統計結果

鑒于區域間外資企業研發機構數量不同,對研發人員和經費支出總量進行比較缺乏實際意義。本文按照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經濟區的分類,比較各區域人均經費支出與人均物資資本存量。為避免算術平均造成較大誤差,本文采取加權平均計算法。

(3)

上式中:ft表示t年份區域外資研發機構人均經費、Ft,i表示t年第i省市外資研發機構經費,Ht,i表示t年第i省市外資研發機構人員數量,i最大值為27。et表示t年份區域外資研發機構人均物質資本存量,Et,i表示t年第i省市外資研發機構儀器和設備價值。

為了保持數據的一致性及簡化研究工作量,本文地區生產總值、新產品銷售額、經費投入等均采取名義值,不對儀器設備價值進行折舊。在經濟增長研究的文獻中通常對物質資本做折舊處理,但從企業層面來看,折舊體現于財務報表中固定資產凈值和利潤減少,能夠減輕企業稅負,儀器設備的使用功能并不同比例下降,原值基本上能反應設備對技術創新的實際貢獻。計算出的結果見表2。

外資企業研發投入主要來源是實力雄厚的母公司或其他合作伙伴,資源投入量由公司研發戰略決定,與當地經濟發達程度及財政收入狀況沒有必然關系。從四個區域外資研發機構人均經費與人均物質資本分布來看(見圖1、圖2),沒有表現為發達地區高而欠發達地區低的趨勢。這與依賴于財政撥款的公共研究機構和科研院所大為不同,發達地區此類機構經費明顯高于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表2 外資研發機構人均經費與人均儀器設備價值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統計資料計算而得。

從人均經費來看,東部地區波動范圍較小,期初具有領先優勢,2009年之后被中部和西部地區反超。中部地區人均經費表現為波動上升態勢,2010年后居各區域之首。西部表現為先降后升態勢,2009年后與東部和中部區域接近。東北區人均經費除2009年較高外,其他年份明顯低于全國均值。

從人均儀器和設備擁有量來看,2009年以后東部地區失去優勢,中西部地區表現出旺盛的增長態勢,中部地區人均物資資本擁有量居首位,表明外資企業在中西部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空間布局上正從東部向中西部梯度轉移。

圖1 外資企業研發機構人均經費支出

圖2 外資企業研發機構人均儀器和設備價值

四、結果及分析

(一)區域創新效率比較

考慮到27個省市外資發育程度不平衡,地區經濟發達程度、技術實力、技術市場活躍程度和國際化程度對創新效率的影響可能存在差異。為了提高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及體現區域間差異,本研究對各四個區域數據分別加以處理。按照Frontier4.1軟件要求,對投入產出數據做了整理和對數化預處理,各省市外資研發機構創新效率測度結果見表3。

從外資企業創新效率演化過程來看(見圖3),區域間分化態勢明顯,東部和西部效率高,中部和東北效率低,沒有表現出從東向西逐漸下降的格局,外資研發機構創新效率與區域經濟發達程度沒有因果關系。

東部多數年份效率在0.9以上,創新產出接近最大化水平。上海和河北效率始終接近于1.0,山東和浙江效率波動較大,北京、天津和海南表現為初期效率低而后期持續走高。西部地區創新效率持續位于0.8-0.9之間,其中廣西和內蒙古效率持續較高,陜西2011年明顯下降,重慶2012年略有下降。

圖3 外資企業研發機構創新效率

區域省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東部北京0.7640.9900.8540.9900.9890.9890.984福建0.9720.9670.9880.8610.9880.9070.961廣東0.9480.9200.7790.7460.9380.9870.968海南0.5230.9920.9880.9780.9570.9920.976河北1.0000.9790.9610.9920.9880.9820.972江蘇0.9560.8600.9890.6100.9030.8530.912山東0.9810.7820.8420.7160.7250.9850.966上海0.9870.9610.9670.9900.9900.9870.985天津0.8300.9790.9870.9230.9740.9880.985浙江0.9780.8840.8410.9560.6440.7850.947中部安徽0.6060.2770.3910.5920.6980.8420.908河南0.5060.6180.5870.3960.6580.6580.606湖北0.7050.8430.8960.7630.8460.8410.897湖南0.1930.3040.5040.3930.5670.7560.829江西0.3070.2270.2350.2030.2470.0620.146山西0.1030.7850.2360.2640.7580.2770.297西部廣西1.0000.9670.9860.7100.9630.8940.938貴州0.7120.8150.9950.8980.9960.9370.979內蒙古0.9981.0000.9000.9150.9960.9980.918寧夏0.4530.4790.4820.7810.8310.9620.761陜西1.0000.9960.9980.9690.9960.6300.691四川0.8700.9920.9370.9750.8160.7820.732云南0.9420.9980.9950.9600.7890.8030.997重慶0.9951.0001.0001.0000.9931.0000.846東北黑龍江0.2200.3430.5210.5150.7190.5890.848吉林0.2220.6310.7670.4720.4650.4280.626遼寧0.8840.8350.8700.9240.8810.8550.893

中部地區創新效率均值在0.4-0.6之間,呈現為小幅波動上升狀態,整體處于深度低效率狀態。中部地區人均經費和儀器設備占有量最多,但產出結果最差,說明當地外資企業研發資源配置不合理,需要大力改善資源使用水平。東北地區創新效率變化范圍較大,呈現階梯狀上升態勢,2012年達到了0.8的較高水平。

(二)外部因素對創新效率的影響

根據技術無效率分析模型估計了區域經濟發達程度、科技實力、技術市場活躍程度和國際化程度對外資研發機構創新效率的影響。從結果(見表4)可以看到,各區域的研發投入對創新績效產出的邊際貢獻不同,人員、經費和儀器設備配置不合理,外部因素對效率的影響存在區域性差異。東北和西部的人員投入對創新產出的邊際貢獻為正,表明外資企業研發機構人員投入不足,這與欠發達地區創新人才總體缺乏的現狀是分不開的;東北區人員不足使經費和儀器設備處于相對過剩狀態,物資資本的邊際產出為負,應適度增加人才投入及減少物質資本。西部地區儀器和設備的邊際產出顯著為負,資金投入的邊際產出顯著為正。東部和中部地區人員投入過剩,經費的邊際產出顯著為正;增加儀器和設備投入可以顯著提高東部創新產出,但對中部地區影響不明顯。

從引起技術無效率的原因角度來看,東部和西部gamma分別為0.015、0.0003,通過了顯著性為10%、1%的檢驗,表明創新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不在管理層面,而要從技術進步方面做進一步分析。東北和中部gamma分別為0.835、0.9,且通過了顯著性為1%的檢驗,意味著創新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資源配置不合理或管理不善,企業必須優化創新項目的資源配置和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在現有創新投入條件下使創新產出接近最大化水平。

表4列出了四個區域中外部因素對創新效率影響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同一因素在不同區域中對創新效率的影響存在差異:

1.區域經濟發達程度。東北區和中部的經濟發達程度對創新效率沒有顯著影響。東部、西部的經濟發達程度對創新效率具有微弱的負影響。原因可能在于,在華外資研發機構的定位多屬于Ronstadt(1997)[30]提出的全球技術單位和公司技術單位,只有部分是本地技術單位,在華研發機構是母公司全球研發體系的分支,利用中國低成本人力資源開展技術創新項目,但技術成果轉化和銷售是面對全球市場,區域市場規模不決定技術創新項目投資與績效。另外,從研發人力資源來看,外資企業實行地區間差別不大的薪資政策,在欠發達的地區具有明顯的競爭力,能夠聚集足夠的研發人才并且保持隊伍穩定。相反,京滬等發達城市外資企業的薪酬優勢逐漸消失,較高的人員

表4 各變量系數的隨機前沿估計結果

注:*、**、***分布代表通過了10%、5%、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

流動率既損于研發績效也導致技術溢出。這使得發達地區雖然聚集了最多的外資研發機構,但創新效率沒有優勢。

2.區域科技實力。東北區科技實力對創新效率沒有顯著影響;東部地區科技實力對創新效率具有顯著的負影響,可能是東部具有大量實力雄厚的本土研發機構,對外資研發機構形成人才和市場競爭,外資研發人員容易流向本土研發機構,削弱了外資機構研發績效和商業化績效。中部、西部地區科技實力對外資企業創新效率正向影響,但顯著性水平較低。R.veugelers(2004)[28]認為,外資分支機構主要依賴于從母公司獲得資源,母公司積極向分支機構轉移核心技術,外資研發機構關鍵技術依賴于母公司研發部門和自身開發資源,與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合作通常是探索性基礎研究,短期內不會體現于商業化財務績效。

3.區域科技市場活躍程度。各個地區的技術市場成交額對創新效率均沒有顯著影響,該結論與葉嬌(2009)[18]的研究一致,說明外資研發機構對技術市場參與程度不足。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技術市場成交的技術成果含金量不足,達不到外資企業所需的技術水平,他們很少從中獲取合適的技術。另一方面,在華外資研發機構的技術創新成果主要用于自我轉化或母公司使用,而非通過技術市場向外部轉移。外資機構向本地企業轉移專門技術的可能性很小,并且通過降低員工離職率控制技術溢出(R.Veugelers,2004)[29],這使得外資研發機構游離于區域技術市場之外。

4.國際化程度。東北和西部地區國際化程度對外資企業創新效率具有微弱的正向影響,通過了20%的顯著性檢驗。東部和中部地區國際化程度對創新效率沒有顯著影響。可能的原因是西部和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程度低下,企業很難開展國際合作創新或吸收外資企業的技術溢出,擴大FDI和貨物貿易總量,可使企業獲取更多外部創新資源,推動提高區域創新效率。東部和中部地區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具有便利的國際合作機會和豐富的技術溢出效應,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程度,企業可獲得的外部創新資源數量呈現邊際遞減趨勢,因而,難以體現在創新效率變化。本文的結論與樊華和周德群(2012)[15]的結論不同,他們認為外開放度對省域科技創新效率具有正向影響。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采用隨機前沿技術研究了27省市外資企業研發機構的創新效率,分析了外部因素對創新效率產生的影響。對2006-2012年面板數據的研究結果發現:(1)外資企業創新效率區域間分化態勢明顯,東部和西部效率高,中部和東北效率低,沒有呈現自東向西逐漸下降的態勢,創新效率與區域經濟發達程度不一致。(2)東北和中部創新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資源配置不合理或管理不善,必須優化創新項目的資源配置及提升管理水平;而東部和西部地區創新效率不足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技術進步層面。(3)區域科技實力對東北創新效率沒有顯著影響,對東部創新效率具有顯著的負影響,對中部和西部創新效率正向影響但顯著性水平較低。(4)地方技術市場活躍程度對各個地區創新效率均沒有顯著影響,國際化程度對東北和西部創新效率的影響微弱,對東部和中部創新效率影響不顯著。

結合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如下建議:

1.實施地區間差異化的外資企業研發機構管理政策。各地區創新資源對創新產出的貢獻不同,外部因素對創新效率的影響差異較大,為了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更好地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外資企業研發機構管理政策的制定者應從中央政府轉變為地方政府,外資研發機構管理政策要體現出地方特色。根據實證研究結果,西部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步伐,鼓勵企業大力投入創新資金,吸引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流入;東北地區應鼓勵創新人才聚集,適當控制創新經費和物質資本總量;中部地區應鼓勵多渠道籌措創新資金,彌補經費不足的短板;東部地區應減少創新人才投入量,增加創新經費和物質資本。

2.改革外資企業研發機構管理體制,激發外資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積極性。一是調整外資研發機構認定標準,擴大鼓勵政策適用范圍。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研發機構采購設備稅收政策的通知》要求,獨立法人外資研發機構每年R&D經費不低于800萬美元,R&D人員150人以上,設備原值不低于2000萬元。地方政府沿續了片面強調研發經費、人員和設備數量的認定標準,如蘇州要求研發經費應占年度總收入40%以上,科技人員占總人數40%以上。大量外資企業的研發部門達不到上述認定標準,不能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削弱了政策的激勵作用。建議對外資研發活動全面登記,鼓勵外資企業設立各種規模的研發機構,根據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確定政府扶持力度。二是理順政府對外資研發機構管理的關系。目前,各級政府科技管理部門和商務管理部門分別負責內資和外資企業研發機構的申報與登記,隨著外資研發機構對國家創新體系的作用日益突出,應將其登記與認定等業務整合到科技管理部門,實現內外資企業研發機構管理與服務的統一,有利于提高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的科學性和科技政策的合理性。

3.實施基于創新項目收益的新產品稅收優惠政策,推動內外資研發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創新。外資企業為防止核心技術擴散到競爭對手,采取了嚴格的技術保護措施,缺乏合作創新的積極性。建議實施合作創新項目所得稅減免政策,以合作創新項目為對象,在科技成果轉讓或商業化后,對技術轉讓收入和新產品銷售收入,執行所得稅減免政策,促使外資企業與本土機構開展實質性合作,以帶動本土研發機構創新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Song M,Benedetto A D,Nason R W.Capabilities and hnancial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trategic type [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7(35):18-34.

[2]Chiesa V,Frattini F.Evaluation and performance measure ̄men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echniques and Perspec ̄tives for Multi-Level Analysis [M].Cheltenham,UK:Edward Elgar,2009.

[3]羅伯特·A·伯格曼.技術與創新的戰略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4]Claudio Cruz-Cázaresa,Cristina Bayona-Sáezb,Teresa García-Marco.You can't manage right what you can't measure well: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hciency [J].Research Policy,2013(42):1239-1250.

[5]白俊紅,江可申,李婧.應用隨機前沿模型評測中國區域研發創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10):51-61.

[6]池仁勇,唐根年.基于投入與績效評價的區域技術創新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04(4) :23-27.

[7]張宗益,周勇.基于SFA 模型的我國區域技術創新效率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6(2) :125-128

[8]官建成,陳凱華.我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的測度[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10) :19-33.

[9]韓晶.中國高技術產業創新效率研究-基于SFA方法的實證分析[J].科學學研究,2010(3) :467- 472.

[10]Francesco Ciabuschi,Mats Forgren,Oscar Martin.Head ̄quarters involvement and efficiency on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transfer in multinationals:A matter of sheer ignorance? [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2,21(21):130-144.

[11]Keupp and Gassmann.Determinants and archetype users of open innovation [J].R&D Management,2009,39(4):331-341.

[12]樊華,周德群.中國省域科技創新效率演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1)10-19.

[13]孫瑋,王九云,成力為.FDI質量對高技術產業自主創新效率的溢出效應-基于企業所有制結構視角的中國數據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11(8):57-66.

[14]馮宗憲,王青,侯曉輝.政府投入、市場化程度與中國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效率[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1(4):3-17.

[15]趙樹寬,余海晴,鞏順龍.基于DEA的吉林省高技術企業創新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13(2):36- 44.

[16]劉志迎,張吉坤.高技術產業不同資本類型企業創新效率分析[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3(6):45-52.

[17]肖仁橋,王宗軍,錢麗.價值鏈視角下我國不同性質工業企業技術創新效率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4(1):76-82.

[18]葉嬌.外資企業研發績效的隨機前沿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9(3):110-115.

[19]M J Farrell.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 [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120(3):253-290.

[20]G E Battese,T J Coelli.A model for technical 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 [J].Empirical Economics,1995(20) :325-332.

[21]Becheikh N,Landry R,Amara N.Lessons from innovation empirical studie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rom 1993-2003 [J].Technovation,2006(26):644-64.

[22]Thornhill S.Knowledge,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high-and low-technology regimes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21):687-703.

[23]楊翊之.跨國公司在華研發區域選擇的因素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6):20-24.

[24]張站仁,杜德斌,黃力韻.國際研發投資與我國城市經濟發展的空間規律和關聯分析[J].經濟地理,2010(3):409- 414.

[25]李武威,曹勇.外資研發對我國本土企業的相關影響及區域差異[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9):21-27.

[26]Eric C Wang.R&D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A cross-country analysis using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7(29):345-360.

[27]陳勁,陽銀娟.外部知識獲取與企業創新績效關系研究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31(1):156-160.

[28]R Veugelers,B Cassiman.Foreign subsidiaries as a channel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Some direct firm level evidence from Belgium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4(48):455- 476.

[29]Bin Xu.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technology diffusion,and host country productivity growth [J].Journal of Devel ̄opment Economics,2000(62):477- 493.

[30]Ronstadt R C.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road by US multinationals [M].New York:Praeger,1997.

(本文責編:辛城)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房地產經濟波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零售銀行如何贏得客戶忠誠度
醫保政策對醫療服務價格影響因素的探討
東林煤礦保護層開采瓦斯抽采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農村婦女政治參與的因素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績效影響因素的探索與研究
水驅油效率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54:01
環衛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香蕉国产线|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久久国产拍爱| 国产丝袜啪啪|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免费无遮挡AV| 99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a天堂视频|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毛片在线看网站|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广东一级毛片| 久久婷婷六月|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丁香婷婷激情网| 国产99在线|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色婷婷电影网| 在线国产你懂的|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成人综合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视频网|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亚洲男女在线|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性视频久久|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欧美成人日韩|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小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99在线视频免费|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午夜国产理论|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日韩视频免费|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日本a级免费| 亚洲黄色成人|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婷婷综合亚洲|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欧美一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