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的空間差異與時序變化

2016-01-19 09:34:54吳豐華,白永秀,吳振磊
中國軟科學 2015年3期

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的空間差異與時序變化

吳豐華,白永秀,吳振磊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127)

摘要:測度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是科學合理推進城鄉社會一體化進程的基礎。從具有明確內涵與清晰外延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概念出發,文章構建了包含27個基礎指標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采用兩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對中國省域2006-2012年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表明,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呈現東部與東北水平較高,中、西部水平較低的狀態;城鄉社會一體化“中等水平集團省份”已經形成。2006-2012年,除少部分省份外,大部分省份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基本穩定。據此,我們應做好三個相結合,提升我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

關鍵詞: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評價;時序變化;空間差異 ;兩步主成分分析法

收稿日期:2014-11-16修回日期:2015-03-1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14XJL013);西北大學科研基金項目(人文社科類)(13NW02)

作者簡介:吳豐華(1985-),男,陜西西安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城鄉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F2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9753(2015)03-0135-15

Abstract:To measure the level of urban-rural social integration is the basement of pushing the process of urban-rural social integration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Based on the definite intension and clear extension of urban-rural social integration,this paper builds the index of urban-rural social integration,which constitutes 27 basic indicators. Dynam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used here to calculate the indexes of urban-rural social integration from 2006 to 2012.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nese provincial urban-rural social integration presents a higher level in the east and northeast,lower level of central and west. “Middle level group provinces” of urban-rural social integration has been formed. What’s more,2006-2012,except most provinces,there are a small number of provinces has been a significant change. Accordingly,we should do the three combine to enhance the provincial urban-rural social integrati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Fluctuation Changes of

the Urban-Rural Social Integration in Chinese Provinces

WU Feng-hua,BAI Yong-xiu,WU Zhen-lei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of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127,China)

Key words:the urban-rural social integration;level evaluation;fluctuation changes;regional difference;dynam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一、引言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戰略、進行經濟建設的初衷,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現在,我們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舊有增長紅利釋放進入衰減期,社會矛盾進入集中爆發期,而我國特有的多重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存在和不斷固化,正是產生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這其中城鄉社會二元結構更是重中之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若要完成GDP年均增長7%左右的任務,全面縮小城鄉差距進而化解社會矛盾,那么,穩步實現我國城鄉社會一體化應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綿亙千年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模式,近代以來外部因素對中國原有城鄉關系的巨大沖擊[1],建國初期采取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以及伴生的一系列城鄉分割制度造成了我國嚴重而復雜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環境*一般而言,城市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政治文明、文化進步水平高于農村,而生態環境則可能相反,可能呈現“倒二元結構”。等五重城鄉二元結構[2]。這其中,破解城鄉社會二元結構,構建城鄉社會一體化是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點和突破點*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環境“五位一體”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系中,城鄉經濟一體化是基礎,它決定著我國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物質基礎、發展空間、產業載體等基本要素;城鄉社會一體化則是重點和突破點,它決定著我國城鄉發展一體化以人為本的發展目的,是建立在城鄉經濟一體化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城鄉一體化過程;城鄉政治、文化、生態環境一體化是未來重點,它們建立在城鄉經濟和社會一體化的基礎之上,是層次更高的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從另一角度來看,城鄉經濟一體化是常規性任務,城鄉社會一體化是現階段需要重點抓的核心任務,城鄉政治、文化、生態環境一體化則是條件成熟時逐漸開展的任務。,同時還牽涉若干重大問題:從小康建設看,城鄉社會一體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石;從民生關切看,城鄉社會一體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內容;從區域發展看,城鄉社會一體化是省域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突破點。

破解城鄉二元社會結構、推進城鄉社會一體化,首先需要對我國城鄉社會一體化的現狀和水平進行準確研判與具體分析,這就提出了科學準確評價我國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的要求。同時,我國幅員遼闊,各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這又決定了應避免僅以我國整體為對象進行考察,而應細化研究對象,對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進行科學評價。從我們掌握的文獻看,現有文獻在以下兩個層次涉及對城鄉社會一體化的評價。第一層次是對城鄉一體化進行全面評價。較有代表性的如趙鋒將城鄉一體化分解為城鄉發展水平和城鄉協調水平兩個維度共18個指標,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對廣西的城鄉一體化水平進行測度[3]。張慶文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聚類分析法對北京郊區10個區縣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4]。后續研究者如汪宇明等[5]、劉紅梅等[6]都是在這一層次上進行拓展和深化。以上研究都涉及城鄉社會一體化的內容。第二層次的研究更加側重城鄉社會一體化,代表性的如焦必方等從城鄉經濟、生活和醫療教育融合3個角度,選取了10對城鄉指標,采取均方差決策法、AHP法和ANP法進行指標賦權,對長三角地區城鄉一體化進行了分析[7]。白永秀、王頌吉的研究也顯示了對城鄉社會一體化的重視[8]。綜上可見,學術界只是在對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進行評價時,或淺或深地涉及了對城鄉社會一體化的評價與測度。本文的工作就是明確城鄉社會一體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此構建相對全面科學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對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的空間差異和時序變化進行具體分析,在此基礎上給出有針對性的提升我國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的對策建議。

二、城鄉社會一體化的內涵與主要內容

學術界在城鄉關系的研究中并沒有給出城鄉社會一體化的確切定義與具體解釋。我們認為,城鄉社會一體化應指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能夠按照相對公平、統一的標準提供城市與農村的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保障和服務,最終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結構,形成城市與農村保障制度與公共服務互動統籌發展的局面,使城鄉居民均等享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城鄉社會一體化大體包涵5方面的內容: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城鄉就業與住房保障一體化、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

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指在教育公平的核心宗旨下,構建城鄉均衡、良性互動的基礎教育體系,在保持與發揮城鄉教育區域性特色與優勢的基礎上縮小城鄉間的教育差距,使全國所有城鄉適齡兒童都平等享有接受基礎教育的權利。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指由政府主導提供,在提高城鄉醫療衛生系統服務效率[9]的前提下,所有城鄉居民不論戶籍、貧富和地域的差別,都可以較便捷的享受到基本等質量的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10]。城鄉社會保障一體指城鄉打破社會保障相互分割的壁壘,在社保制度設計上把城鄉居民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謀劃,最終實現城鄉社會保障在政策上的平等、體系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主要包括醫療保障、養老保障和社會救濟3方面。城鄉就業與住房保障一體化著力滿足城鄉居民在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需求滿足后對安居樂業的訴求。城鄉就業保障一體化指國家應為每一位勞動者提供公平參與就業競爭的法律和制度環境[11],并和市場形成合力以優化城鄉勞動力資源配置,建立同工同酬、城鄉統籌的全國統一的勞動市場;城鄉住房保障一體化指城鄉居民享有平等的住房保障機會,由政府主導為城鄉居民提供基本的、大致相等的住房保障條件。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是城鄉社會一體化的最后兩個延伸板塊。城鄉社會管理一體化指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打破城鄉分割管理的體系,實現城鄉社會運行和管理的融合;城鄉文化共享指城鄉居民能夠共同、均等地享受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明確了城鄉社會一體化的內涵與主要內容后,我們便可以建立城鄉社會一體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三、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構建與評價方法選擇

(一)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由于城鄉社會一體化包含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構建一套科學且能全面兼顧各類因素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客觀準確地描述、反映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存在相當難度。這要求我們遵循一定的原則來構建指標體系。

第一,全面性原則。城鄉社會一體化涵蓋前文提到的城鄉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住房等多個層次,所以指標體系應從多個層次和方面選擇反映城鄉社會一體化的指標,以滿足評價的全面性。第二,科學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必須能夠明確地反映評價目標(即城鄉社會一體化)與指標間的支配關系,應盡量選取城鄉比較的指標,同時避免指標層次過多,指標過細。第三,可比性原則。所選指標的口徑(年份、單位、含義等)在省份間、城鄉間必須一致。第四,代表性原則。所有評價都不可能反映被評價對象的全部信息,因此,選取的指標應力爭反映評價對象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方面。第五,可操作性原則。所選指標的含義必須明確、易于理解;選用的指標要有權威可靠的數據來源,確保數據的質量;指標體系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便于實際部門實施及具體操作。

(二)指標選取方法

本文綜合使用理論分析法與頻度統計法來構建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首先,在方面指標(二級指標)構建中,采用理論分析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城鄉社會一體化的理論內涵與外延進行明確界定,確定城鄉社會一體化評價的5個方面:城鄉基礎教育、城鄉醫療衛生、城鄉社會保障、城鄉就業與住房保障、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進一步,確定能夠反映每一個方面指標主要特征的分項指標。如根據基本理論,可知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應至少從總量與質量兩方面來考察,總量上需考慮對城鄉教育經費投入的差異,質量上需考慮城鄉基礎教育師資力量的對比。然后,在基礎指標(三級指標)的確選中,主要依據頻度統計法選取已有研究中使用頻度較高的指標,如反映城鄉師資力量對比使用頻率較高的指標是“生師比比”。最后,結合各個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完善,最終形成如表1所示的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這個指標體系主要包含城鄉基礎教育、城鄉醫療衛生、城鄉社會保障、城鄉就業與住房保障、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5個方面指標,正向、逆向兩種指標屬性,財政中用于教育支出比重、城鄉基礎教育生均固定資產比、鄉鎮文化站等27個基礎指標。

(三)評價方法選擇

本文沿用周江燕、白永秀城鄉發展一體化指數測算的方法[12],同時借鑒楊永恒等對人類發展指數替代技術的研究[13]與鈔小靜、任保平對經濟增長質量指數測算[14]中運用的兩步主成分分析法。這種方法合成的評價指數相對客觀*在數理統計中,權數實質上是對評價指標自身的評價,按性質可分為重要性權和信息量權,前者屬于主觀賦權,后者屬于客觀賦權。主成分分析在進行多指標綜合評價時,權數主要通過數據信息確定,是一種客觀賦權,相對客觀。其中第一步以相關矩陣各特征向量分作權,合成各主成分,第二步以方差貢獻率作權,合成最終綜合評價值。,其降維處理能較好地解決多指標評價的要求*對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進行評價的27項基礎指標構成一個多維空間,被評價的全國以及各省份成為多維空間的樣本點。樣本點在某項指標上變差(方差)越大,說明樣本在這一指標維度上的距離越大,對樣本之間城鄉社會一體化發展水平差距的影響(權重)也越大。由多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時,要以各項指標的總變差反映樣本在多維空間的相對位置。但由于基礎指標間往往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在指標合成時會產生信息重疊,特別是當評價指標較多的情況下,需要在方差信息損失最小的前提下進行降維,即采用較少的變量代替較多的原始變量。主成分方法通過對原始變量進行線性變換,合成彼此獨立的分量,可以在確保反映原始變量大部分信息的情況下實現降維。,而且不僅能測度總體指數,還能測度方面指數。因此,本文使用兩步主成分分析法來測度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第一步以各個基礎指標經過處理后的數據作為主成分分析法的輸入,來確定基礎指標在方面指數中的權重,以合成方面指數;第二步以各個方面指數作為主成分分析法的輸入,得到各方面指數在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中的權重,以合成城鄉社會一體化總指數。

表1 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四、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的水平測定

(一)數據來源、指標處理和權重的確定

1.數據來源與指標處理

本文所采用的基礎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3)、《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3)*2014年之前稱為《中國衛生統計年鑒》,2014年開始的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將衛生部和計生委進行了合并,所以,這一統計年鑒也整合了兩個部門的統計職能,改稱《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3)、《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13)、《中國社會保障統計年鑒》(2013)、《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3)、《中國農業統計年鑒》(2013)。對于部分省份的缺失數據,在保證與國家性統計年鑒統計口徑一致的情況下,還查詢了各省區(直轄市)的統計年鑒。

在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體系中,由于基礎指標間的不可公度性*可公度性也可稱為可通度性或可通約性,可公度性是指如果兩個量可合并計算,那么它們可以被用同一個單位來衡量,不可公度性恰恰相反。,使得我們無法對其直接進行計算。因此,需要我們對基礎數據作逆向指標正向化與無量綱化處理。

2.基礎指標與方面指數權重的確定

在對2012年我國30個省份*由于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統計口徑與大陸相差較大,由于西藏自治區統計數據缺失較多,所以和很多文獻處理的方法一樣,本文研究對象并不涵蓋上述地區(自治區)。城鄉社會一體化基礎指標數據進行預處理后,將所得數據以協方差矩陣作為主成分分析的輸入,采用兩步主成分分析法與權重計算方法,得到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各方面指數的統計特征與權重。在兩步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的提取能夠反映原始數據的絕大部分信息,累計方差貢獻率均達到85%以上(除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為82.938%,表2)。

表2 各級指標的統計特征

經過兩步主成分分析,可以計算出5個方面指標的權重,城鄉基礎教育、城鄉醫療衛生、城鄉社會保障、城鄉就業與住房、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分別為0.128798、0.426679、0.123789、0.655345、0.071792(表3)。

表3 各方面指標的系數向量與相應權重

(二)2012年我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的截面分析

1.整體排名、空間差異與類型判定

通過兩步主成分計算得出的5個方面指標的權重,和第一步主成分分析后得出的5個方面的一體化指數,可最終計算出2012年我國30個省域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需說明的是,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是一個相對值,反映的是2012年特定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在30個省份中的相對位置與水平,而非絕對的量。(表4)。

表4 2012年我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及排名

可以看出,2012年我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上海、北京、天津,得分依次為17.59、9.79、8.13;排名倒數三位的分別是貴州、甘肅、廣西,得分依次為0.82、0.76、0.74。

進一步考察不同省份的空間分布。如圖1示,前10位中,東部省份占據7席,除排名前三的3個直轄市之外,分別是江蘇(4)、浙江(5)、山東(8)、廣東(10);來自東北的1個省份、西部的2個省份躋身進入了10強,分別是遼寧(6)、新疆(7)、內蒙古(9),可見,經過多年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的兩個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地方的自身努力,東北和西部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省份在城鄉社會一體化建設方面取得了相當的成效。令人遺憾的是,中部6個省份均未能進入前10強。中間10位中,來自東部的省份有2個,福建(11)、河北(18);中部省份有2個,山西(13)、湖北(16);西部省份有4個,直轄市重慶(12)、陜西(14)、四川(17)、寧夏(20);東北省份有2個,吉林(15)、黑龍江(19)。最后10位中,除海南(22)外,全部來自中、西部,中部有湖南(21)、安徽(23)、河南(25)、江西(27)4個省份,西部有青海(24)、云南(26)、貴州(28)、甘肅(29)、廣西(30)5個省份*括號內的數字代表相應省份2012年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在30個省份中的排名。。可以發現,2012年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東部與東北水平較高,而中、西部水平較低。其中,東部水平最高,東北次之,而西部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略好于中部。

我們進一步根據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分布的特點,并結合K均值聚類分析的結果,可以將我國30個省份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大致分為4個陣營。第一陣營是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大于4的省域,共5個省份,其中上海的指數遠高出全國其他省域,為17.59。北京、天津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也較高;江蘇、浙江也處在第一陣營。這些省份全部來自東部。第二陣營為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大于1.5小于4的省域,包括遼寧、新疆、山東、內蒙古、廣東、福建、重慶、山西8個省份,指數最高的遼寧和最低的山西之間的差距并不大,其中3個省份來自東部,3個來自西部,1個來自東北,1個來自中部。第三陣營為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大于1小于1.5的省域,包括陜西、吉林、湖北、四川、河北、黑龍江、寧夏、湖南、海南、安徽、青海、河南、云南13個省份,其中2個省份來自東部,5個來自西部,2個來自東北,4個來自中部。第四陣營為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小于1的省域,包括江西、貴州、甘肅、廣西4個省份,其中1個省份來自中部,3個來自西部。

圖1 四大區域省份在2012年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前10位、中間10位、后10位的分布

按照指數分類,2012年我國大部分省份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都居于中間水平,位于第二陣營和第三陣營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居中的省份共有21個,占全部省份的70%。而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較高的第一陣營省份和較低的第四陣營省份分別只有5個和4個,只占全部省份的30%。(表5)可以認為城鄉社會一體化“中等水平集團省份”已經形成。

2.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排名與5個分項一體化排名的關系

在對2012年我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指數進行分析后,我們進一步考察各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排名與5個分項(城鄉基礎教育、城鄉醫療衛生、城鄉社會保障、城鄉就業與住房、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指數排名的關系。

表5 2012年我國30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類型判定

從表6可以看出,只有少數省份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排名與其他5個分項一體化指數排名呈現高度的一致性,如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排位靠前的省份:第1-第3位的上海、北京、天津,第5位的浙江、第8位的山東和第9位的內蒙古;排在后幾位的省份:第27位的江西、第28位的甘肅和第30位的廣西;個別排位居中的省份:第14位的陜西、第16位的湖北、第18位的河北、第21位的湖南。這些省份的城鄉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與住房、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等分項一體化水平較為接近,各項城鄉社會一體化工作在同一水平上推進。除此之外,大部分省份都有某一項或幾項一體化水平和城鄉社會一體化總體水平反差較大。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整體排名較高,但有分項指標遠低于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包括江蘇、遼寧。江蘇的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17位,不僅遠落后于自身排名第4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也遠落后于分別排在第3位、第4位、第4位、第6位的城鄉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與住房、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等一體化水平的排名。其原因是影響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水平的基礎指標中,江蘇的“城鄉小學生師比比”這一指標值過低,僅為0.217,列全國倒數第1位。遼寧的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15位,遠落后于自身排名第6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原因在于影響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水平的基礎指標中,遼寧的“社區服務中心個數”“財政中用于文化支出比重”“鄉鎮文化站個數”這幾個指標的值均不高,居于全國中游。

表6 2012年我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排名與5個分項一體化指數排名的關系

第二,整體排名居于中游,但有分項指標低于或高于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包括廣東、福建、重慶、山西、吉林、四川、黑龍江、寧夏等8個省份。廣東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10位,但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水平位列全國第1位,原因在于“社區服務中心個數”這個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中權重最大的基礎指標,廣東的值高達2.9589,位居全國第1。福建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11位,但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水平位列全國第23位,原因是福建的“社區服務中心個數”的值僅為0.521,處于全國較低水平。重慶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11位,但其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6位,原因在于重慶“人均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人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比”“城鄉社會救濟人數比重比”等幾個對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影響較大的基礎指標值均較大。而重慶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水平卻落在了全國第24位,原因是“社區服務中心個數”和“財政中用于文化支出比重”這兩個基礎指標值僅分別為0.536和0.564,均處于全國較低水平。山西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13位,但其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水平位列第21位,原因在于山西的“社區服務中心個數”的值僅為0.647,處于全國較低水平。吉林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15位,但其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水平排在第9位,這是由于其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中“城鄉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比”“城鄉千人醫院床位數比”“城鄉千人醫護人員數比”“五歲以下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比重”這4個基礎指標的值均大于1.2,排在全國前列。而吉林的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水平卻落在了全國第28位,原因是“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比”和“城鄉社會救濟人數比重比”這兩個影響較大的基礎指標值分別只有0.328和0.272,處于全國倒數。四川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17位,但其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水平高居第4位,其原因在于四川的“社區服務中心個數”這一基礎指標的值為1.559,處于全國較高水平,而“鄉鎮文化站”的值更高達3.876,位居全國第一。黑龍江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19位,但其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水平排在第11位,這是因為其“財政中用于教育支出比重”“城鄉基礎教育生均固定資產比”“城鄉小學生師比比”3項基礎指標的值均較大,分別為0.934、0.818、1.106。寧夏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20位,但其城鄉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一體化水平均排在全國第14位,原因在于其各項對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影響較大的基礎指標值都較高,在全國居于中游水平;而“人均財政衛生費用”和“5歲以下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比重”這兩個影響較大的基礎指標的值分別為1.195和1.191,排在全國前列。同時,寧夏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水平卻落在了全國第28位,原因是“社區服務中心個數”和“鄉鎮文化站”這兩個影響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水平最大的基礎指標,寧夏的值均嚴重偏低,分別只有0.110和0.175。

第三,整體排名居于下游,但有分項指標遠高于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包括海南、安徽、青海、河南、云南、甘肅等6個省份。海南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22位,但其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分別排在第8位、第12位,前者排名較高,是因為各項對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影響較大的基礎指標值都較高;后者排名較高,是因為幾項權重較大的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基礎指標,海南的值均較高,尤其是“城鄉社會救濟人數比重比”高達2.783,排在全國第1位。安徽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23位,但其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分別排在第12位、第8位,前者排名較高是因為“財政中用于衛生支出比重”“城鄉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比”“城鄉千人醫院床位數比”“城鄉千人醫護人員數比”4項基礎指標值均大于1;后者排名較高的原因是“社區服務中心個數”和“鄉鎮文化站”這兩個影響最大的基礎指標值分別達到了1.904和1.135。青海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24位,但其城鄉就業與住房一體化排在第14位,原因在于青海的“農村勞動力參加就業技能培訓人數比重”的指標值是1.359,在全國處于較高水平。河南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25位,但其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排在第14位,原因是河南“社區服務中心個數”“鄉鎮文化站”兩項基礎指標值均較高,其中“鄉鎮文化站”高達1.688。云南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在全國第26位,但其城鄉就業與住房一體化排在第15位,原因是云南“農村勞動力參加就業技能培訓人數比重”這一指標值為1.285,在全國處于較高水平。甘肅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名全國倒數第2位,但其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的排名高達11位,原因在于甘肅“社區服務中心個數”“財政中用于文化支出比重”兩項基礎指標值分別達到1.624和1.258,均處于全國較高水平。

(三)2006—2012年我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的時序變化

我們進一步考察2006年與2012年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的排位變化,我國30個省份大致可以分為以下4類: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位穩定省份,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位小幅波動省份,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位大幅上升省份,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位大幅下降省份。

第一類: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穩定省份。又可分為高水平穩定省份和低水平穩定省份兩種。排位高水平穩定省份包括了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遼寧;排位低水平穩定省份包括了安徽、云南、貴州。2006-2012年7年間,這9個省份城鄉社會一體化排名變動都小于等于2個位次(圖2)。

a高水平穩定省份

b低水平穩定省份 圖2 2006-2012年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穩定省份

第二類: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小幅波動省份。又可分為3種:第一種是排位中高水平小幅波動省份,包括新疆、山東、內蒙古、廣東、福建*2012年,這5個省份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排名分別列全國第7位-第11位。;第二種是排位中等水平小幅波動省份,包括山西、陜西、吉林*2012年,這3個省份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排名分別列全國第13位-第15位。;第三種是排位中低水平小幅波動省份,包括湖南、海南、河南、江西、甘肅、廣西*2012年,這6個省份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排名分別列全國第21位、第22位、第25位、第27位、第29位、第30位。。2006-2012年,這些省份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位波動幅度均在3個位次左右(圖3)。

a中高水平小幅波動省份

b中等水平小幅波動省份

c中低水平小幅波動省份 圖3 2006-2012年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小幅波動省份

第三類: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大幅上升省份。僅有3個,分別是重慶、湖北、四川,2個來自西部,1個來自中部,這些省份的排名上升都在4個位次以上。重慶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從2006年的第21位開始一路上升,至2010年達到全國第12位,之后保持在這一水平。湖北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也有了較為明顯的上升,從2006年的第20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16位。四川的城鄉社會一體化在2006年至2011年基本上保持穩定,而2012年則快速上升至17位(圖4)。

圖4 2006-2012年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大幅上升省份

對于重慶,2008-2009年是其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躍升的關鍵時期,從第18位上升至第13位。對分項一體化的考察,可知這源自重慶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從2008年的第22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6位。進一步對重慶2008、2009兩年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基礎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對比,重慶的“人均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金額”從115.18元上升至156.35元,增長了35.74%;“人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金額”從554.40元上升至841.20元,增長了51.73%。而 “城鄉醫療保險覆蓋率比”“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比”“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城鄉社會救濟人數比重比” 等4個逆向指標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縮減,其中“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比”從2008年的14.34減小至2009年的2.39,縮小了近7倍。可以發現,重慶在城鄉養老、城鄉醫療等城鄉社會保障均等化領域所做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僅提高了重慶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水平,更帶動了其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的躍升。

表7 2008-2009年重慶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基礎指標變化

對于湖北,2011-2012年是其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提升的關鍵年份,從第22位上升至第16位。對分項一體化的考察,可知這因為其在城鄉基礎教育(從2011年的第23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12位)、城鄉社會保障(從第19位上升至第13位)和城鄉就業與住房(從第27位上升至第20位)3方面一體化水平的提升。表8是2011、2012年湖北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基礎指標的原始數據,兩個正向指標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財政中用于教育支出比重”從2011年的15.19%上升至2012年的19.48%;“城鄉小學生師比比”從0.88上升至1.77;而逆向指標“城鄉基礎教育生均固定資產比”也有所降低,從1.29降至0.96。表9是2011、2012年湖北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基礎指標的原始數據,兩個較重要的正向指標都有了較明顯的提升,“人均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從2011年的236.89元上升至2012年的301.11元,增長了21.33%,“人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也從944.95元上升至1120.96元;一個權重很高的逆向指標“城鄉社會救濟人數比重比”則從0.748減小至0.110,縮小了6倍以上。表10是2011年、2012年湖北城鄉就業與住房一體化基礎指標的原始數據,兩個反映城鄉就業較重要的正向指標有了較明顯的提升,“人均基本失業保險基金支出”從2011年的10.11元上升至2012年的14.54元,增長了43.82%,“人均基本工傷保險基金支出”也從7.55元上升至11.94元,增長了58.15%。可見,湖北2012年加大了對以上方面城鄉均等化的投資力度和工作力度,推進了城鄉社會一體化進程。

表8 2011-2012年湖北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基礎指標變化

表9 2011-2012年湖北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基礎指標變化

表10 2011-2012年湖北城鄉就業與住房一體化基礎指標變化

對于四川,2011年至2012年是其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躍升的關鍵年份,從第21位上升至第17位。對城鄉社會一體化分項一體化的考察,可知這源自其在城鄉基礎教育(從2011年的全國第27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22位)和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從第29位躍升至第4位)兩方面一體化水平的提升。表11是2011、2012年四川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基礎指標的原始數據,兩個正向指標“財政中用于教育支出比重”和“城鄉小學生師比比”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前者從2011年的14.65%上升至2012年的18.22%,后者從2011年的1.05上升至1.77;而逆向指標“城鄉基礎教育生均固定資產比”則有所降低,從1.41降至0.94。表12是2011、2012年四川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基礎指標的原始數據,在四個基礎指標中,“財政中用于文化支出比重”有了較大比例上升,而其他幾個均小幅上升,帶動了四川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的快速進步。可見,四川2012年加大了對農村基礎教育和城鄉文化發展的投資,推進了以上兩項城鄉社會一體化進程。

第四類: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位大幅下降省份。共有4個,分別是河北、黑龍江、青海、寧夏,其中東部、東北各1個省份,西部2個省份,排名下降都在4個位次之上。黑龍江的城鄉社會一體化

表11 2011-2012年四川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基礎指標變化

表12 2011-2012年四川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基礎指標變化

水平在2006年還排在全國第9位,但在2006-2012年間,其排名一路下跌至第19位;青海的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從2006年的第18位下降至2012年的第24位;河北從第14位下跌至第18位,其中排位最低的是2011年,列第19位;寧夏從第16位下降至第20位(圖5)。我們對其中降幅最大的黑龍江和青海兩省具體分析。

圖5 2006-2012年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大幅下降省份

對于黑龍江,2006-2007年,2010-2011年是該省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下降的關鍵時期,2006-2007年,黑龍江城鄉社會一體化排名從第9位下降至第12位,2010-2011年,其排名從第14位下降至第18位。黑龍江2006-2007年位次下降主要是由其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水平從第6位下降至第13位引起的。進一步,對基礎指標進行具

體分析,2006至2007年,“5歲以下兒童中重度營養不良比重”這一權重較大的逆向指標,黑龍江從0.43上升至1.47,這是導致該省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水平排位下降的主因(表13)。黑龍江2010-2011年位次下降主要因為其在城鄉基礎教育、就業與住房、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三項一體化水平分別從2010年的第13位、第10位、第12位下降至2011年的第18位、第17位、第16位引起的。對這兩年的基礎指標做進一步的具體分析。2010-2011年,黑龍江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的兩個逆向指標“城鄉基礎教育生均固定資產比”和“城鄉基礎教育大專以上學歷教師比”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升,前者從1.04上升至1.21,后者則從0.493上升至0.565;而一個權重很高的正向指標“城鄉小學生師比比”卻從1.50下降至1.28(表14)。黑龍江城鄉就業與住房一體化水平的基礎指標“人均基本失業保險基金支出”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從2010年的42.79元降至2011年的14.83元,這是其城鄉就業與住房一體化水平下降的主因(表15)。黑龍江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水平的基礎指標“財政支出中公共安全支出比重”從5.01%下降至4.16%,這導致了其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水平在2011年的下降(表16)。

表13 2006-2007年黑龍江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基礎指標變化

表14 2010-2011年黑龍江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基礎指標變化

表15 2010-2011年黑龍江城鄉就業與住房一體化基礎指標變化

表16 2010-2011年黑龍江城鄉社會管理與文化共享一體化基礎指標變化

對于青海,2011-2012年,該省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從第16位驟降至第24位,這主要由于其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水平從2011年的第7位下降至2012年的第20位造成的。兩個影響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較大的逆向基礎指標“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比”和“城鄉社會救濟人數比重比”都大幅度上升,前者從2011年的0.99上升至2012年的3.63,后者從0.51上升至1.81,說明青海的城鄉間養老、城鄉社會救濟兩方面的差距在拉大。這直接拖累青海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水平,導致其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排名的下降(表17)。

表17 2011-2012年青海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基礎指標變化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城鄉社會一體化是當前與未來一個時期破解“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和著力點。本文從城鄉社會一體化的內涵和主要內容出發,構建了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標體系,選取兩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合成城鄉社會一體化指數,將截面分析與時序分析相結合,對我國30個省份的城鄉社會一體化狀態進行考察。可得出以下結論:第一,2012年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東部與東北水平較高,中、西部水平較低,其中東部領先東北,而西部略好于中部。2006-2012年排位的變化也反映了相同的狀態。第二,2012年中國省域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可劃分為四大陣營,其中大部分省份集中在中間水平,城鄉社會一體化“中等水平集團省份”已經形成。第三,經濟發展水平基本決定了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但也有部分經濟欠發達省份表現搶眼,如西部的內蒙古、新疆。第四,2006-2012年,大部分省份城鄉社會一體化排位基本穩定,但也有小部分出現了大幅度變化,排位上升較大的省份是重慶、湖北、四川,集中在中西部,而明顯下降的省份則是河北、黑龍江、青海、寧夏。其原因是以上省份在個別年份都有一項或幾項城鄉社會一體化分項水平突然大幅上升或下降,提升或拖累了該省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通過以上結論,結合全文的分析,我國要提升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縮小不同區域、省份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的差距,應做到以下3個相結合。

第一,國家在制定城鄉社會一體化的政策時,注意體現政策一致性與區域、省域差異性相結合。一方面,城鄉社會一體化作為國家統籌城鄉的重點戰略,這就要求國家制定和出臺城鄉社會一體化相關政策時應注意政策的一致性、連貫性和整體性;另一方面,我國四大區域、各個省域之間的發展階段、經濟水平差異極大,我們的研究也顯示了不同省份在城鄉社會一體化方面的巨大差異,這必然要求在制定政策時要兼顧不同區域、不同省域的差異性,允許地方制定適合當地實際的政策,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城鄉社會一體化的模式和路徑。

第二,各省在推進城鄉社會一體化的實踐中,注意做到全面發力與突出重點相結合。一方面,城鄉基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構成了一個有機系統,如果在實踐中過分強調或忽略某一方面,就會導致城鄉社會一體化進程受阻,城鄉社會一體化水平下降。我們考察的很多省份正是由于某一兩項城鄉社會一體化分項指數,甚至是部分基礎指標排位過低而導致整體排位靠后,或者出現下降。所以,民生無小事,城鄉社會一體化實踐中不可偏廢,應全面推進各項工作。另一方面,受困于經濟發展水平、財政能力的限制,有的省份并不具備全面推進城鄉社會一體化的能力;有的省份則是某一項或幾項城鄉社會一體化事業相對滯后。這時就需要不同地區和省份對那些最為重要或亟需突破的城鄉社會一體化工作,集中發力,盡快解決,即將“全面發力”與“力出一孔”相結合,做好各省的城鄉社會一體化工作。

第三,在實現城鄉社會一體化的過程中,應做到城鄉社會一體化與其他城鄉發展一體化內容相結合。在城鄉發展一體化框架中,包括城鄉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環境五方面一體化的內容。在城鄉經濟一體化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基礎上,在城鄉政治、文化、生態環境一體化等工作還不具備全面展開的條件時,城鄉社會一體化就成為當前城鄉發展一體化工作的突破口。但同時,也應注意到城鄉發展一體化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當前關注并做好城鄉社會一體化工作的同時,也需與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環境等城鄉一體化工作相結合,這樣才能為未來全面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打好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豐華.中國近代以來城鄉關系變遷軌跡與變遷機理(1840-2012)[D].西安:西北大學,2013.

[2]白永秀.城鄉二元結構的中國視角:形成、拓展、路徑[J].學術月刊,2012(5):67-76.

[3]趙鋒.廣西城鄉一體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及實證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0(1):56-59.

[4]張慶文.城鄉一體化綜合評價與聚類分析——以北京市為例[J].農村經濟,2010(12):49-52.

[5]汪宇明等.中國城鄉一體化水平的省區分異[J].中國人口·資源·環境,2012(4):137-142.

[6]劉紅梅等.中國城鄉一體化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引力模型[J].中國農村經濟,2012(8):4-15.

[7]焦必方,林娣.城鄉一體化評價體系的全新構建及其應用——長三角地區城鄉一體化評價[J].復旦學報,2011(4):75-83.

[8]白永秀,王頌吉.陜西縣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評價報告(2012)[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

[9]劉海英,張純洪.中國城鄉地區醫療衛生系統服務效率的對比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1(10):102-113.

[10]顏媛媛,秦富. 醫療衛生資源城鄉分配的差異[J].科學決策,2006(3):31-33.

[11]江文勝. 對建立城鄉平等就業制度的思考[J].科學決策,2005(4):28-30.

[12]周江燕,白永秀.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時序變化與地區差異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4(2):5-17.

[13]楊永恒,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人類發展指數替代技術[J].經濟研究,2005(7):4-17.

[14]鈔小靜,任保平.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時序變化與地區差異分析[J].經濟研究,2011(4):26- 40.

(本文責編:海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欧美午夜小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操国产美女| 色噜噜久久| 毛片视频网址| 亚洲第一区在线| 欧美一道本|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semm亚洲国产|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www.亚洲色图.com| 国产理论精品| 色香蕉影院| 高清色本在线www|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a色毛片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成人精品区|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婷婷综合色| 日韩午夜伦|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大香伊人久久|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www.精品国产|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性网站|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久青草网站|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欧美在线导航|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五月婷婷导航|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男女男精品视频|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99国产精品国产|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高清资源|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www.亚洲天堂|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久久伊人操|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av性天堂网| 在线国产91|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不卡网|