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企業知識共享演化博弈分析
商淑秀,張再生
(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天津300072)

摘要:建立虛擬企業知識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并通過仿真分析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的演化路徑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果結論表明:(1)虛擬企業知識共享徑演化與博弈的支付矩陣以及某些參數的變化密切相關。(2)虛擬企業成員之間信任程度、知識之間的互補性以及各成員在虛擬企業中的地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知識共享的直接收益和協同收益,進而提高虛擬企業成員的知識共享意愿;而知識共享的傳遞成本、溝通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增加將會加大成員之間知識共享的難度,進而降低團隊成員的知識共享意愿。
關鍵詞:虛擬企業;知識共享;演化博弈
收稿日期:2014-08-14修回日期:2015-02-15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AJL008)
作者簡介:商淑秀(1959-),女,河北保定人,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博士生,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羅雋創作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技術經濟及管理、項目投資與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9753(2015)03-0150-08
Abstract:The article constructs an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of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members of virtual enterprise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ary path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evolutionary path of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members of virtual enterprise will depend on the payoff matrix and parameters of knowledge sharing game. (2) the increase of trust and knowledge complementarity among members,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one member in virtual enterprise, will be helpful to increase the direct and synergistic benefits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then enhance the knowledge sharing desire of members; while the increase of knowledge sharing cost of transfer, communication, and opportunity will enhance the difficulty of knowledge sharing, thus reduce the knowledge sharing desire of the members.

The Knowledge Sharing of Virtual Enterprise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SHANG Shu-xiu,ZHANG Zai-sheng
(CollegeofManagementandEconomics,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
Key words: virtual enterprise; knowledge sharing; evolutionary game
一、引言
作為企業與企業之間建立的一種動態的戰略聯盟,虛擬企業通過信息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組成一個整體,實現動態的戰略合作和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但是,與實體企業相比,虛擬企業具有成員高度分散、異質性高、溝通協調高度依賴電子媒介等特點。虛擬企業成員可以來自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甚至世界各地,成員高度分散,空間距離往往會很大,而且在文化及其專業上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個體與個體間異質性高。此外,由于分散在各地,虛擬企業主要通過互聯網、手機等電子媒介來完成團隊成員之間溝通協調,因此團隊成員之間缺少每天面對面進行交流和互動的機會,不利于團隊成員之間信任的培養。虛擬企業的這些特點導致成員之間在知識共享中會存在一定的障礙。因此,如何提高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的效率將是虛擬企業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以往文獻對組織內部各成員間知識共享探討得較多,但是對虛擬企業中知識共享問題的研究很少。在國外,Rosen等(2007)探討了虛擬企業中知識共享的障礙和對策[1];Adam等(2007)提出了虛擬企業中基于安全性和有選擇性的信息共享方法[2]。在國內,商淑秀和張再生(2013)利用來自建設工程企業的調查數據,分別用結構方程模型和層次回歸分析對虛擬企業中社會資本對知識共享的影響,以及知識屬性和共享手段對知識共享的調節效應進行了檢驗[3]。龔立群(2012)構建了一個虛擬企業知識共享影響因素模型,研究知識提供者貢獻知識行為影響因素和知識接受者利用知識行為影響因素,并進行了實證研究[4]。宋艷(2007)在分析虛擬企業知識轉移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從知識轉移的基礎結構出發,以虛擬企業的技術依賴性為核心,建立了基于虛擬企業特性的知識轉移模型[5]。王娟茹(2007)指出虛擬企業是組織實現知識轉移的有效組織模式,探討了虛擬企業進行持續知識轉移的條件,分析了虛擬企業的成員規模與持續知識轉移的關系[6]。鄭國光(2007)總結了虛擬企業知識轉移約束的一般方法,建立跨“時間—地域—組織—文化”多維度知識轉移模型[7]。
知識共享各方是否選擇知識共享是一個復雜的博弈過程,知識共享意愿的形成往往依賴于相應的激勵和引導。因此,從博弈的角度研究知識共享有助于從微觀角度深入了解知識各方知識共享的決策過程。演化博弈理論(Evolutionary Game Theory)最早源于遺傳生態學家對動物和植物的沖突與合作行為的博弈分析,后經Smith和Price(1973)、Taylor和Jonker(1978)等學者的不斷完善,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獲得廣泛運用[8—9]。演化博弈論整合了演化生物學與理性經濟學的思想,摒棄了過去那種將人模型化為超級理性的假設。演化博弈論將博弈分析和演化動態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有限理性為基礎,考察經濟現象從而為研究復雜經濟系統提供了合適的分析工具。演化博弈論的這種特點使其能夠很好地解釋生物界以及現實社會中對象不固定的大量個體之間的較長期經濟、交易關系等行為。虛擬企業成員多變,相互之間又是一種動態的合作競爭關系,同時,由于知識共享參與主體的差異會致使共享的動機、意愿、收益、成本等均會有所不同,因此本文用演化博弈對虛擬企業的知識共享行為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二、知識共享演化博弈模型的構建
(一)博弈的支付矩陣
虛擬企業的知識共享過程是圍繞動態團隊目標的實現而在各成員之間進行的雙向行為互動過程。通過知識共享,虛擬企業成員不僅能獲得知識共享的直接收益,還可獲得協同收益。直接收益是指團隊成員吸收對方提供的知識并轉化為自身能力所帶來的收益。知識共享的直接收益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對方的知識水平,用Ki(i=A,B)表示,它一般與知識共享的收益成正比;二是知識吸收能力,用βi(i=A,B)表示,即團隊成員對對方知識的吸收轉化能力。根據上述分析,虛擬企業成員A和B在知識共享所獲得的直接收益可分別表示為βAKB和βBKA。
協同收益是由于虛擬企業成員之間進行知識共享時雙方專有知識的融合而產生的收益,協同收益的大小取決于知識共享雙方知識的互補性(用S表示)、知識共享雙方的信任程度(用γ表示)和各成員在虛擬團隊中的地位(用Ri(i=A,B)表示)。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知識的互補性越高,知識共享時不同知識融合產生的協同收益就越大。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的良好的關系使得成員有理由相信其他成員的未來行動將會有利于,或至少不會有害于自己的利益。信任程度越高,知識共享的協同收益就越大。每一個虛擬企業成員獲得的知識共享協同收益的份額取決于其在虛擬團隊中的地位,地位越高,獲得協同收益的份額越大。根據上述分析,虛擬企業成員A和B在知識共享所獲得的協同收益可分別表示為γSRAKA和γSRBKB。
知識共享雖然能帶來收益,但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的知識共享要克服時間、空間和知識差異性的背離,需要知識共享者付出時間和精力,也就是說知識共享是有成本的。對于知識的提供方而言,知識共享的成本主要包括傳遞成本、溝通成本和機會成本。傳遞成本是將知識整理、外顯化為接受方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形式所花費的成本,知識的顯性越高,知識共享的成本就越小。溝通成本是指知識提供方為使知識接受方理解知識內涵而花費的成本。知識共享的機會成本主要指知識源喪失知識專有優勢而造成的利益損失(陳華東等,2008)[10]。用Ci(i=A,B)表示知識共享成本系數(即成員在知識共享過程中的成本控制能力),那么虛擬企業成員A和B在知識共享的成本可分別表示為CAKA和CBKB。
每個虛擬企業成員在知識共享時面臨兩種策略,即共享或不共享。當虛擬企業成員A和成員B都選擇知識共享時,雙方不僅能獲得知識共享的直接收益,也能獲得協同收益;若只有一方選擇知識共享,則對方獲得直接收益;若雙方都選擇知識不共享,收益則均為零。虛擬企業的知識共享過程是在一個具有不確定性和有限理性的空間進行,同時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的策略又是相互影響的,成員A和成員B根據虛擬企業其他成員的策略選擇,來選擇和調整各自的策略。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的收益矩陣如表1所示。

表1 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的支付矩陣
(二)局部穩定分析
假設虛擬企業成員A選擇知識共享策略的概率為p,那么1-p就是成員A選擇不進行知識共享策略的概率;假設成員B選擇共享策略的概率為q,那么1-q就是成員B選擇不進行知識共享策略的概率。
則虛擬企業成員A選擇知識共享時的期望收益為:


=qβAKB+γSRAKA-CAKA
(1)
虛擬企業成員A選擇知識不共享時的期望收益為:
(2)
虛擬企業成員A的平均收益為:

=p(qβAKB+γSRAKA-CAKA)+
(3)
在得到虛擬企業成員A選擇知識共享時的期望收益和平均收益后,可以構造成員A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4)
同理,可以得到虛擬企業成員B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5)

對于一個由微分方程系統描述的虛擬團隊知識共享動態,其平衡點的穩定性可由該系統得到的雅可比矩陣(Jacobian Matrix)的局部穩定分析得到(Friedman,1991)[11]。上述系統的雅可比矩陣通過對微分方程組(4)和(5)依次求關于p、q的偏導數得到:
(6)

表2 虛擬企業知識共享局部穩定分析結果
由表2可見,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系統的5個局部平衡點僅有兩個是穩定的,是演化穩定策略(ESS),它們分別對應虛擬企業成員A和成員B都采取知識共享策略和都采取知識不共享策略。另外,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系統還有兩個不穩定平衡點以及一個鞍點。
(三)演化相圖
用系統的相軌跡示意圖描述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的動態演化過程,見圖1。由兩個不穩定平衡點E2和E3及鞍點E5連成的折線可以看成是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系統收斂于不同演化結果的臨界線。當虛擬企業成員知識共享的初始狀態在該折線左下方的區域內時,知識共享系統將收斂到E1點,即虛擬企業成員A和成員B都選擇知識不共享策略。當虛擬企業成員知識共享的初始狀態在該折線右上方的區域內時,知識共享系統將收斂到E4點,即虛擬企業成員A和成員B都選擇知識共享策略。

圖1 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的演化相圖
在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的博弈過程中,構成博弈雙方知識共享收益函數的某些參數的初始值及其變化將會改變虛擬企業各成員知識共享的成本和收益,進而導致知識共享演化系統向不同的均衡點收斂。當βAKB+γSRAKA>CAKA時,在虛擬企業成員B選擇知識共享策略的情況下,知識共享策略是成員A的理性選擇,這是因為此時成員A選擇知識共享策略獲得的收益大于選擇知識不共享獲得的收益。但是,當虛擬企業成員B選擇知識不共享策略時,成員A選擇知識共享策略所獲得的收益小于選擇知識不共享策略時的收益(-CAKA<0),這種情況下知識不共享策略是成員A的理性策略。對虛擬企業成員B的分析也可得到相同的結論。因此,在知識共享所帶來的收益大于共享成本的前提下,虛擬企業成員A和B會有相同的選擇行為以最大化自身利益,也因此會根據知識共享對方的策略來決定自己的策略:若對方選擇知識共享策略,他也選擇知識共享策略;若對方選擇知識不共享策略,他也會選擇知識不共享策略。虛擬企業內部有效的協調機制,將使得成員A成員B會同時選擇知識共享策略。這種情況對應于圖1中折線的E2E5E3上方的區域,在這一區域虛擬企業成員知識共享行為將會向鞍點右上區域演進,收斂于演化均衡點E4。
當βAKB+γSRAKA 三、影響演化路徑的因素和仿真分析 (一)影響演化路徑的因素 從以上動態演化博弈模型可知,虛擬企業知識共享行為最終將可能穩定于演化穩定策略(共享,共享),也可能穩定于演化穩定策略(不共享,不共享)。虛擬企業知識共享行為的路徑演化與博弈的支付矩陣以及某些參數的變化密切相關。下面討論幾個參數變化對系統演化行為的影響。 (1)知識共享雙方在虛擬企業中的地位Ri。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知識共享所產生的協同收益一般來自于節約的成本(如由于返工的減少而節約的成本)。與知識共享的直接收益不同,這些由于節約而產生的收益最初往往作為一個整體歸屬于虛擬團隊,而不是直接歸屬于某個團隊成員,因此需要在虛擬團隊各成員之間進行分配。虛擬企業各成員能獲得的協同收益的份額往往取決于各成員在虛擬企業中的地位。地位越高的成員獲得的協同收益越多,因而更愿意與其它成員進行知識共享。 (2)知識共享雙方的信任程度γ。虛擬企業成員之間良好的關系,不僅有利于提高各成員知識共享的意愿,而且頻繁的交流也會降低緘默性知識的傳遞困難,提高知識共享的收益。相互猜疑將阻礙知識的分享交流,也不容易產生自愿性的合作,在這種情況下團隊成員之間即使有非自愿性的知識共享,共享的效果也不好。因此,知識共享雙方的信任程度γ越高,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知識共享的概率就越大。 (3)知識的互補性S。由于虛擬企業各成員掌握的關鍵技術的不同,造成成員的知識優勢各不相同。各成員之間的知識互補性的提高,有利于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的協作,進而提高知識共享的協同收益,進而增強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知識共享的意愿。 (二)仿真分析 為了更好地描述各參數對于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本文采用了模擬仿真的方法,在改變不同參數取值的情況下,模擬虛擬企業成員在知識共享策略上的變動,定量分析各因素對虛擬企業知識行為的影響。在仿真中,設虛擬企業成員A的知識水平為200,成員B的知識水平為100;成員A在虛擬團中的地位為0.6,成員B在虛擬團中的地位為0.4;成員A和成員B之間的信任程度為1.8;成員A和成員B擁有的知識之間的互補程度為0.05;成員A的知識共享成本系數為0.0002,成員A的知識共享成本系數為0.0003;迭代80次后進行觀察。需要說明的是,盡管這些參數的數字大小的確定具有一定的隨意性,但改變參數的大小不改變本文的仿真結論。 圖2是在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下,虛擬企業成員之間信任程度對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的仿真結果。 圖2 虛擬企業成員之間信任程度對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當虛擬企業成員A與成員B之間的信任程度由1.8上升到2.1時,成員A和成員B選擇知識共享策略的概率都經歷了一個緩慢上升到快速上升再到緩慢上升,最后都達到了確定選擇知識共享策略(即概率為100%)的過程,但成員A在這一過程選擇知識共享策略的概率一直高于成員B。這是由于虛擬企業成員A具有較高的地位、較低的知識共享成本,成員A能夠在與成員B的知識共享中獲得更大的收益,因此成員A選擇與成員B進行知識共享的意愿更為強烈。 圖3是在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下,虛擬企業成員A在虛擬企業中地位的變化對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的仿真結果。 從圖3可以看出,當虛擬企業成員A在團隊中的地位由0.1上升到1時,成員A選擇知識共享策略的概率都經歷了一個快速上升的過程,與此相對應,成員B選擇知識共享策略的概率都經歷了一個快速下降的過程。這是因為成員A在虛擬企業中地位的上升會導致其獲取的知識共享協同收益份額增加,進而提升其與成員B進行知識共享的意愿,而在某一次知識共享中,協同收益是固定的,成員A獲取的協同收益增加必然導致成員B獲取的協同收益減少,成員B與成員A進行知識共享的意愿將會下降。 圖3 虛擬企業成員地位對知識共享的影響 圖4是在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下,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知識的互補程度對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的仿真結果。 圖4 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知識的 互補程度對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 從圖4可以看出,當虛擬企業成員A與成員B之間知識的互補程度由0.04上升到0.06時,成員A和成員B選擇知識共享策略的概率都經歷了一個緩慢上升到快速上升再到緩慢上升,最后都達到了確定選擇知識共享策略(即概率為100%)的過程,但成員A在這一過程選擇知識共享策略的概率一直高于成員B。這是由于虛擬企業成員A具有較高的地位、較低的知識共享成本,成員A能夠在與成員B的知識共享中獲得更大的收益,因此成員A選擇與成員B進行知識共享的意愿更為強烈。 圖5是在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下,虛擬企業成員知識共享成本對知識共享的行為的影響仿真結果。 圖5 虛擬企業成員知識共享成本對知識共享的影響 從圖5可以看出,當虛擬企業成員A的知識共享成本系數由0.0002上升到0.0004時,成員A和成員B選擇知識共享策略的概率都經歷了一個逐步下降的過程。盡管成員B的知識共享成本系數沒有發生變化,但其選擇知識共享策略的概率也下降了。這是因為成員A知識共享成本的上升會影響到其在知識共享中的收益,進而影響到成員A與成本B進行知識共享的意愿,而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的知識共享過程是一個動態博弈過程,成員B在進行知識共享決策時必然會受到成員A的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 四、結論與啟示 本文建立虛擬企業知識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并通過仿真分析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的信任程度、成員在虛擬企業中的地位、知識之間的互補性以及知識共享成本對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結論表明:(1)虛擬企業知識共享行為最終將可能穩定于演化穩定策略(共享,共享),也可能穩定于演化穩定策略(不共享,不共享)。虛擬企業知識共享行為最終沿哪條路徑演化與博弈的支付矩陣以及某些參數的變化密切相關。(2)虛擬企業成員之間信任程度、知識之間的互補性以及各成員在項目虛擬企業中的地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知識共享的直接收益和協同收益,進而提高虛擬企業成員的知識共享意愿;而知識共享的傳遞成本、溝通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增加將會加大成員之間知識共享的難度,進而降低團隊成員的知識共享意愿。 虛擬企業的動態性、利益主體的多元性等特點使得其信息不對稱現象和機會主義行為嚴重存在,由此,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的信任成為知識共享的一個關鍵問題。當虛擬企業成員開始彼此信任時,他們就變得更愿意去分享各自的資源,而不用擔心失去自身優勢。因此虛擬企業在組建時應盡量考慮將知識背景相近、前期合作滿意度較高的機構或個人納入進來,以便成員之間更加容易建立強關系。這種建立在成員之間緊密聯系基礎上的強關系不同于一般的聯系,它在某種程度上包含著信任、合作與穩定,因而強關系使虛擬企業成員有更多的機會充分了解其他成員的價值觀、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分享彼此間在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工程設計等方面的心得體會,還可以提高隱性知識的共享效率。在項目管理中,可采取簽訂契約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來約束項目團隊成員的行為,以避免機會主義,降低知識的成本,提升團隊成員進行知識共享的意愿。 適當的報酬有利于虛擬企業成員之間交流與互動行為的過程,是影響成員之間知識共享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當成員在知識共享過程中的成本和收益成正比時,成員才會有知識共享的積極性。此外,虛擬企業成員之間知識共享所帶來的協同收益歸屬整個虛擬團隊,這些收益的分配方案是否合理關系到成員之間知識共享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因此,在虛擬團隊知識共享協同收益的分配中應綜合考各成員的知識水平、貢獻度、風險分擔度、努力程度等,以保證利益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促進虛擬團隊成員之間的知識共享。 參考文獻: [1]Rosen B,Furst S,Blackburn R. Overcoming barriers to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teams[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007, 36(3): 259-273. [2]Adam N,Kozanoglu A,Paliwal A,et al Secure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virtual multi-agency team environment[J]. Electronic Notes in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2007, 179(6): 97-109. [3]商淑秀,張再生. 基于社會資本視角的虛擬企業知識共享[J]. 中國軟科學,2013(11):101-111. [4]龔立群,朱慶華,方潔.虛擬團隊知識共享行為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2(16):48-54, 19. [5]宋艷.虛擬團隊知識轉移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7. [6]王娟茹,趙嵩正.虛擬團隊知識轉移機理研究[J]. 情報雜志,2007(5):104-105,108. [7]鄭國光,程駿,李懷祖.軟件開發虛擬團隊在知識轉移中的作用研究[J].情報雜志,2007(10):5-7. [8]Smith M, Price G R. The logic of animal conflicts[J]. Nature, 1973(246): 15-18. [9]Taylor P D, Jonker L B.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ies and game dynamics[J]. Math. Biosci, 1978,40: 145-156. [10]陳華東,秦紅霞,陳廣華. 員工知識共享的成本收益分析[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12):211-214. [11]Fridernan D. Evolutioaary games in economics[J]. Econometrica, 1991, 59(3): 637-666. (本文責編: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